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家
簡介
自小隨表姐學繡,20歲畢業於常州女子師範學校圖工班,畫家呂鳳子聘請他到丹陽正則女子中學,任繪繡課教師,後任繡科主任。30年代,在傳統刺繡的基礎上,根據西畫筆觸、透視等原理,創造了運針縱橫交錯的亂針繡法。亂針繡最適宜於刺繡軸畫,能達到形似,別具一格。開始試繡以水彩畫為繡稿的"老頭像"、"小女孩"等作品,取名"楊繡",後改稱為"正則繡",亦稱"繽紋繡";"亂針繡"漸漸地作為一種創新品種被人們喜愛、接受。
傳世繡品有《羅斯福像》,贈送給美國,現藏美國美術館;《美女與骷髏》,曾在四川重慶舉辦的美術展覽獲獎金;《少女》藏於蘇州大學;《朱德像》,藏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
生平
楊守玉,女,1896年6月26日生於常州,乳名祥名,學名楊韞,字瘦玉、瘦冰、後改名守玉,字冰若。
1915年畢業於常州女子師範學校員工班,著名國畫大師、教育家呂鳳子先生的得意弟子,隨鳳先生從教三十餘年。
1928年首創"亂針繡",豐富了蘇繡藝術。
1940年被(重慶)國立藝專聘為繪繡科主任和教授。先後擔任丹陽正則藝專繪畫刺繡科教師、繡科主任、副教授、蘇州刺繡學校教師、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顧問等職。
1947年因病退休。
1951年,應蘇州市政府的邀請,參與創辦中國第一所刺繡學校(蘇州刺繡研究所前身)。
1961年,被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聘為顧問。歷任常州三、四、五、六屆政協委員。
1981年2月12日因突發腦溢血,不幸病故,享年86歲。
楊繡傳奇
50年代劉海粟曾寫信向郭沫若推薦介紹一位刺繡大師,說她"奇意密思,多有創造";"以針為筆,以絲為丹青,使畫與繡法融為一體,自成品格,奪蘇繡湘繡之先聲,登刺繡藝術之高峰。見者莫不譽為'神針'"。被劉海粟譽為"神針"的這位刺繡大師就是他的表妹楊守玉。(1896~1981)。
楊原名韞,字瘦玉。1896年6月出生在常州一個書香之家。早年受學於史良父親史聘三先生。1910年劉海粟在常州青雲坊創辦圖畫傳業所,楊守玉與表姐一起前往學習繪畫。其寫生傳神,臨畫逼真,花園裡的太湖石、池邊樹,在她的畫筆下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充滿了靈性和活力。 在武進縣立師範師從呂鳳子學習美術。1915年,楊守玉從常州女子師範學校圖工班畢業,被著名國畫大師、教育家呂鳳子聘請到丹陽正則女子職業學校任教。在正則學校,楊守玉一邊教授傳統刺繡技法,一邊潛心研究中國古今刺繡和中外畫法。她認為繡應該異於畫,使之成為一種獨立的造型藝術,應該令針法極其變、盡其用。多少個不眠之夜,她反覆琢磨著,素描的層次、鋼筆畫的筆觸、油畫的色彩,給了她很大的啟發。從1915年起她嘗試從不同方向、用粗細長短不一的色線交叉進行刺繡創作,到1919年在刺繡方法上終於有了新的突破。楊守玉繼續摸索著,她把西洋繪畫的色彩和素描的襯影法運用於刺繡,使繪畫與刺繡有機地結合起來,針法與筆法相通相融,突破了工藝的樊籬。
1928年,一種異於以往刺繡的新技法--亂針繡終於在楊守玉手中創造成功。這種新繡法運用長短交叉的線條、分層加色、滲色等手法使繡者之手指能離開眼的約束,將心靈之感受表現於繡中。此繡近視非畫,甚至視如無物,遠視始辨物象,但又與畫不同,其特有的線條組織,具有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的特點,從而達到明暗、遠近分明的藝術效果,成為近代中國刺繡史上的一大革新。
