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棺材匠》描寫一個棺材匠人由於職業的特點而形成的自私、孤僻的性格。他不由自主地希望病人快死,用次等木料代替優質木料做棺材欺騙顧客,又怕別人對自己的職業蔑視嘲笑。
創作背景
19世紀初,歐洲國家捷足先登進入資本主義,而俄國反動落後的封建專制農奴制仍盤踞在歷史舞台上。1812年反拿破崙侵略的戰爭和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起義給普希金的創作注入了自由思想和人民精神的“基因”。
作品鑑賞
《棺材匠》中,作者從另一角度、從反映現實生活的角度描寫棺材匠亞德里安·普羅霍洛夫的夢境。首先,夢的產生有其現實基礎。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棺材匠習慣於用職業眼光衡量一切,整日盤算他的棺材生意,所以在夢中操辦喪事、與死人打交道也就不足為奇了。其次,棺材匠夢中的一切都是現實生活的直接反映,這一點尤為重要,棺材匠為女商人操辦喪事的那段描寫,與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完全一致。即使是死人赴宴這種荒誕不經的事情,普希金也沒有渲染事件的怪誕離奇、陰森恐怖,而是造成一種現實感。他們的服飾、舉止、談吐也和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死人們仍保持著生前的貧富貴賤之分,這無疑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這樣,本來完全是虛幻性質的夢境描寫,在普希金筆下卻具有了充分的現實意義。
《棺材匠》的題材和人物日趨平民化,運用了多重突轉藝術。作品描寫棺材店老闆亞德里安先是高興接受鄰居邀請赴宴,結果因在宴會上自感受辱,於是情節轉折,他打消了盛宴回請的念頭,發誓寧願請死人也小請他的鄰居。結果居然引來鬼魂參加宴會,可是鬼魂們卻紛紛指責亞德里安的欺詐、貪婪,以至於他被嚇得魂飛魄散失去知覺。這時情節又一突轉,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夢。小說情節不斷地轉折,讀者看到了一個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商人形象,描繪出資本主義關係在封建農奴制內部的迅速發展,以及給社會所帶來新的弊端和矛後。情節的起落,既出人意料又符合生活的邏輯,成功地把握住了讀者的心。這體現了作者突出的敘事能力和駕馭題材的能力。
作品影響
這篇作品的意義在於,它通過棺材商人形象的創造,描繪了資本主義關係在封建農奴制內部迅速發展,給社會帶來的新的矛盾,即隱藏在“金錢”後面的嚴峻的現實。作品對小市民自私心理的描寫,雖然還遠不算深刻,但這在俄國文學史也是新穎獨到的。
《棺材匠》中的亞德里安是俄國文學最早出現的市民等級中的資產階級人物形象。
作者簡介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國詩人。生於莫斯科。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他使俄羅斯文學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進入了世界文學的先進行列。主要作品有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