楊景堯

楊景堯

楊景堯,1923年10月出生,長葛市後河村人,曾任國民黨空軍軍官。

1923年10月,楊景堯出生在長葛市後河村。1942年,正在上高中二年級的他休學回家,和鄰村的姑娘孔淑君完婚。
楊景堯的父親雖然是個商人,但是秉承家訓,千方百計供他讀書。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親戚朋友都勸楊景堯棄學從商,可他父親卻說:“寧易田產,不使輟學。”現在回想起來,楊景堯對父親仍感激不已。抗日戰爭打碎了楊景堯的大學夢想。高中畢業後,他回到家鄉當了一年國小教師,第二年當上了校長。1947年,在父親的建議下,他離開家鄉到外面闖蕩世界。1948年,他到了台灣。
捐資助學救濟寒窗學子
1962年,身為國民黨空軍軍官的楊景堯退役後定居台中市,開始經商自謀生活。在台灣期間,和妻子篤愛情深、堅信能夠回家的他,始終沒有另娶。
1989年,已經66歲的楊景堯從台灣回到了家鄉,擁抱著闊別41年的妻子、女兒和兒子,一家人喜極而泣。當得知自己的父母已不在人世的訊息後,楊景堯大哭一場。“子欲養而親不待”,楊景堯當時灰心到了極點,感到人生、生命、財富都沒有什麼意義了。然而他又想,自己的錢是父母“給”的,現在父母不在了,通過捐資助學,不也可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嗎?
1990年,楊景堯出資120萬美元,在後河鎮建起了一所中學,無償捐獻給了後河鎮政府。為了彰顯妻子孔淑君奉養雙親、撫育子女的懿德,楊景堯特意以妻子的名字,命名該中學為淑君中學。在淑君中學高中部,他成立了實驗班,免收學費招收家庭困難的國中畢業生,還每人每月發50元的生活補助,每年發兩套衣服。
1992年,楊景堯放棄移居加拿大的機會,毅然從台灣回到自己的家鄉定居。1995年,他出資30萬元設立“楊景堯文教基金會”。據悉,這是當時我省唯一的一個由個人捐資設立的公益性基金會。2006年3月,該基金會更名為“長葛市楊景堯文教促進會”,註冊資金563萬元。其業務範圍有五個方面:為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提供助學金和獎學金;褒獎優秀教師和有重大貢獻的文化教育工作者;贊助發展文化事業;褒獎道德高尚者,弘揚社會文明;參與支持、贊助其他弘揚文明道德的公益事業。
據統計,16年來,楊景堯已為家鄉的文教事業捐資1200多萬元,長葛市近萬名學子受恩惠,有500多名貧困生得以順利跨入高等學府深造,其中有30多名學生考取了國內外知名學府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傾囊求得桃李芬芳
如今,兒孫繞膝的楊景堯和老伴孔淑君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翻閱著受資助學生們的來信,老先生感到莫大的欣慰。“獻我區區誠,盡傾囊中藏,但求桃李茂,何畏鬢髮蒼。”
楊景堯多次表示,自己助學不是沽名釣譽,而是心甘情願,“能夠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對父母的最好報答”。
楊景堯透露,他捐資100萬元為“淑君中學”建的教學樓,捐資40萬元為長葛市大學生聯誼會建的辦公樓,目前都已接近竣工。同時他還準備為家鄉的文教事業再捐資300萬元。
楊景堯先生為文教事業痴心不改,十幾年來為家鄉捐資1200多萬元。
---------------------------------------------------------------------------
能為景堯先生在百度百科上寫他的功勞我十分榮幸,他是我們後河的驕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