亂針繡完美結合中國刺繡與西方油畫的理論與技術,顯示出刺繡的立體效果、作品的空間立體感和變化的色彩。亂針繡作品題材廣泛,尤其適用於人物,風景和動物等題材,對於世界名畫是一個再創造,更顯得惟妙惟肖。一些優秀的亂針繡作品則被海內外眾多著名人士所收藏,也多次作為國禮,在國家領導人出訪時贈於外國首腦。亂針繡確是繡苑中的珍品,極具收藏價值。
楊守玉一生致力於繪畫,刺繡藝術教育工作,追求藝術的至善至美。她能畫善繡,能詩能章,篆刻書法無不精通,具有紮實的文學修養和深厚的藝術功底。由於她在刺繡藝術理論上有其獨到的見解,在繪畫藝術與刺繡技法相合的探索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發明成功震驚繡壇的亂針繡。亂針繡以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打破了傳統刺繡"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框架。在針法中融合筆法,以針代筆,以線代色,運用長短交叉的線條,分層加色,滲色等手法,使繡者之手不受眼的約束,直接聽從腦的指揮,將心靈之感觸融於繡中,極大地豐富了繡品的深度,廣度與質感,開創了中國傳統刺繡藝術的新天地。
楊守玉創始的亂針繡作品聞世後,在國內外的多次展示中,引起美術界的很大反響,深為楊守玉大膽創新的氣魄而讚嘆與敬佩,並得到有關方面的多次嘉獎。但她為人正直、捨己為人、不計名利,大部分繡品都無償貢獻給學校,捐助辦學。她將自己畢生從藝心得,無私地傳授學生,親手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刺繡藝術人才。如今在她的學生中,許多都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大師。楊守玉終生未嫁,將自己畢生精力全部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藝術事業。恩師高尚的品德,是後人們永遠難忘的紀念。
代表作品
楊守玉創製的亂針繡以縱橫交叉、長短不一,疏密重疊和靈活多變的針法,產生西洋油畫的光色透視效果,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特色,一改延續上千年的"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平面繡,奇蹟般地賦予針和線以筆墨池彩的表現力,在我國四大針繡藝術中別樹一幟,為中國刺繡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創作的《觀音》、《難民》、《美女與鵝》、《拙政園》作品,自40年代起就作為國家禮品贈送海外友人。作品在國外展出,深得中外人士好評,代表作"羅斯福像"現為美國藝術館收藏。
20年代她創製的亂針繡以縱橫交叉、長短不一,疏密重疊和靈活多變的針法,產生西洋油畫的光色透視效果,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和獨特的藝術特色,一改延續上千年的"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平面繡,奇蹟般地賦予針和線以筆墨池彩的表現力,在我國四大針繡藝術中別樹一幟,為中國刺繡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創作的《觀音》、《難民》、《美女與鵝》、《拙政園》作品,自40年代起就作為國家禮品贈送海外友人。作品在國外展出,深得中外人士好評,代表作"羅斯福像"現為美國藝術館收藏。
楊劉緣說
木石姻緣魂夢斷
