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藤

棕櫚藤

棕櫚藤是熱帶和南亞熱帶森林寶庫中的多用途植物資源,原藤是僅次於木材和竹材的重要林產品,具有很高的經濟利用價值。我國的棕櫚藤資源極其匱乏,加工業所需的原材料90%(每年約4萬噸)以上依賴從東南亞進口。

基本信息

隨著東南亞一些國家為保證本國藤資源的供應而限制出口,如何增加自有資源儲備,以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棕櫚藤業界人士所面臨的挑戰,
棕櫚藤是棕櫚科藤類植物,藤莖是製作家具及工藝品的理想材料。由於我國使用藤家具的歷史悠久,且製品精美適用,因此產品暢銷國際市場。在我國,已有多種藤類植物被開發利用,其中白藤、黃藤、單葉省藤等已栽培成功。在海南,人工種植棕櫚藤,不僅有利於生態的保護,而且順應了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現在,當地農民大量種植棕櫚藤,並初步取得了經濟效益,棕櫚藤已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家中寶。
棕櫚藤通常習慣於生長在氣溫年均溫度在19-25攝氏度。年積溫在5800-8500攝氏度,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相對濕度大於75%的環境裡。基於這種生長習性,在我國,海南島和雲南省的一些地區就成為棕櫚藤的主要生長分布區。然而,與世界上盛產棕櫚藤的國家,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相比,我國仍屬於少藤的國家。
目前世界上棕櫚藤有13個屬。我們國家現在有三個屬,總數有38種。我們國家主要是省藤屬,鉤葉藤屬,還有黃藤屬。屬的分類現在主要根據花,根據果實,還有根據葉鞘的特徵,這是在棕櫚藤劃分當中重要的特徵.多數的棕櫚藤植物有分枝的習性。也就是在它的基部產生吸芽,從而形成新的分枝。在對棕櫚藤的研究過程中,學界有一個極為專業的辭彙叫萌櫱特性。萌櫱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分櫱;二是萌發。分櫱,是在自然狀態下,藤株從根原基的其他部位,萌生新的植株,這是絕大多數棕櫚藤所共有的屬性;而萌發則是,當棕櫚藤生長到一定程度在藤蔓分節處又萌發出新的藤株。這些藤株又可以形成新的藤蔓。棕櫚藤的萌櫱特性一方面可以顯著地擴大它在生長過程中的光合作用面積,加快抽藤的步伐,另一方面,在被采割以後,通過從根原基處產生的許多新的植株,它就可以在茂密的叢林中來擴大自己的營養空間,做到屢采不衰。 棕櫚藤的莖,俗稱藤條,常常由葉鞘以及殘留物所包被。隨著藤莖的成熟,下部的葉片連同葉鞘逐漸枯死、腐爛而脫落,莖便裸露出來。
棕櫚藤從來不是獨立的生長,它與木本類植物不同,有著極強的攀緣性。它總是和其他的樹木糾纏在一起,相伴而生。對於棕櫚藤來說,這些樹木就像是支架,它總是將自己葉軸頂端延伸出去的帶刺的纖鞭或是葉鞘上的纖鞭,牢牢地絞纏在這些樹木的樹幹或枝葉上,它就是這樣不斷的生長、延伸、絞纏,來與這些樹木爭奪著生存的空間。
棕櫚藤的頑強生命力,使得一些藤莖可以生長,延伸長達幾十米。因此,就給藤條的採收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採收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棕櫚藤那長滿全身的鋒利的硬刺,因此,採收要用專門的工具。采割時,先用鉤刀從基部砍斷藤條,再將藤條從枝葉間鉤出,然後用砍刀砍去雜葉,剝落葉鞘,直到取出全藤。
然而,由於人類對棕櫚藤的破壞性採收,加上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使得棕櫚藤原生資源日趨枯竭,一些珍稀藤種瀕臨滅絕,為保護棕櫚藤原生資源,促進棕櫚藤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林業部門以及國際竹藤組織已著手建立棕櫚藤種質資源保存庫,並積極推廣棕櫚藤人工栽培技術。熱林所先後承擔國家“八五”、“十五”攻關、部重點、“948”、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IDRC、IPGRI、INBAR等國際資助項目,多次獲得部(省)科技進步獎,其中 “棕櫚藤的研究” 獲得199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海南、廣東、廣西和福建等省(區)廣泛推廣套用,社會經濟效益巨大。
市場預測與經濟效益
以紅藤為例,工藝成熟齡為6年,正常年份產出期以8年開始,一般經營期為40年(不少於35年),年平均畝產量350Kg,年畝產值1400元(按4000元/噸計), 經濟效益極為可觀。
目前,我國棕櫚藤資源短缺,世界藤具市場不斷擴大,棕櫚藤產業前景誘人,潛力巨大,被業內人士普遍稱為“朝陽產業”。海南發展棕櫚藤產業具有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環境優勢,產業發展前景被諸多專家看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