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越牌坊

棠越牌坊

牌坊俗名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帶紀念性的獨特建築物,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築藝術的代表作。順著青石路一路屹立著七座牌坊,非常壯觀,嘆為觀止,黃昏的時候夕陽打在牌坊群上有別樣的風情。

簡介

棠樾鮑氏是一個以“孝悌”為核心、嚴格奉行封建禮教、倡導儒家倫理道德的家族。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

牌坊是封建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封建禮數。 應該說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勳顯赫”的官員,為朝廷和社會作出的“傑出貢獻”。徽州原有牌坊一千多個,現尚存有百餘個,被譽為“牌坊之鄉”。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橫匾上鐫刻“御製慈孝里”幾個大字,為皇帝表彰徽商鮑壽遜父子而建。孰料 父子爭死,以求他生,感天動地、連亂軍也不忍下刀。 又據傳,棠樾鮑氏家族當時已有“忠”“孝”“節”牌坊,獨缺“義”字坊。其村鮑氏世家,至鮑漱芳時,官至兩淮鹽運使司,掌握江南鹽業命脈。他欲求皇帝恩準 賜建“義”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糧十萬擔,輸銀三萬兩,在歙縣眾多的牌坊之中,這種“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與經濟互為融貫的密切關係屢屢可見。棠樾牌坊群雄偉壯觀,全國罕見,1981年9月被列 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與門票

交通:從歙縣汽車站出來向西走過一座大橋便是徽州古城,逛完徽州古城,便可以做4公車到終點站下即是棠越牌坊群,票價3元。

交通旅遊圖 交通旅遊圖

門票:100元(學生證半價)

歷史沿革

徽州古城,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縣城徽城鎮中心,千年徽州府所在地。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於唐大曆五年(770年)。自從晉太原康(280後年)新安郡轄黟、歙、海寧、黎陽、遂安、始新六縣以後,歷有變動。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陽縣併入海寧縣,新安郡轄歙、黟、海寧、遂安和始新五縣。梁普通三年(522年)劃吳郡壽昌縣歸新安郡。梁承聖二年(553年),分海寧、黟、歙三縣各一部分置黎陽縣,四縣劃出新安郡置新寧郡,治所海陽。陳天嘉三年(562年)新寧郡併入新寧郡,轄歙、黟、海寧(黎陽縣)併入,始新、遂安、壽昌六縣。隋開皇九年(589年)罷新安郡,廢黟、歙二縣入海寧縣,劃歸婺州管轄。開皇十一年復黟、歙二縣,置歙州,州治黟。開皇十八年,改海寧縣為休寧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改歙州為新安郡,領休寧、黟縣、歙縣三縣,郡治休寧縣萬安山。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為歙州,州治歙縣。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劃休寧縣和樂平縣懷金鄉建婺源縣,屬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劃歙、休寧二縣地設歸德縣,劃黟縣赤山鎮和饒州浮梁縣一部分為祁門縣,劃歙縣華陽鎮設績溪縣,均屬歙州。大曆五年(770年)廢歸德縣、地復歸歙、休寧二縣,州領黟、歙、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形成徽州一府六縣格局。

詳細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其中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7座牌坊的來歷介紹如下:

鮑燦孝行坊,建於明嘉靖初年。牌坊額題“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據《歙縣誌》記載: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其母兩腳病疽,延醫多年無效。鮑燦事母,持續吮吸老母雙腳血膿,終至痊癒。其孝行感動鄉里,經請旨建造此坊。因鮑燦曾孫鮑象賢是工部尚書,故贈兵部右侍郎銜。

慈孝里坊,為旌表宋末處士鮑佘岩、鮑壽遜父子而建。據史書記載,元代歙縣守將李達率部叛亂,燒殺擄掠。棠樾鮑氏父子被亂軍所獲,並要二人殺一,請他們決定誰死誰生。孰料父子爭死,以求他生,感天動地,連亂軍也不忍下刀。後朝廷為旌表他們,賜建此坊。清乾隆皇帝也曾為鮑氏宗祠題聯曰:“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秀江南第一鄉。” 還有明永樂皇帝的詩句,詩曰:“父遭盜縛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時……鮑家父母全仁孝,留取聲名照古今。”