楊守玉,原名韞,字瘦玉,小名祥雲,1896年6月出生於常州局前街顧家弄的楊家大院。此院系其父楊子衡所建。前院芳草石徑,香椿濃蔭一地。影壁後是二院,有假山翠竹,荷缸青蓮。院後便是客廳、內室、廂房,有迴廊環抱著天井。其中砌著兩方花壇,東邊是四季繽紛,西邊是牡丹春光。而廂房前的小天井裡也植著桂花、天竺。最後是後花園,別有江南園林的小巧與精緻。
楊守玉的母親劉氏是劉海粟的姑母。劉海粟與楊守玉同年,只是長几個月。
劉海粟家在青雲坊,離這兒不遠,出得弄口,步橋過河,彎過幾陌幽巷,約一里許,便是劉家的深宅大院。前後五進,有樓宇高踞,有楠木大廳,而天井皆用青石鋪就,一派富紳大戶的氣象。屋後也是花園,羅列著太湖石,遍植著花木,圖畫著四時風光,是賞心樂事的憩園,也是一方藝術的天地。
楊守玉常隨母親去舅舅家,便也熟悉那天井的條石,那園中的芳徑,更熟悉那嬉戲無猜的九哥海粟。劉海粟字季芳,因其排行老九,所以楊守玉稱他九哥。
親情戚誼給了他們童年的友愛,而孩時他們又有著各自的不幸,楊守玉9歲喪父,即隨母寄居劉家。劉海粟14歲母親去世,楊母即為劉家主持家務。劉楊兩家相依相傍,而孩子們便在愛的缺失中有了相憐相憫。
楊守玉曾跟表姐莊著成學習刺繡而愛上了繪畫。劉海粟6歲起就學畫,竟能"亂塗"出模樣來。劉家見孩子喜好丹青並有一定天賦,便特地請了一位姓杜的家庭教師教劉海粟和楊守玉繪畫。有了老師的指導,孩子們的進步也快,筆底竟生出了花,並有了高山流水。楊守玉十分羨慕九哥的聰明穎悟和初露才華。一幅《螃蟹》,其意態鮮活,童真脫俗。劉海粟也很喜歡錶妹的勤勉好學和秀氣靈動。《芥子園畫譜》里有幅八哥圖,14歲的楊守玉卻是用巧手將它刺繡出來。其形神畢肖,蹦跳欲出,如與人語。
1910年,也就是他們15歲的時候,劉海粟在青雲坊的家裡辦起了一所國畫專修館,還真是人小氣魄大,敢想敢為。可那時的閨女很難走出家門,所以來館習繪者只有親戚家的十來個女孩,楊守玉也便在其中。
專修館側重於自學,上午臨畫或寫生,下午讀畫論,相互評畫,用的是一種舊式書院和傳習所相混合的學藝方式。於是楊守玉有了和九哥的朝夕相處的機會。
少年的戀慕是人性的天然,又是深藏不了的,恰似梅花沖雪開,紅杏出牆來。劉海粟的姐姐慕慈早就看出端倪了。
"九弟,祥表妹怎么樣?"
海粟不由得臉一紅,只是點點頭。
望著九弟的一臉純情和真誠,慕慈姐拍著他的肩膀,說:"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成全你們。"
16歲的時候,劉海粟的父親要為他提親了,劉海粟滿心歡喜,他知道父親是喜歡祥表妹的。她是畫館學員中的佼佼者,父親來畫館見祥表妹畫的不差,很喜歡祥表妹的聰明好學,還曾叮囑過:"九兒,祥雲是我們的至親,你要多幫助她。"
楊守玉自然聽到了一些風聲,不免被吹皺了心中的一池春水。她也一樣地渴慕著,劉楊兩家能親上加親,而和九哥一同繪畫,一同生活,直守到雁宿葦塘,蘆花滿頭。
劉家忙碌著,採辦著聘禮,劉海粟還在雲裡霧裡,而婚姻的答案最終出自他父親的口中,原來聘的是丹陽林家錢莊的千金林佳小姐。真像是霹靂當頭,劉海粟懵住了,驚訝、疑惑,卻又是話語分明,直覺得怒氣填胸,熱血燙臉。
劉海粟跑了出去,找到了慕慈姐。
"姐姐,你說過幫助我們,成全我們,可現在……"
"明明是天生的一對,怎么會八字相剋呢?"慕慈姐嘆息道,"九弟,姐也捨不得你們,可現在又有什麼辦法呢?"
其實楊守玉早已淚流在前了。半個月前她隨母親離開了劉家,母親心裡是明白的,不願說出來傷女兒的心。而守玉卻一直追問,怎么不讓她跟九哥學畫。母親從那殷殷的目光感受到女兒的疑慮焦灼,不忍卻是不得不說了。
"韞兒,你已是大閨女了……九哥他已提親了……"
"誰家?"守玉急切地問。
"是丹陽的林家小姐。"
"啊--"
母親正待好言勸慰,守玉卻是扭身跑回房中,關起門來嚶嚶啜啜地哭了。
劉海粟再也無法忍受命運的不公,噙著淚水衝出了家門,直奔楊家大院,他心裡有許多許多的話要對表妹說。守門的人告訴他,韞小姐不在了,去外地讀書了。他不信,還是跨進了院門,卻是四處沒有回應。庭院裡假山翠竹依舊,而荷缸里卻是"菡萏香銷翠葉殘",竟在西風中與心共著憔悴,不堪看!
