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棕櫚的葉柄。9~10月剝取,曬乾;炒炭用。
功能主治
收澀止血。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莖圓柱形,不分枝。葉簇生莖頂,圓扇形,革質,長約70cm,有皺褶,開展時掌狀,深裂至葉中部以上,裂片具主脈,先端2裂;葉柄長1m以上,質堅硬,下面凸起或兩面凸起呈棱形,邊緣有刺;葉鞘抱莖,分裂為棕褐色纖維狀毛,葉鞘落脫後,可見環狀的節。肉穗花序短,自葉叢抽出,下部有多數大形鞘狀苞;花小,多數,淡黃色,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2輪;雄蕊6,花絲極短;雌花子房3,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或近腎形,花被宿存。種子1,扁球形或腎形,暗灰色或淡黑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叢林中,或栽培。
藥材性狀
葉柄呈長條板狀,一端較窄而厚,另一端較寬而薄,大小不等。表面紅棕色,粗糙,有縱直皺紋;一面有明顯的凸出纖維,纖維兩側著生多數棕色茸毛。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無臭,味淡。
化學成份
含鞣質、纖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