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園學派

此派之學,大要以仁為本,以修己為務,;以中庸為歸。 該派認為,居敬、窮理,本質上無異。 居敬,所以存心;窮理,所以致知。

概述

〖楊園學派〗創始人張履祥(1611—1674)。履祥,字考夫,號念芝。清桐鄉(今園浙江)人。此學派因其居楊園而名。履祥曾自言為學次第:初從王守仁之學入,後讀《國小》、《近思錄》有得,悟其失,而改宗程、朱。曾游劉宗周之門,著籍為弟子,但宗尚實。不同。歸而肆力於程、朱之書。覺劉宗周之學於程、朱有出入,乃輯《劉子粹言》,“於師門有補救之力”。晚評王守仁《傳習錄》,條分縷析,揭王學陽儒陰釋之弊。又懲講學標榜之習,來學者於授讀外,未嘗納拜,一以友道處之。門人請業,必令讀《國小》、《近思錄》及《顏氏家訓》,又令各書《白鹿洞規》置於座右,並與講《呂氏鄉約》。其及門弟子有張嘉玲、姚瑚、顏鼎受等;其私瀕弟子有陳棟、陳梓、范鯤、邢志南、祝□、蔣元等。履祥之交遊者有顏統、錢寅、視淵、劉□、凌克貞吳蕃昌、王錫闡、何汝霖、沈磊、邱雲、屠安道、呂璜、呂留良等。此派之學,大要以仁為本,以修己為務,;以中庸為歸。該派認為,儒者起腳第一步足仁以為己任,然後精之以義,文之以禮樂,才能德成行立。否則,雖能自好,亦“不免為□□小人”。本食一義之心,以力行仁義之率、乃為立人之道。提出,九州萬國而統於一王;千流萬脈,而歸於一海;知紅萬紫而合於一太極。故禮儀三百,威儀三乾,無一而非仁。孟子所謂“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此乃學者入門功夫。要做到仁,就要注重修己,修己之道,“無他用力,只是內外交養”。而“世儒功夫只說求心,至於威儀、容貌、言語、行事,慨以為外而不知檢點,此禪學阮阱,人皆習而不察也”。“威儀、容貌,德之符;言者。心之聲;行者,心之跡。何往而非心者?外此而求心,空虛寂寞而已矣”。敬以直內之事包括辨心術、明義理、治性情;義以方外之事包括正容體、謹言語、慎率為。辨心術是始初第一事,而要緊功夫全在明義理,治性情。存養以此。省察克治亦以此。才者得,則大本立;大本立,則動作、威儀,應事接物,略加提撕檢點即可。該派認為,居敬、窮理,本質上無異。居敬,所以存心;窮理,所以致知。唯居敬,故能直其內;唯窮理,故能方其外。唯內直,故能立天下之大本;唯外方,故能得天下之達道。所以,“居敬、窮理又非截然有兩種功夫”。該派強調,仁義必須軌十中正,否則,“仁之或流於‘兼愛’,義之或流於‘為我’,而人極不立矣”。此學派代表著作主要有張履祥《初學備忘》、《願學記》、《訓子語》、《訓門人語》及其文集,顏鼎受《物表亭集》等。對此學派,諸家多有稱讚,何商隱曰:“先生(按指張履祥)懿德醇詣,一生授學,默默以忠信篤敬孚於人,絕不事口耳估畢,言論旨趣之見於筆墨者,一一從身心日用間體驗天理民彝,以為立身應事自淑淑人之準,非辭章訓訪家所能窺見其一二者。”陳榕門曰:“楊園先生學術純正,踐履篤實,伏處衡茅,繫懷民物,立論不尚過高,唯以近里著己為主,敦倫理,存心地,親師友,崇禮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讀其遺集,不能不想慕其人,而嘆其未見諸施行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