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從植被構建的概念和內涵、理論基礎、依據的基本原理和遵循的主要原則等方面,對植被構建理論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從植被類型的確定、土地利用結構最佳化、林種規劃、立地分類、植被構建途徑、植物種類選擇和配置、抗旱造林、效益評價等方面,集成了植被構建的技術體系,並且以地處太行山南段石灰岩低山區的鶴壁郊區為例證,研究了其立地類型的劃分和土壤肥力的綜合評價,按照從巨觀到微觀的層次開展了土地利用結構最佳化、植被類型布局最佳化和造林樹種選擇研究。可供林業工作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李良厚,男,l964年生,河南省光山縣人,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專業博士(P h.D,2007),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河南省生態學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森林培育和森林生態研究工作,合作編寫出版了3部學術著作,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獲各類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榮獲河南省“省直機關十佳自主創新共產黨員”、“河南省百名一線技術英傑”稱號。
目錄
第1章 緒 論
1.1 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1.1.1 世界森林資源不斷減少
1.1.2 我國森林面積大幅度下降
1.2 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1.2.1 濫伐森林導致全球生態危機
1.2.2 對森林的破壞造成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惡化
1.3 可持續發展要求改善生態環境
1.4 森林植被對改善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5 森林植被構建行動在全球廣泛興起
1.5.1 世界對森林問題高度重視
1.5.2 我國的人工造林舉世矚目
1.6 相關研究逐步深入
1.6.1 國外研究進展
1.6.2 國內研究狀況
1.7 現有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發展趨勢
1.7.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7.2 近期的主要研究方向
第2章 植被構建的理論闡述
2.1 植被構建的概念和內涵
2.1.1 植被構建術語的提出及其定義
2.1.2 植被構建的內涵
2.1.3 植被構建的特徵
2.2 植被構建的理論基礎
2.2.1 恢復生態學理論
2.2.2 生態工程學理論
2.2.3 生態經濟學理論
2.2.4 可持續發展理論
2.2.5 景觀生態學理論
2.2.6 森林培育學理論
2.2.7 土地利用規劃理論
2.3 植被構建依據的基本原理
2.3.1 生態演替原理
2.3.2 生態適應性和適宜性原理
2.3.3 物種共生原理
2.3.4 生態位原理
2.3.5 種群密度制約原理
2.3.6限制因子原理
2.3.7 生物多樣性原理
2.3.8 系統協同原理
2.4 植被構建遵循的主要原則
2.4.1 生態區適應原則
2.4.2 適地適樹、適地適林、適地適植被類型原則
2.4.3 植物群落穩定性原則
2.4.4 合理密度原則
2.4.5 最小風險與最大效益原則
2.4.6 科學規劃原則
2.4.7 經濟可行性原則
2.4.8 技術可操作性原則
2.4.9 可持續發展原則
第3章 植被構建的技術體系
3.1 植被類型的確定
3.2 土地利用結構最佳化
3.2.1 線性規劃模型
3.2.2 模型係數的確定
……
第4章 鶴壁市郊區概況
第5章 立地類型分類
第6章 土地利用結構最佳化
第7章 植被類型最佳化布局
第8章 樹種選擇生理生態依據與適地適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