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梵志翻著襪 (王梵志)梵志翻著襪,
人皆道是錯。
乍可刺你眼,
不可隱我腳。
作者簡介
王梵志,原名梵天,唐代詩人。衛州黎陽(今河南濬縣)人。善詩,語言淺近,多言佛理。原集已佚,今人有《王梵志詩校輯》。生平事跡不詳。《桂苑叢談》和《太平廣記》卷八十二《王梵志》都說他生於隋代,為黎陽城東人王德祖從枯樹中發現收養的,"七歲能語","作詩諷人,甚有義旨"。(原文如下——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者,當隋之時,家有林王梵志檎樹,生癭,大如斗。經三年,其癭朽爛。德祖見之,乃撤其皮。遂見一孩,抱胎而出,因收養之,及七歲,能語。向曰:“誰人育我,復何姓名?”德祖具以實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梵喜。我家長育,可姓王也。”“作詩諷人,甚有義旨,蓋菩薩示化也。”)敦煌寫本《王道祭楊筠文》又說他是"通玄學士"。約可考知他的創作活動主要在初唐。注釋
①翻著襪:凡襪皆有正反兩面,正面即外層,光滑美觀,反面即內層,粗糙難看,人們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為美觀,而粗糙的一面緊貼肌膚並不舒服,翻著襪的意思是“梵志”把襪子翻過來,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而為了表現出禪家宗門的威儀,作為僧人是有一定的規矩的。“翻著襪”以其反常,所以是不合規矩。②乍可:寧可。
③隱:傷,病痛。這兩句的意思是:寧可讓你看著刺眼,也不能讓我的腳不舒服。
譯文
王梵志把襪子翻過來,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人們都說這一舉動是錯的。王梵志說:“寧可讓你看著刺眼,也不能讓我的腳不舒服。”賞析
凡襪皆有正反兩面,正面即外層,光滑美觀,反面即內層,粗糙難看,人們往往把光滑的一面穿在外面,是為美觀,而粗糙的一面緊貼肌膚並不舒服,“梵志”把襪子翻過來,把粗糙的一面穿在外面,可能是出於粗心,但也可能是有意為之,但大凡看到的人都說他穿錯了。然而正錯都是人所言,“人皆道是錯”未必就是錯。象梵志這樣的人卻認為寧可讓別人看著不舒服,也不能讓自己的肌膚受罪,錯誤的反是眾人。世上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喜歡圖慕虛榮,不顧實際效果,可怕的是,他們竟把這種圖慕虛榮的行為視為正確的,作為他們行事的原則。
這首小詩一如王梵志的其他詩作,語言質樸、自然,宛如平常話,卻能以小見大,反映至真的事理,在古代詩歌中並不多見。從中也能看出詩人任其自然的舒放品性。
禪宗認為“自性本自具足”,主張個性的充分張揚。如《五燈會元》卷八相州天平山從漪禪師的一段公案:“問:‘如何是佛?’師曰:‘不指天地。’問:‘為甚么不指天地?’師曰:‘唯我獨尊。’”就是強調個體的意志,主觀的情性。也即所謂:“丈夫皆有沖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王梵志這首詩中所體現的,正是這種尊重自我,不隨流俗的精神。
宋代江西詩派的代表黃庭堅對王梵志“翻著襪”的膽識非常讚賞,在《書“梵志翻著襪”詩》一文中,他說:“‘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偉,田家子爾,殺雞飯其母,而以草具飯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勸使就學,遂為四海名士。此翻著襪法也。今人以珍饌奉客,以草具奉其親,涉世之事,合義則與己,不合義則稱親,萬世同流,皆季偉之罪人也。”(《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三十),黃氏所稱道的茅容殺雞飯母,以草具飯客之事,見於《後漢書·郭太傳》,這種毀譽由人,特立獨行的精神,與“翻著襪”的王梵志,正是相同的。正如文學史所昭示的,黃庭堅及其他江西派詩人,面對唐詩的豐厚遺產,既沒有匍伏其下,也沒有亦步亦趨,而是積極實踐,大膽創新,終於表現出宋詩的獨特面目,樹立起一塊與唐詩一樣輝煌的豐碑。這也就是王梵志“翻著襪”法在詩學上的實踐。
胡適點評此詩
王梵志的詩,敦煌所出有幾個殘卷。此詩不在敦煌卷子裡。依我的考據,它的年代約在初唐。“乍可”是唐人常用的話,意思等於今天的說的“寧可”,例如高適的《封丘縣》詩—— 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黃庭堅(山谷)最喜梵志此詩。《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三十有《書“梵志翻著襪”詩》。
《胡適選注每天一首詩》——適之 四十一·二·二十四
參考資料:
《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唐詩鑑賞辭典
《胡適選注每天一首詩》(中華書局)
Baidu搜尋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