楊守玉和她的母親知道劉海粟是會找上門的,既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那又何必再識歸燕而徒增傷感,又何況人言可畏,楊門是極重聲譽的人家,還是迴避為好。楊守玉便隨史良的父親史聘三夫子學習古文去了,她也想從愛情的悲劇中走出來,而一掃心靈的陰影。
為了把忠貞純情留給九哥,永遠地留給九哥,幾番思索,幾番腸斷,於是她改字為名,變瘦玉為守玉。她想,日後九哥是會知道她的痛苦付出的。
別有藝術音相知
咫尺天涯遠,楊守玉把那苦思苦戀的兒女情化作淡淡的一縷而移情於繪繡,似乎這是她惟一的精神寄託。繪畫是她和九哥的共同志趣,而九哥則把繪畫作為自己的事業追求。聽說抗婚之後,九哥便去了上海辦圖畫美術館,繼續他的事業,這使楊守玉十分感動。她選擇了繪繡,報考了常州女子師範學校圖工班。生活上不能成為伴侶,要與九哥成為藝術上的知音,這一人生境遇便成了楊守玉生活的動力和新的憧憬。
那年楊守玉17歲,在一群活潑潑的女孩子當中,她卻是沉默寡言,顯得文靜矜持,而有著內在的自強和沉毅,專心致志於學習。她圖畫成績很好,又會刺繡。其勤奮好學,又是虛心謙和待人,這引起了圖畫老師兼班主任的呂鳳子先生的關注。
一天,呂鳳子把楊守玉找到辦公室。
"楊生,青年人應該活潑點才是,你為什麼緘默少語?"
楊守玉不願吐露自己的心事,低著頭,面有難色。呂先生見狀並不勉強她作答,便又換了話題。
"你能畫善繡,是跟誰學的呀?"
楊守玉便談起了與表哥劉海粟一起學畫以及向表姐莊著成學刺繡的事,輕聲慢語而顯得不驕不矜。呂鳳子直點頭讚許:
"你有這般基礎,已很不錯。你還要多用功,好好學。畢業以後,到我辦的正則女校去當教員,好嗎?"
"當然好!"楊守玉的目光里露出了笑意和感激。
呂鳳子是具有進步思想的藝術家和教育家,楊守玉對呂先生的人格、學識、修養十分崇敬。呂先生對她悉心指導,著意培養,她便對呂先生提倡的"有了愛和美的存在,才能有善和真的存在"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切的體會,而從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取得了不斷的進步,成了呂先生所寄望的品學兼優的畢業生。
1915年,楊守玉被呂鳳子選聘任丹陽正則女校的繪圖工藝教師。在這裡可以邊教學,邊向呂鳳子先生繼續學畫,這正是她最初選擇的藝術之路。而表哥劉海粟也正在藝術之路上行走著,想表哥也是會欣然於自己的選擇的,因為繪畫曾是他們共同的志趣。鳥兒分飛了,卻又是奮翼在同一個藝術的天空里,藝術也便成了他們心靈的相守相望了。
其時,劉海粟已擔任上海美專的副校長。事業的發展使他滿足,卻又時常觸發起對往日憾事的聯想。表妹的玉壺冰心仍使他感動,他再也無緣與表妹一起雪地畫梅,心中橫斜的疏影便浮動著他暗香般的思念。
恰巧,1916年呂鳳子接任其弟呂澄上海美專教務長一職,併兼任高師科主任,劉海粟便很自然地得到了楊守玉的資訊。
