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棉苗立枯病
英文名稱:Cotton Rhizoctoniosis
拉丁學名:Rhizoctonia solani KChn
為害作物:棉花
為害症狀
棉花播種後,種子萌動但還未出土之前,就可因立枯病菌侵害造成爛種爛芽。棉苗出土後,在接近地面的幼莖基部出現黃褐色病斑,逐漸擴大,凹陷,腐爛,嚴重的可以擴展到莖的四周,凹陷加深,顏色黑褐,棉苗枯死。病株葉片一般不表現特殊症狀,僅僅表現枯萎;但也有棉苗受害後,在子葉上有黃褐斑,最後病斑破裂,脫落,形成穿孔。受害棉苗及周圍土壤中常有菌絲粘附。多雨年份,現蕾開花期的棉株也可受害,莖基部出現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爛,露出木質纖維,嚴重的可折斷死亡。感病部位,有時出現瘤狀病變。
形態特徵
不產生孢子,產生菌核,由菌絲與菌核繁殖侵染。在培養基上菌絲匍匐,蛛網狀,粗壯,生長迅速,初無色,漸成褐至棕褐色,有隔,分枝處常呈直角。老菌絲常為一連串桶形細胞,菌核由桶形細胞菌絲交織而成,無一定形狀,淺褐至深褐色,質地松。有性時期的擔孢子,僅在高溫酷暑、高濕條件下生成,一般不易發現。
發病特點
棉苗立枯菌主要營寄生生活,也可腐生。在土壤中形成的菌核存活可數月至幾年。帶菌土壤和土壤中的病殘組織是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帶菌種子也可傳染。在16~25℃時,侵染髮病嚴重。耐酸、鹼性強,在pH2.4~9.2均可生長,因此分布很廣。在低溫多雨年份,常造成嚴重為害。初次侵染來源主要是帶菌土壤,病菌在土壤中以菌絲、菌核腐生越冬,次年侵染棉苗,並可當年在田間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在精選棉子的基礎上實行化學為主的種子處理
主要是棉花種子的脫絨,使用消毒棉子和保護棉子的化學藥劑
2.加強耕作栽培管理
3.探索並尋求新的防病壯苗的措施
選用多基因抗性和多抗品種
4.春季低溫年份必須進行拌種處理
20%稻腳青(甲基砷酸鋅)可濕性粉劑250克與5克細土或草木灰混合均勻,然後與50克棉子拌勻,現拌現播,或以20%稻腳青1000倍液作棉苗灌根;或以40%五氯硝基苯粉劑1000克(有效成分400克)與 100克棉子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