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林所

熱林所

1962年,中國林科院批准在海南尖峰嶺成立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試驗場。熱林所擁有國家野外重點科學觀測試驗站、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和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林木分子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林木轉基因實驗室、林木組培快繁中心、試驗站等。熱林所獲原林業部“科技推廣先進單位”光榮稱號,並獲得財政部、科技部的表彰和獎勵。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
1962年,中國林科院批准在海南尖峰嶺成立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試驗場。當時派出13人組成的青年工作組,借住在尖峰嶺林業局招待所的平房裡,沒有床鋪,只好把尚未打開的行李箱拼在一起當床而眠,忍受潮濕和蚊蟲叮咬。沒菜,自己種;沒房子,親手建。就這樣,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難,一邊建設,一邊開展熱帶林業調查研究工作。1962年6月28日,著名詩人田漢來到尖峰嶺,被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建設試驗場的精神所感動,欣然揮毫,詩句相贈:直把林場當戰場,青年都識菜根香,百年樹樹尖峰嶺,好為人民造棟樑。
1963年7月,熱帶林業試驗場改名為熱帶林業試驗站。1963年~1966年,從農林院校及其他高校分配來一批大學生,這段時間試驗站由13人發展到了160人,有了1個室、6個科研組。
1970年,中國林科院與中國農科院合併,熱帶林業試驗站被下放到廣東省,不久改為廣東省熱帶林業研究所,此時開始簡稱熱林所。1978年,國務院批准恢復中國林科院,同年,中國林科院收回熱林所。
為了改善熱林所的研究條件,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加強華南地區林業科研工作和對外合作與交流,經原林業部批准,1981年10月,熱林所由海南遷至廣州市天河區,尖峰嶺試驗站成為下屬試驗站。2002年,科技體制改革後,熱林所成為非營利研究所,其中心任務是:面向我國熱帶、南亞熱帶地區,重點開展森林生態與環境、防護林、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培育、城市林業、林木生物固氮及共生微生物、農用林業、特殊用途森林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研究,為林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服務。
現在,熱林所擁有國家野外重點科學觀測試驗站、國家林業局重點開放性實驗室和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林木分子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林木轉基因實驗室、林木組培快繁中心、試驗站等。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建有大批試驗示範基地,在森林生態與環境研究、用材林培育、熱帶林木育種、紅樹林退化生態系統恢復、沿海防護林建設、城市林業、森林資源研究與開發等領域獨具特色和優勢。熱林所的森林生態研究涵蓋了熱帶山地雨林、紅樹林濕地、城市森林、熱帶人工林、熱帶石山季雨林、水源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華南地區的主要森林類型和特殊森林類型。現在的熱林所,其生態研究團隊已成為我國森林生態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團隊。
熱林所現有職工145人,其中:高級職稱(研究員、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共36人,博士、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2人。國家級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人,全國百佳青年科學家2人,享受政府特貼人員11人,廣東省三八紅旗手2人。
近50年的拚搏,熱林所獲得科技成果5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7項;海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1995年~2000年,連續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大科研成果。這些成果均已得到了很好地推廣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棕櫚藤的研究”,先後在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省推廣,總面積逾1萬公頃,林地平均增益30%~50%,為華南山區實行多種經營和制藤工業原料嚴重短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華南熱帶地區桉屬樹種引種栽培的研究”,在華南地區建立各類試驗、示範林2000多公頃,直接組織和指導推廣套用面積近2萬公頃,輻射推廣套用面積10多萬公頃。同樣,“海南島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研究”、“五個相思樹種紙漿材種源和家系選擇研究”、“熱帶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規律的研究”、“紅樹林主要樹種造林技術研究”等為華南地區林業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因此,熱林所獲原林業部“科技推廣先進單位”光榮稱號,並獲得財政部、科技部的表彰和獎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