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木賽姆

森木賽姆

森木塞姆石窟位於卻勒塔格山入口處,距離庫車縣城60公里,屬於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始鑿於公元4—5世紀,占地約23萬平方米,現存洞窟56個,其中保存原有窟體一半以上的約有39個。

簡介

森木賽姆石窟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坐落在山口河谷四周的斷岸上。森木賽姆現有編號的石窟計54個,分布於谷地四周的岸壁上。該石窟壁畫在上世紀初,曾遭外國探險家劫掠,許多洞窟都遭到嚴重損壞。有的洞窟壁畫已無存,在洞窟中還可見有當時壁畫被盜割的痕跡。森木賽姆石窟形制主要是中心柱支提窟和毗訶羅窟。中心柱支提窟中又見有大像窟和穹廬頂藻井帶弧面八角形支提窟。“森木賽姆”維吾爾語意為“細細的泉水”。因谷地中潮濕,常年有地下泉水滲出地表形成地上的泉水,彎曲伸延1000米後,隱入地下匯入山前的河中,石窟即由此而得名。森木姆石窟的時代為兩晉至唐。

壁畫風格

根據森木賽姆石窟壁畫風格,大致可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壁畫題材多取佛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而佛本生故事畫中又以獼猴本生題材居多。前期的繪畫技法多以粗線勾畫出輪廓,再以平塗去渲染質感來表現細部;後期繪畫技法則突出線上條的勾畫中動作“屈鐵盤絲”的勁健,再以暈染去烘托人或物體的質感,使後期壁畫在繪畫技法中表現出圓潤細滑的藝術魅力。在森木賽姆石窟中,表現內容最多也最豐富的就是菱形格的佛本生故事畫。本生故事概括而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物本生,其內容主要以釋迦牟尼佛在前世以各種人身顯現來實踐犧牲自我,救渡眾人的佛教教義,弘揚佛道。另一類為動物本生,其內容以人格化的比喻,給動物以人性,揭示“萬物皆有佛性”教義。以動物捨身助人的佛道,渡化眾人,宣揚佛教無我、小我、捨身為眾生的世界觀。

龜茲系統

龜茲石窟壁畫中有許多伎樂圖,她們人物眾多,表情細膩,樂器豐富,舞姿優美。這是克孜爾石窟第38號窟“天宮伎樂”,奏樂者有的屈肘聳肩,有的嘴唇微啟,有的單手彈撥,有的雙手重擊,還有的在俯聽音樂的節拍,千姿百態,嬌柔婀娜。這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達,這是一種景仰的吐露。佛經上說,眾神常常擊著天鼓、奏著音樂、跳著舞蹈,用香花與伎樂獻給佛祖,作為對佛的供養。

壁畫

森木賽姆30窟的壁畫獼猴騎鹿。獼猴騎在鹿背上,用手緊緊的抓著鹿的耳朵。鹿似乎要用劇烈的奔跑來擺脫獼猴討厭的糾纏,整幅畫面充滿了戲劇性。這些壁畫反映了佛學的教義,也更深刻地反映了人們的現實生活和整個文明發展脈絡。

風格

這裡是一個 南部有出口的小盆地, 洞窟主要分布在南北山崖上。南崖上開鑿的第11窟高達18.5米, 為龜茲也是新疆最大的洞窟。 森木賽姆石窟雖屬龜茲系統的佛教藝術,但與克孜爾、庫木吐拉等石窟又有所不同,這裡的洞窟結構有許多獨到之處。壁畫風格也迥然有異,人物服飾別具一格,似乎這裡是龜茲國中的一個特殊眾落點。由於這些特異之處, 其藝術價值占有重要的地位,1996 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森木賽姆晚期出現了吐蕃 與回鵲風格的壁畫。這裡交通尚 未開發,參觀比較困難,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森木賽姆石窟無疑將是庫車地區新的旅遊熱點。

文物

玻璃杯,1989年庫車縣森木賽姆石窟出土,隋代。高9.7厘米,口徑12.1厘米。形制及紋飾都顯示了波斯玻璃杯的風格。

菱格因緣故事畫,出土於庫車縣森木賽姆石窟。晚唐,庫車縣森木賽姆石窟44窟主室頂部壁畫。色彩不見龜茲通常流行的石藍色。菱格中均是佛因緣故事,人物姿態很生動,故事情節也易於辨認。

佛涅槃像,南北朝,庫車縣森木賽姆石窟第30窟壁畫。這是一幅正面涅槃像,佛橫臥在床上。一幅畫集中了諸天神及武士許多人物,表現出畫師的不凡匠心。

舉哀天人,南北朝,庫車縣森木賽姆石窟第32窟壁畫。天人"S"型站立姿態,在龜茲壁中常見,顯出一種婀娜的情趣。此天人衣褲、披巾色彩對比鮮明,十分醒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