楊守玉在正則學校受著呂鳳子先生的栽培,藝術上在進步著,視野和思路也更開闊了。在教學的實踐中,她對刺繡有著獨立的思考。她認為,繡和畫工具不同,應該各具個性風貌。可從歷史上記載的到近代的繡品也不過是像畫而已,因為以往的傳統繡法都是用排比針,同一方向,排比色線,一遍成之,這便束縛了刺繡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要讓刺繡成為獨立的造形藝術,就應該讓刺繡的工具--針極其變而盡其用。她開始了刺繡針法的研究,探索在漫漫的長路上。十來年艱辛的反覆試驗和揣摩,她將西洋畫的用筆、用色原理融入了刺繡的技法之中。用錯亂的針,不同方向,用粗細長短不同的色線,多遍成之,創造了亂針繡法。
1928年,楊守玉的第一幅亂針繡繡品《老頭像》面世了。"平面"了千年的繡品一下子"立體"了起來,而其色彩豐富,描畫生動,線條流暢,自由奔放,令人耳目一新,而震動畫界繡壇。從此,中國的傳統刺繡辟開了新的藝術天地,豎立起第三塊里程碑。其藝術變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就在楊守玉潛心研究亂針繡法的時候,在上海的表哥劉海粟那裡卻是風波迭起。上海美專開辦人體模特兒寫生課,並展覽了部分人體習作素描,一時輿論譁然,偽道君子更是洶洶滔滔,罵劉海粟是"藝術叛徒"、"教育界的蟊賊"。爾後又接連不斷受到官僚、軍閥、政府的重重壓迫。
這場風波達10年之久,楊守玉豈能無聞。她與劉海粟的藝術心靈是相通的,"夫模特兒之為物,歐洲藝術家在習作時為必須之輔助"。她要與表哥一起擔負起捍衛藝術真理的責任。
亂針繡的創造為她創造了條件。她以手中的針和彩線向世俗的愚昧挑戰,繡出了兩幅女性裸體的作品《少女與鵝》、《出浴》,而以其豐富的色彩和充滿生命活力的神韻無聲地表述了劉海粟的語言,"人體美,為美中之至美",展示著藝術的真諦和思想文化的進步。作品在江蘇省內展出,引起了轟動。
藝術的相知,共著風雨蒼黃。解放了,上海美專隨著院系調整併入了新建的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劉海粟出任了校長。在考慮新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而設定系科的時候,他想到了楊守玉。他知道,楊守玉不畏艱難地登攀在刺繡藝術的峰巒上,而以其藝術的良知、品格和成就贏得了社會的尊重。1935年江蘇省教育廳對楊守玉創作亂針繡和機針繡傳令嘉獎,盛稱繡法之完美恐國內習繡場所無善於此者。抗戰期間隨正則學校遷往四川璧山,1944年在重慶國立藝專任教,楊守玉被教育部審定批准為副教授。其代表作《羅斯福繡像》在抗戰勝利後作為國禮贈送給了美國總統羅斯福(該作品現藏於美國國家美術館)。劉海粟想在藝專開設繪繡科,而主其事者,楊守玉是最合適的人選了。為鄭重其事,劉海粟請示了華東文化部部長彭柏山,彭部長即以華東文化部的名義發聘書邀請楊守玉來上海從事刺繡研究工作。
楊守玉持信彷徨了。1947年,因母親在抗戰期間逝世未能一見的精神打擊,又長期刺繡勞累右臂有疾上舉困難,離丹陽回常州休養。她熱愛藝術,儘管人在病中,也未完全中斷繪畫和刺繡。她的精神為之一振,人們還未忘記她和她創造的亂針繡,這的確是弘揚亂針繡、發展刺繡藝術的好機會。但細想信的背景,當是表哥劉海粟推薦的,她那心井的止水又生出了波瀾。劉海粟已是國內外很有影響的藝術家,若和他在一起研討藝術,肯定自己是會有長足進步的。可前緣早斷,守玉長年,而劉海粟已是有家室的人了,在一起相處就有諸多不便。她是一位極其自尊自重的人,猶豫再三,便謝絕了華東文化部邀請,也就是謝絕了表哥劉海粟的邀請。
