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名: 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d
目名稱: 膜翅目
科名稱: 蚜繭蜂科
亞科名稱: 蚜繭蜂科
屬名稱: Lysiphlebia
形態特徵
雌蜂頭橫形,大於胸翅基片處寬的1/5。上頰長於複眼橫徑1/2。頰長為複眼縱徑1/3。臉寬為頭寬1/2.2。幕骨指數0.7-0.9。複眼大,寬卵形,強烈側凸,無毛。觸角13-14節,長達腹柄節端部,第1、2鞭節等長,長是寬的2.5倍。中胸盾片前緣呈弓形起於前胸背板上;盾縱溝在上升部寬而深,小扇形,清晰;沿盾縱溝有稀毛。並胸腹節中央小室較窄長,二叉脊長不清晰。翅痣長是寬的3.5-4.0倍,與痣後脈等長,徑脈第1、2段略等長。腹柄節長是氣門瘤處寬的2.5-3.0倍;背面弱皺;中縱脊較長,後2/3處分為二叉;氣門瘤略凸;氣門瘤至節端距離比氣門瘤處節寬長得多(3:2)。產卵器鞘短,末端鈍圓。體暗褐至黃褐色。臉、上頰下部、唇基、口器、觸角前3節、胸的側腹面、腹柄節、第2腹節基部與2、3節間縫均為黃色;或者全胸黃色,只中胸盾片褐色。體長1.6-2.1毫米,觸角長0.9-1.2毫米。雄蜂觸角16節;體長1.5-1.8毫米。僵蚜多為淺褐色。本種與近緣種多皺蚜繭蜂Lysiphlebus rugosa 的主要區別是:後者腹柄節寬短,氣門瘤至節端距離略短於氣門瘤處的節寬。寄主: 棉蚜、豆蚜Aphis craccivora、洋槐蚜、桃蚜、麥二叉蚜、高粱蚜Longiunguis sacchari
發生情況
棉田優勢種。4-5月間大量發生,6月由於高溫與重寄生蜂,數量漸減,7月底至8月中旬幾乎絕跡,9-10月間再度繁衍,10月底至11月中旬以老熟幼蟲在僵蚜內越冬。生境: 草原型。通常與接近地面蚜蟲相伴隨;雜草、矮稈作物、紫穗槐上較多,灌木花椒樹上很少,刺槐大樹上很難找到。
地理分布: 遼寧、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湖北、江西、台灣、香港;朝鮮,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