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額刻“矢貞全孝”,“立節完孤”。據縣誌記載,汪氏為棠樾人,25歲守寡,45歲去世,守節20個春秋。

樂善好施坊,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據傳,棠樾鮑氏家族當時已有“忠”、“孝”、“節”牌坊,獨缺“義”字坊,其村鮑氏世家至鮑漱芳時,官至兩淮鹽運使司,掌握江南鹽業命脈。他欲求皇帝恩準賜建“義”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糧十萬擔,捐銀三萬兩,修築河堤八百里,發放三省軍餉,此舉獲得朝廷恩準。於是,在棠樾村頭又多了一座“好善樂施”的義字牌坊。

鮑文淵繼吳氏節孝坊,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勁三冬”、“脈存一線”而建。據縣誌記載:吳氏,嘉定人,22歲嫁入棠樾,時小姑生病,她晝夜護理;29歲時丈夫去世,她立節守志,盡心撫養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業。吳氏守寡31年,60歲辭世。

鮑逢昌孝子坊,建於清嘉慶二年。為旌表孝子鮑逢昌而建。據記載:逢昌之父明末離亂時外出多年,杳無音信,順治三年,逢昌才14歲,便沿路乞討,千里尋父,終在雁門古寺與父相見,並將父請回家中。後其母重病,他又攀崖越洞,採藥醫治,更能割股療母,因造此坊。

鮑象賢尚書坊,明天啟二年建。據縣誌記載:鮑象賢嘉靖八年進士,初授御史,後任兵部右侍郎,死後封贈工部尚書。牌記因旌表他鎮守雲南、山東有功而建。

在歙縣眾多的牌坊之中,這種“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與經濟互為融貫的密切關係屢屢可見。棠樾牌坊群雄偉壯觀,全國罕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棠樾牌坊群旁有兩座祠堂,一為鮑氏敦本堂祠,俗稱男祠。另一為鮑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稱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歷史的生動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進祠堂”的舊例,為國內罕見。

文物保護

1981年9月,棠樾牌坊群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1月,棠樾牌坊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歙縣政府分別與有關鄉鎮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分級“包保”,制定《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方案》。對棠樾牌坊群3座牌坊等搶修、加固、環境整治。

遊客點評

棠樾牌坊群位置有些偏,不過在歙縣縣城坐2路就可以到。2路車很小,且不多,半個小時才有一班,在徽州古城外可以坐到。棠樾牌坊群就是看牌坊群啦,不過也有鮑氏宗祠啥的,也可以去棠樾村裡頭看看,不過村裡頭的多是生活氣息很濃的徽派建築,不多。棠樾牌坊群景區外有很多村民樣的導遊,請一個挺貴,就跟著別人的導遊聽聽吧,要不然還真看不啥懂,就當是觀景了。不過棠樾牌坊群最適合去的季節還是春季,那時候才有油菜花。棠樾牌坊群的門票很貴,100塊呢,跟鮑家花園算在一起的,不能分開買票。且鮑家花園就在棠樾村南邊不遠,走個十多分鐘就到了。鮑家花園就看園林,沒啥太好的景致,半小時就能逛完。而棠樾牌坊群聽講解加觀景的話則是要個一個小時的,棠樾牌坊群留影的話也還是從側面的好。

旅遊建議

七座牌坊,明建三座,清建四座。在棠樾村東端甬道上,古樸典雅,蔚為壯觀。村頭的公路是拍攝的最佳地點,可以把七座牌坊全收入鏡頭中。每一座牌坊背後都有一個動人故事,提醒著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不要忘記先輩的榮耀,更督促和激勵著著每個徽州人繼承先人的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