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田隆章

梶田隆章

梶田隆章(日語: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同研究所附屬宇宙中微子觀測信息融合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smic Neutrino)負責人、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東大卓越教授,中國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榮獲文化勳章,並被表彰為文化功勞者。 梶田教授受業於知名物理學家小柴昌俊、戶冢洋二,他與戶冢領導的實驗於1998年證實中微子震盪,2002年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15年梶田因“發現了中微子震盪,證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與阿瑟·麥克唐納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簡介

梶田隆章(日語:梶田 隆章/かじた たかあき,1959年3月9日-),日本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同研究所附屬宇宙中微子觀測信息融合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Cosmic Neutrino)負責人、東京大學特別榮譽教授、東大卓越教授,中國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榮獲文化勳章,並被表彰為文化功勞者。

梶田教授受業於知名物理學家小柴昌俊、戶冢洋二,他與戶冢領導的實驗於1998年證實中微子震盪,2002年三人同獲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2015年梶田因“發現了中微子震盪,證明了中微子具有質量”與阿瑟·麥克唐納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早年生活與教育

梶田隆章於1959年3月9日出生在日本埼玉縣。高中時代,他對物理、生物、世界史、日本史和地球科學特別感興趣。1981年從埼玉大學理學部物理學科畢業,1986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東大,儘管對高能物理沒有特別的興趣,但他仍因“不知何故”選擇了小柴昌俊的研究室。

畢業後,梶田隆章留在東大擔任理學部助手,在小柴與戶冢洋二門下學習。從2008年開始,梶田就在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進行研究工作,1992年成為副教授,1999年升為教授,1999年成為所長。他現在(2015年)仍擔任該職。另外,從2007年至今,他還是宇宙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員。

職業生涯

戶冢-梶田實驗團隊用神岡探測器對於宇宙射線在地球大氣層散射所產生中微子做測量。1988年,他們發現μ中微子與電中微子的數量比率為理論預言的60%。此一現象稱為“大氣中微子反常”。1994年,同一團隊又發現,這數量比率與天頂角或中微子在地球內部移動距離有關,這意味著中微子振盪。

為了增進實驗的功能,神岡探測器在1996年被改良提升為超級神岡探測器(Super-K)。1998年,戶冢-梶田實驗團隊在Super-K獲得更多精確實驗數據,從而總結,數量比率的短缺是因為中微子振盪,即宇宙射線在地球大氣層因散射所產生的μ中微子,會在經過地球內部的途中變型為τ中微子。這個發現令人信服地證實了中微子振盪的現象,也證實了中微子帶有質量。1998年,梶田在“中微子物理學・宇宙物理學國際會議”首次發表這結果,引起轟動。

仁科芳雄獎專門獎勵在物理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優秀科學家。1999年,梶田因為“發現大氣中微子反常”獲得仁科芳雄獎。

美國《今日物理》雜誌的線上編輯查爾斯·戴逸(Charles Day)2014年曾預測,因戶冢洋二已故,梶田可望與阿瑟·麥克唐納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預言在翌年得以實現。

由於“發現中微子震盪,並且因此證明中微子具有質量”,麥克唐納與梶田分享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梶田與麥克唐納的研究結果分別對於大氣中微子問題與太陽中微子問題給出解釋,這揭露了標準模型的一大瑕疵,即中微子必須不帶質量。得知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在東京大學特別為他舉辦的記者會上,梶田微笑著說:“我帶著擴展人類知識地平線的好奇心從事研究,對這項純科學能成為鎂光燈焦點感到非常高興。”

榮譽

•1987年 -朝日獎(小柴昌俊代表)

•1989年 -布魯諾·羅西獎(集體獲獎)

•1998年 -朝日獎(戶冢洋二代表)

•1999年 - 第45回仁科芳雄獎

•2002年 -潘諾夫斯基實驗粒子物理學獎(與小柴昌俊、戶冢洋二)

•2010年 - 第1回戶冢洋二獎

•2012年 -日本學士院獎

•2015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5年 -文化勳章·文化功勞者

•2015年 - 柏市民特別功勞獎

•2015年 - 埼玉縣縣民榮譽獎

•2016年 -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與鈴木厚人等)

參見

•小柴昌俊

•戶冢洋二

•鈴木厚人

•超級神岡探測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