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華

楊應華(1900--1932年),字春波,雲南省楚雄市腰站街人。楊光俊之父。1918年考人昆明雲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次年“五四”運動爆發,昆明學生運動蓬勃開展,楊應華是省中學生自治會骨幹,帶頭參加遊行示威,焚燒日貨。同時,參加省學聯編輯的《滇潮》月刊,傳播新文化,新思想;並利用假期組織話劇團上街演出,創辦業餘夜校,自己擔任校長,為青少年補習功課,宣傳進步思想。

基本信息

革命烈士

楊應華(1900--1932年),字春波,雲南省楚雄市腰站街人。楊光俊之父。1918年考人昆明雲南省立第一中學讀書。次年“五四”運動爆發,昆明學生運動蓬勃開展,楊應華是省中學生自治會骨幹,帶頭參加遊行示威,焚燒日貨。同時,參加省學聯編輯的《滇潮》月刊,傳播新文化,新思想;並利用假期組織話劇團上街演出,創辦業餘夜校,自己擔任校長,為青少年補習功課,宣傳進步思想。
1923年,省立一中畢業後,楊應華為反對包辦婚姻,衝破封建家庭束縛,在親友幫助下湊得30塊銀元,於1924年春毅然離家出走。到上海後,他節衣縮食,邊溫習功課;邊撰文助讀。1925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同年冬,參加雲南旅京學生的進步組織“新滇社”,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北京學生聯合會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北京地下黨遭到嚴重破壞,楊應華、楊青田等“新滇社”成員被迫轉移上海,與組織失去聯繫。但他們互相砥礪,甘苦與共,堅持革命活動。應華長期失業,僅以稿費維持生活。他深入工廠、社會調查,在《中華日報》等報刊上撰文痛斥帝國主義侵華罪行,揭露國民黨政府賣國投降行徑,在白色恐怖和貧病交加的情況下頑強戰鬥。
1932年10月4日,因肺結核、胃潰瘍並發,病故於上海愚園路住所。“新滇社”成一員傅誠之出面募捐,將其遺體安葬於虹橋路口雲南墓地,年僅32歲。
楊應華生前寫下兩本筆記,大部分今已散失,部分為其子楊光俊(現為雲南大學校長)珍藏。《日記》記錄了“一二八”松護抗戰情況,尖銳抨擊蔣介石不抵抗主義,熱情讚揚十九路軍奮起抗戰的英勇精神,怒斥帝國主義列強狼狽為奸,妄圖滅亡中國的陰謀。同時記錄了作者典衣當物,無米斷炊的生活窘況。這是作者準備完成的《“一二八”松滬抗戰史實紀要》一書所收集的資料。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

楊應華
學 歷:工學博士
職 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 業:結構工程
研究方向:鋼結構
工作經歷: 1965年10月生。1997年獲德國DAAD的研究獎金赴德國漢諾瓦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曾應邀於瑞士聯邦工學院(洛桑)鋼結構所講學,並在德國工程事務所從事研究開發等工作 。2004年11月至今擔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6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員。
主要研究方向: 1.鋼結構穩定理論 2 鋼結構的塑性設計 3.大跨和高層及新型結構 4.薄腹截面構件的穩定承載力及其設計方法 5 薄壁構件的局部相關屈曲 6 寬薄腹截面構件的穩定承載力及其設計方法 7 冷彎薄壁型鋼的性能及套用
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部分):
1.高強冷彎薄壁型鋼建築體系,BLUESCOPE(中國),2004-2005,主要參加人
2高層、大跨鋼結構中的關鍵技術,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項目,2004-2006,子項目負責人。
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部分):
1.連續多跨壓型鋼板承載力的近似計算,鋼結構, 單獨作者,2005(已接受)
2.寬薄腹工形截面壓彎構件的平面內穩定設計,建築鋼結構進展, 單獨作者,2005(已接受)
3.寬薄腹工形截面壓彎構件的平面外穩定設計,鋼結構, 單獨作者,2005(待發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