依舊是藝術心靈的相守。原在正則女校同事的謝孝思擔任了蘇州市的教育局長,倡辦刺繡學校,聘請楊守玉出任校長。楊守玉推辭了,只肯當顧問指導,便又在蘇州刺繡學校繼續她的藝術教育事業和藝術追求。同工異曲,她沒有讓劉海粟失望。
解放初,人們對領袖的崇拜是一種普遍的心態。聽說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將在北京召開,楊守玉懷著虔誠要為保衛和平的人民領袖史達林、毛澤東繡像。1952年她已57歲了,雖目力漸衰,仍力圖繡法精進,於課餘聚精會神,歷時半載繡出了史達林元帥和毛主席兩幅巨像,欲為大會獻禮。可一時又不知呈送的途路,楊守玉便想到了劉海粟,表哥與各界人士廣交遊,定會有幫助自己表達心愿的門徑,於是托人把作品捎給上海的劉海粟。
劉海粟打開兩幅繡像,讚嘆不已。過去只聞亂針繡其名,今日始見亂針繡其實,多么精美的藝術品啊!他為楊守玉的藝術創造和成就感到高興,更為表妹耐著守身如玉的寂寞而用藝術豐富人生的價值所感動。於是欣然命筆,給郭沫若寫信,盛讚楊守玉首創繡法數種,"以針代筆,以色絲為丹青,使繪畫與繡工融合一體,自成品格",並推薦兩幅繡像,"請於大會後代為呈獻"。
楊守玉終於如願以償了,以她的作品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保衛世界和平的呼喚。兩幅領袖繡像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其後,史達林的那幅繡品還作為禮品贈送給了蘇聯。
紅樓一見夕陽晚
任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反右鬥爭,"文革"劫難,苦難磨礪了劉海粟的藝術和人生。楊守玉常枯坐窗前,對著小天井幽囚的天竺,聽街前的河水拍打著心靈的堤岸。驚怖中又仿佛海粟兄的目光正對著她,淒楚中流著企盼,只要有一點自由,就不能放棄藝術,於是又不時地沉重地拿起筆和針,度著艱難的歲月。
彈指一揮幾十年,科學文化有了第二個春天。1980年10月,枯木逢春的劉海粟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常州,鮮花、人群簇擁著他,掌聲、鄉音簇擁著他。遊子的鄉情不就是生養他的故土和生活在這土地上令他常思常念的人么?表妹楊守玉就在常州,能一見否?讓心靈的幻影回到生活的真實中,他向接待人員小金透露自己的心思。
小金便熱心地作了安排。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他們驅車到了局前街顧家弄。劉海粟有些激動難抑,可下得車來又舉步欲止,眼前面目全非,已不是記憶中的楊家大院了。手還在微微顫抖著,整了整衣衫便輕推開小院門。
他隨著人們走進了楊守玉的臥室,腳下的地板吱吱作響,有些油漆斑駁的家俱卻是舊時相識。表妹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有些悽然;可一室整齊清潔,呈現著楊守玉清貧自守的品格,他又多了幾分敬重;抬頭見,牆上掛著一幅微微發黃的黑白照片,那模樣他再也熟悉不過了,俊美清秀,端莊文靜,正是年輕時的表妹楊守玉!60年啊,這分隔60年的一見啊,劉海粟目光四處尋覓,怎不見表妹守玉的影子呢?
