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昆

楊一昆,字二愚,號無怪,是清朝作家,著有《說詩求似》、《二愚文稿》、《左傳類編》、《四書教子尊經求通錄》等。

楊一昆,字二愚,號無怪。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舉人。此人知識廣博,經史子集之書無所不讀,對諸子研究尤深。凡所著述,訓詁義理並重,不偏袒宋儒,對朱熹多所批評。亦尤擅長制藝,但屢考進士卻未中。著有《說詩求似》、《二愚文稿》、《左傳類編》、《四書教子尊經求通錄》、《尚書眉》、《十斛麥》等。《津門詩鈔》說他“天才警敏,學自成家,時文法尤西堂,詩法徐天池,書法王孟津,人多怪之,因自號無怪”。其所作《天津論》、《皇會論》詼諧流暢,雅俗共賞,尤為津人所樂道。
楊一昆本住在舊城東門裡。在他生活的清乾隆時期,今海河東路一帶還是鹽包累累如山、一望無際的鹽坨地。“鹽坨”是露天堆積存儲食鹽的地方。鹽坨一帶在當時既荒涼又落後。散居在這裡的人都是些鹽工和勞苦百姓,這些人別說是讀書,就連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面對於此,經濟上並不寬裕的楊一昆毅然來到河東鹽坨,憑著自己一腔熱情和慈悲心腸,用自己有限錢財,在這裡創辦起鳳樓書社,專門招收鹽工子弟和貧窮無著的人來書社讀書,培養出許多年青人,對城東鹽坨一帶文化之興盛,影響極大。
就在楊一昆建起鳳樓書社的同一時間,鹽坨臨近大口的地方已建有三取書院,這是天津最早的書院,但該書院同清代多數書院一樣,以考課為主,是科舉的預備場所。而鳳樓書社則是績予授徒,以慈善為本,不分貧富貴賤,旨在傳播文化。這對於博覽四部、滿腹經綸的楊一昆來說,似乎降低了身份,但他不這么認為。他甘於“敝裘冷案”一乾就是十年。對此,《天津縣新志》說:“鹽坨濱河樸陋,其人民逐末食力,不習詩書,一昆假館其地十年,門徒日盛,遂使弦歌比戶,由野而文,人謂一昆為鹽坨開山之人焉。”這種評價今天看來有輕視勞動者的傾向,不過從中也可看出楊一昆矢志於貧民教育的苦心、悲天憫人的善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