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褐帶卷蛾

棉花棉褐帶卷蛾

昆蟲名,屬鱗翅目,卷蛾科。分布在中國各地。寄主植物有棉花、草莓、豆類、黑莓、懸鉤子、荔枝、蘋果;梨、山楂、桃、李、杏、柑桔等。幼蟲為害棉苗時,吐絲把兩片葉子粘連在一起或咬斷嫩頭形成斷頭苗;真葉受害,葉緣向正面招卷一層,幼蟲在裡面取食葉片,卷葉不呈喇叭狀,別於棉卷葉螟為害狀;蕾期受害,幼蟲在苞葉內吐絲把苞葉纏住取食苞葉,嚴重的致花蕾脫落;為害青鈴,啃食青鈴表皮成網斑狀。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6-8mm,翅展15-20mm,黃褐色。觸角絲狀。前翅略呈長方形,基斑、中 帶、端紋深褐色;中帶前半部較狹,中央較細,有的個體中斷,帶的後半部明顯較前半部寬或分2叉,內支止於後緣外1/3處,外支止於臀角附近;端紋多呈“Y”狀,向外緣中部斜伸;翅面上常有數條暗褐色細橫紋;雄前緣褶明顯。後翅淡黃褐色微灰。腹部淡黃褐色,背面色暗。

幼蟲

體長13-18mm,細長翠綠色。頭小,淡黃白色,單眼區上方有1棕褐色斑。前胸盾和臀板與體色相似或淡黃色;胸足淡黃或淡黃褐色。臀櫛6-8齒。低齡體淡黃綠色。

扁平橢圓形,徑長約0.7mm,淡黃色半透明,孵化前黑褐色,數10粒成塊作魚鱗狀排列。

9-11mm,較細長,初綠色後變黃褐色。2-7腹節背面各有兩橫列刺,前列刺較粗,後列小而密,均不到氣門;尾端有8根鉤狀臀棘,向腹面彎曲。

發生規律

1年生3-4代,以低齡幼蟲在縫隙內結白色薄繭越冬。發芽時開始出蟄,出蜇幼蟲為害幼芽、花蕾和嫩葉,老熟後卷葉內化蛹。蛹期6-9天。各代成蟲發生期大體為:3代區:5月中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4代區:5月中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前後;9月中旬前後。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對果汁、果醋和糖醋液趨性強。卵多產於葉面,亦有產在果面和葉背者。初孵幼蟲多分散在卵塊附近的葉背和前代幼蟲的卷葉內為害,稍大各自卷葉並可為害果實。幼蟲很活潑,震動卷葉急劇扭動身體吐絲下垂。天敵:卵有赤眼蜂;幼蟲有甲腹繭蜂、狼蛛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1)保護與利用天敵 釋放赤眼峰 發生期放蜂,每代放蜂3-4次,間隔5天。
(2)及時摘除卷葉。
(3)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和趨化性進行誘殺。
(4)藥劑防治 越冬幼蟲出蜇盛期及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後是施藥的關鍵時期,可用80%敵敵畏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25%愛卡士乳油、50%殺螟松、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0%菊・馬乳油、20%氯・馬乳油2000倍液,2.5%功夫或2.5%敵殺死乳油、20%速滅殺丁乳油3000-3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5000倍液。也可用其他菊酯類殺蟲劑或菊酪與有機磷復配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