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

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

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學名:Dendrocopos hyperythrus hyperythrus)體長約20厘米。頭頂部具紅色斑帶。腳強健,有趾4個,其中2個向前,2個向後,各趾的趾端均具有銳利的爪,巧於攀登樹木。尾羽的羽乾剛硬如棘,能以其尖端撐在樹幹上,助腳支持體重並攀木。嘴強直如鑿。舌細長,能伸縮自如,先端並列生短鉤。攀木覓食時以嘴叩樹。頭骨十分堅固,大腦周圍有一層綿狀骨骼,內含液體,對外力能起緩衝和消震作用;能把喙尖和頭部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中國西藏、四川和雲南。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
棕腹啄木鳥指名亞種,翅長115-123mm。頭頂及項深紅色;背部黑色、白橫斑相間;腰至中央尾羽黑色;外側一對尾羽白而具黑橫斑。貫眼紋及頦白色,下體栗棕,僅尾下覆羽粉紅色。翼上小覆羽黑色,翅餘部大都黑色而綴白色點斑,內側三級飛羽具白橫斑。雌鳥頭頂部為黑、白相雜。是色彩濃艷的啄木鳥。背、兩翼及尾黑,上具成排的白點;頭側及下體濃赤褐色為本種識別特徵;臀紅色。雄鳥頂冠及枕紅色。雌鳥頂冠黑而具白點。西藏亞種枕部紅色延至耳羽後;指名亞種較其他兩亞種下體多黃棕色。虹膜暗褐色,雌鳥酒紅色;上嘴黑,下嘴淡角黃色,且稍沾綠色;跗蹠和趾暗鉛色,爪暗褐色。

生活習性

見於中國西藏東南部至四川和雲南的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在海拔1500~-4300米作垂直遷移。雲南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多在次生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及冷杉苔蘚林中。單個和成對活動。以昆蟲為主食。指名亞種見於西藏東南部至四川和雲南的西北部、西部及南部,在海拔1500~-4300米作垂直遷移。叫聲:拉長的斷音節kii-i-i-i-i-i-i連叫,越來越弱至結束;與大斑啄木鳥略同,但大都遇見於山林間。性隱怯;遷徙時常單獨飛行。叫聲亦與大斑啄木鳥相似,但不很鳴叫。雄雌兩性均鏨木有聲。嗜吃昆蟲,尤其是螞蟻,也吃蝽象、象甲、鱗翅目幼蟲,步行蟲。

生長繁殖

繁殖期在4—6月。巢營於腐朽或半腐朽的樹幹洞裡,距地約3—5m。鑿洞有時耗費它長達一個月時間。它的洞孔稍呈橢圓形,而不似其他啄木鳥的洞孔之圓形。卵每產常為3個,罕見有僅2個或多至4個。雌雄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向東經過印度阿薩姆到緬甸北部和泰國北部,中國西藏南部樟木、錯那及東部,四川北部馬爾康、康定西部至巴壙、木里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部以至南部西雙版納(留鳥)。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