楊守玉就在書櫥間隔的後屋裡。聽說要和九哥海粟見面,她很興奮,心裡翻卷著不息的波濤,以至有些坐臥不安,茶飯不思,她守著時日,守著院門盼望,盼望著與海粟兄的別後一見。可事到臨頭又生出了猶豫和膽怯,重重的顧慮和強烈的自尊又把她鎖閉了起來。於是她躲進了後屋,拄著手杖兀坐在屋的一隅。聽著地板的響動,便知有海粟兄的腳步聲;聽著別人的話語,卻不聞海粟兄的言談聲。
劉海粟最後在等待中只有小金婉言相告,"楊教授可能心情太激動,身體有些不適,此刻不能出來見您……"
劉海粟走了以後,楊守玉一樣地陷入了精神痛苦,真後悔不該太傷表哥的心。經過勸說,又去聯繫,便在劉海粟下榻的"近園"紅樓安排他們見面。
三天后的一個下午,臨行準備,楊守玉竟不知所措,又躊躇起來。"不去,不去了。我都這么老了,去幹啥?"楊守玉是一個很愛美的人,而臨鏡自照,一副老態形容,還是讓表哥海粟留著她年輕時的印象好了。卻是意緒難平,坐在那裡不停地撫弄著手中的茶杯,獨自沉吟著,"怎么好呢,這怎么好呢?"要釋卻60年思念的精神重負,這機會是再也不能放棄了。這才想起穿什麼衣服好呢?翻來找去,清貧的她已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了,有一件藏青的罩衫稍好些,一試穿又嫌短了。最後翻出一件藍毛線外套,再黑色絨線衣一罩,還頗為得體。加上青色的褲子,黑布的單鞋,收拾得樸素整潔大方。可她還是怕有什麼不妥,嘮叨著:"這樣好嗎?"而門外響起了汽車的喇叭聲。
楊守玉被接到"近園"紅樓,劉海粟早迎候在門口了。舉目相對,卻是相顧無言。空氣中便凝固著這人生的深慨。劉海粟從夢幻恍惚中醒了過來,緩緩地伸出手與楊守玉相握,楊守玉說:"我們都老了!"話中潛台詞便是他們心靈的共鳴,劉海粟拍著表妹的手背,"你我幾十年不見面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過後,便又僵立在無邊的沉思中。
是別人的提醒,他們才走進室內的,在攝影師為劉海粟與楊守玉攝下白首之會的照片以後,人多退出,讓二位老人自由交談……
一抹斜陽的餘輝照著紅樓,照著這濃縮了的六十年的人生。一刻千載啊,那心靈相通的永恆。
亂針繡
又名"正則繡"、"錦紋繡"。是適宜繡制欣賞品的一個新繡種。亂針繡創始於三十年代,創始人為楊守玉(見"楊守玉")。亂針繡主要採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手法來表現畫面。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擅長繡制油畫、攝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蘇州刺繡研究所在繼承楊守玉亂針繡針法的基礎上,現有創新發展了虛實亂針繡、雙面亂針繡、雙面異樣繡和雙面三異繡等刺繡技法,把亂針繡的技藝,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
關於亂針繡
亂針繡 是30年代初著名中國蘇繡藝人楊守玉首創。她把傳統刺繡"排比其針,密接其線"的方法創造成以長短參差的直斜、橫斜線條交叉,分層攙色的技藝,繡出人物、風景、靜物、動物。亂針的出現,是對我國幾千年傳統刺繡的重大突破,是將西洋繪畫與中國刺繡融為一體的創舉,開闢了向更高美術層次邁進的廣闊前景。藝人楊景玉的弟子陳亞先繼承先師的風格,她創作的人像亂針繡《幸福老人》,形象鮮明突出,神情愉快,有較強的感染力,人物臉部縱橫的皺紋,鬆弛的皮膚,蓬鬆的銀髮,尤其是飄逸的鬍鬚是整體作品的神來之筆。
蘇繡作品成功開發"亂針繡"後,已不再是清一色以小動物為主題,它已繡出絢麗多姿的申繡天地。美國著名攝影家羅伯特·柯秋慕在他的作品《雪松》被繡成蘇繡後,如痴如醉地細細品味,完全折服於東方藝術的精美神奇。
亂針繡的特點
"亂針繡"是把畫理與繡理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刺繡藝術,是利用特殊的亂針技法來製作的"針畫"。是用針線為工具。把不同方向、不同顏色的直線條交叉重疊堆積來表現物體的體積感、前後物體的空間關係及色彩變化。"亂針繡"的顯著特點是擺脫了一股刺繡"密接其針、排比其線,"的傳統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條,讓作者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亂針繡有其錯綜複雜的工藝要求而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作品。
