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木槓

棗木槓

行唐棗酒,是歷史文化酒從“棗木槓”到“槓子爺”,從“中山金漿”到“一品當朝”“台西井”、"萬果紅",每一個品牌的背後都沉澱著一個令人神往的文化傳說。行唐棗酒,已成長為高科技酒。近年來,它與大公司聯姻,與高科技為伍,在全國獨創棗花香型白酒系列,包括當朝系列、台西系列、棗木槓系列、石門燒系列等。其中,台西井品牌就是高科技釀造與歷史文化挖掘的典型之作。台西作坊遺址距今3400餘年,是迄今中國、也是全世界發現的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釀酒作坊。台西井酒選五糧原料,汲“鰲魚”礦泉,調入優質棗酒基,形成其獨特風味。

歷史傳說

行唐棗木槓 行唐棗木槓

行唐棗酒始釀何時,已無實考。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郄谷(清《行唐縣誌》載:“谷說禮樂而敦詩書,知御兵之道,文令使谷中軍”。)因父親芮被害而株連,謫為庶人,隱居承澤(今城寨鄉)故里,躬耕甘泉河畔。一次他偶然發現一個漂滿棗子的水坑裡,散發出股股醇香、手捧品嘗,味道很美暢飲一通,則頭暈目眩,竟昏昏欲睡起來。後來谷被重新起用,征戰中山國(今靈壽一帶),俘獲白荻(鮮虞)人首領,並命其帶人釀造這種味道醇香,且能醉人的棗果醇醪,酒釀出後,貢此液於晉成公,成公飲之大喜,賜名“中山金漿”,封谷為卿,執掌國政。此說是否確切,尚難考證,但棗酒在當時已始釀已成事實。

關於棗酒的來歷,棗鄉人普遍說法為中山國(戰國時期)白荻人始釀。棗鄉人釀酒除了崇儀狄(儀狄為上古禹時期的一個女人,傳說是她釀造了酒。《世本》記:“儀狄始作酒,變五味,少糠做秫酒”)敬杜康外,為標榜自己釀造的棗酒好,逢人便講“千日酒”和“雲蒙佳釀”的傳奇故事。

古代中山國人狄希,釀造出一種“千日酒”,人們飲用後,酣醉千日不醒。有個叫玄石的大酒量的人不信,就向狄希討酒喝。狄希說:“我的酒還沒釀熟,還是等熟了再喝”。玄石不依狄希,狄希無奈,只得讓其小飲一杯,玄石想痛飲幾杯,狄希勸其改日再喝。玄石很不高興地走了。玄石回到家,誰知很快就醉倒。家人不知何故,以為他死了,痛哭一場後將其埋葬。三年後,狄希估計玄石酒該醒了,就找到他家。見玄石不在,就問:“玄石哪裡去了?我倆是朋友,他請我來喝酒”。家人感到很奇怪,告訴他玄石已經死去三年。狄希驚訝地說道:“怎么能死呢?是喝了我的千日酒酣醉未醒吧!快將他挖出來”。家人不知真假,就帶上掘墓工具到玄石墓地將墳墓挖開。開棺後只見玄石兩眼微睜,伸伸懶腰,打了個哈欠說:“這酒還行,使我痛快地睡了一覺,該吃午飯了吧”?大家見狀都忍不住笑了起來。誰知他們大笑時,經將玄石呼出的酒氣吸了進去,一個個都躺下不動了。三個月後,他們才一一醒來。

行唐棗酒俗稱“棗木槓”,其來歷亦頗具傳奇色彩。傳說北宋初年,女英雄劉金定在雲蒙山(又稱鰲魚山、雙鎖山,位於行唐縣西北部山區)落草為王。宋將高君寶奉命押運糧草前往雁門關,路過此山,被劉金定士卒攔住去路,要宋軍留下糧草。山寨士卒手持棗木槓與宋軍交戰,但敵不過宋兵,忙報與金定。劉金定自知宋將武藝高強,非智取難以取勝,就趨步親自下山向宋將賠禮,讓宋兵到山寨歇息。君寶不知是計隨金定上山,金定用山寨自釀的棗酒設宴款待,宋軍將領見金定如此好客,戒備全無,個個喝得酩酊大醉,醉爛如泥。等醒來時一個個被捆個結實。據說“棗木槓”就是這樣在民間傳開的。