亂針繡的複雜與珍貴之處便是"亂",而亂是有情理、有規則的亂,亂是為了求得整體的統一與更活潑的變化,繡者要根據自己的意向來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深淺等變化。以"情"指揮針,以"線"表達意,情意相融。按照光和色的變化規律,以豐富多變的針線來體現作品的線條美與立體質感。從而使我們從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亂,均符合情理與法則,讓人感到亂中迸發出的活力,亂中顯示出動感。一針一線是那么的自由交疊,又是那么的恰到好處。
"亂針繡"特別注重色彩效果,它比一般刺繡的層次要多得多。把色彩堆厚些,其色彩效果才能出來。所以亂針繡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畫。但不同於油畫。因為絲線有光澤,繡面上各種不同方位的線條,在不同方位的光線下,它的色彩有不同變化,當光線強與光線弱時,當放在明處看與放在暗處看時,當正面看與側面看時其效果均有不同的變化。油畫上二種顏色混合就變成另一種色相,原來的二種色用不再存在,而繡面上二種色線交叉重疊後可以得到第三種色相的色感,原來的二種色相依然存在。所以它比油畫的色彩更艷麗明快,形成繡的獨特風格。
"亂針繡"作者必須要有油畫的基礎,不僅要求掌握繪畫的基本知識,而且要求有熟練的繪畫技巧。同時能掌握繡理和具有熟練的刺繡技巧。因此,亂針誘作者須經過漫長而艱苦的磨練,依靠實踐積累的經驗來從事製作。一骰一名獨立操作的繡工,需經過5一10年的專業練習。
"亂針繡"與一般繡的不同,還在於它的創作周期的漫長。製作前,要先畫好素描稿與色彩稿。要反覆思考醞釀表現方法,操作步驟與繡成後的效果,一旦心中有數,便進行操作。
操作不是一次刺成,一般要刺三層。第一層鋪色,按照繡稿的輪廓線和色塊滿刺一層底色,刺底色的線宜粗一些,線條可以長一些;第二層做細,需注意製作頂序,一般先刺面積大的和後面的物體,面積小和前面的物體後做,重要的引人注目的最後做,每做一處,都要照顧到整體與各個物體間的關係;第三層進行精細藝術加工,重點刺出線條的變化,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用不同光色的深淺色線把整個繡面上的光線和色彩統一。呈現出和諧的光感同色調感。在這個階段,針力和筆力一樣,是針畫藝術的生命力,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體現,也是衡量作品藝術水準的重要標誌,因此這個階段如河運針、用色都要精心斟酌後才能果斷下針,使一針一線都恰到好處地反映在繡面中,使線條刺得活潑而下呆板。在這一階段,還要發揮劈絲技術,作者要根據題材的需要,在顯示亂針繡粗中有細,粗細有機結合的特色時,需把一根常規絲線劈成若干分支的細絲進行刺作,尤其在表現某種物體如人體肌膚,為求細膩效果,要思考確定用線的粗細程度。最細時劈絲達四十八分之一,可見這個操作層次上是多么的細微和艱辛。
綜上所述,亂針繡的工作過程比一般刺誘要複雜得多,每一幅作品,耗費的時間十分漫長,如一幅40CM×5OCM的規格的人像繡品,其工期達三個多月。有的精品曾花費近一年的時間來完成。所以,亂針繡作品流傳在市場上的很少。
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是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教授生前親自傳授技藝的專業單位,培養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亂針繡接班入。大都具有國家認可的高、中級技術職稱。己成為國內從事亂針繡研製歷史最長、技術力量最強的定點基地。曾二次榮獲國家級最高榮譽一一金杯獎。建所三十多年來,亂針繡作品已遍及世界近百個國家地,曾為多名國外元首定繡人像作品。亂針繡作為一件珍貴的藝術精品,廣被國內外各界人士所收藏。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較大的貢獻。
另外,亂針繡作品的保藏除需儘可能的避免強光照射和注意防潮外,沒有其他特殊要求。
總之,蘇州刺繡是藝術家們純真的藝術情操和聰明才智的結晶,它縮千里於尺幅,繡萬趣於指下,以少勝多,以虛代實,繡針雖小,絲縷傳情,這正是中國蘇繡藝術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