據史料記載:“郭子儀、李光弼還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數萬踵其後。子儀選驍騎更挑戰,三日,至行唐,賊疲,乃退。”(《資治通鑑》·第218卷·唐紀三十四)。唐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四月,郭子儀,率兵應援河東節度副使、知節度事李光弼,由井陘(今屬河北)進入河北,至常山(今正定)與光弼合兵十餘萬,連敗安祿山同黨史思明於九門(今藁城西北)、沙河(今大沙河流經新樂、行唐附近河段)等地。一直追圍史思明於博陵(今河北定州)。史思明集眾固守,唐軍攻城十日不下。五月,郭子儀、李光弼撤圍還常山,史思明率數萬人馬尾隨追來。郭子儀選驍騎500人,邊走邊輪番誘戰。這樣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經過3天抵達行唐,叛軍疲憊,只好後退。郭子儀乘機回軍反擊,敗史思明部於沙河。行唐人民夾道歡迎,拿出珍藏多年的棗酒來犒勞郭子儀將士。安祿山得知河北兵敗,即命從河北逃回洛陽的大將蔡希德率步騎2萬還救史思明。又命范陽守將牛廷玠發范陽等郡兵萬餘人南下,配合史思明夾擊唐軍。史思明收集散亡士卒,與援軍合兵5萬餘人,其中同羅、曳落河精騎萬人。郭子儀、李光弼進至恆陽(今河北曲陽),史思明又率眾接踵而至。郭子儀下令深溝高壘,不與叛軍直接交鋒,而採取疲勞戰術,賊來則守,賊去則追,白天耀兵揚威,夜晚偷襲賊營,使叛軍忙於應付,無法休息,人困馬乏。五月二十九日,郭子儀、李光弼率軍出城,與史思明大戰於嘉山。唐軍大獲全勝,斬首4萬級,俘獲千餘人,繳獲戰馬5000匹。收復河北十餘郡,切斷安軍後方交通,牽制其西進,使河北戰局出現轉機。史思明在潰亂中跌下馬來,披髮赤足,拖著斷槍,狼狽逃回軍營,隨即逃往博陵。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嘉山之戰”。

郭子儀在嘉山大敗史思明後,一直對行唐出產的棗酒念念不忘。後來,棗酒跟隨郭帥屢建奇功,直至官居一品,歷經四朝。從此,朝廷上下官員皆飲此酒,行唐棗酒遂留下“ 一品當朝”之美名。

山東無棣棗木槓

無棣棗木槓 無棣棗木槓

自東漢至隋,無棣屬樂陵郡,所以無棣金絲小棗又名樂陵棗。金絲小棗成熟後,掰開,可見4-5寸長的金燦燦的黃絲,故名‘金絲小棗’。‘棗木槓’原名‘棗核液’。‘一滴棗木槓,十年留余香’,此酒魅力無窮,養生壯如棗槓,健身美若參果。想當年,明代吏部天官楊巍享此液,壽九秩而終。民諺曰:商賈飲此酒早發,仕官飲此酒早升,百姓飲此酒平順安康……

棗木槓酒為明朝吏部尚書楊天官府酒,發酵工藝特獨、遠延至今、秘不外傳。本品是以自制棗酵母對棗體發酵生產的一種水果型白酒,具有棗香濃郁、幽雅細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為國內獨家生產。在消費者中有“一滴棗木槓,十年留余香”之美譽。榮獲山東省白酒行業暢銷品牌、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名牌等榮譽稱號、2010年“棗木槓”被授予“中國馳名商標”。

行唐栽棗歷史悠久,當地百姓家釀一種“棗木槓”的烈酒,據說出自春秋時代。九口子鄉杏庵村,是一個不足百人的小村莊,卻是聞名天下的“故事村”。1991年國際民間故事研討會在這裡召開,百十來口人竟講出1000多個故事,其中大多數與紅棗有關。紅棗在這裡已不獨是大自然的恩賜,千百年來,它已幻化為別具一格的棗鄉文化的核心,浸透著醇濃的民俗風情。

行唐棗酒始釀何時,已無實考。但關於棗酒的來歷,棗鄉人普遍說法為戰國時期白荻人開始釀造。棗鄉人釀酒崇儀狄,儀狄為上古禹時期的一個女人,傳說是她釀造了酒。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千日酒”和“雲蒙佳釀”的傳奇故事,這在《棗鄉漫話》一書中均有詳細記載。這些故事深刻反映出棗鄉人對棗酒的崇尚心理。由於他們對棗酒的崇尚,他們在燒酒時都要供奉儀狄和酒神杜康。釀造的棗酒棗香濃郁、幽雅細膩、風味獨特,在無數醇醪佳釀的繁多種類中可謂是獨樹一幟,素有“一滴棗木槓,十年留余香”之說。關於這“棗木槓”酒,其來歷亦頗具傳奇色彩。

傳說北宋初年,女英雄劉金定在雲蒙山(又稱鰲魚山、雙鎖山,位於行唐縣西北部山區)落草為王。宋將高君寶奉命押運糧草前往雁門關,路過此山,被劉金定士卒攔住去路,要宋軍留下糧草。山寨士卒手持棗木槓與宋軍交戰,但敵不過宋兵,忙報與金定。劉金定自知宋將武藝高強,非智取難以取勝,就趨步親自下山向宋將賠禮,讓宋兵到山寨歇息。君寶不知是計隨金定上山,金定用山寨自釀的棗酒設宴款待,宋軍將領見金定如此好客,戒備全無,個個喝得酩酊大醉,醉爛如泥。等醒來時一個個被捆得結結實實。其間,金定、君寶一見鍾情,後來結為伉儷。事後,君寶戲言:“沒想到你的大碗酒比棗木槓還厲害”。這是流傳於民間的一則傳說,另外關於該酒,當地史志還有以下記載:

關於該酒,當地史志有以下記載:唐昭宗景福年,山東大旱,張家救一棗販,棗販報恩,贈棗一車,並告:煮而食之。 遂張家悉煮,存至大缸,久存發酵流汁,棗香傳至百里,嘗之甘冽。張家皆取而飲之,數月後,無人餓死,久病臥榻老母飲之,竟行走如風、鶴髮童顏。後人仿此法制酒,因常用一棗木棍(當地方言為棗木槓)攪拌,故取酒名“棗木槓”酒,並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