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渦

梨渦

梨渦,漢語辭彙。 拼音:lí wō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胡澹庵十年貶海外,北歸之日,飲於湘潭胡氏園,題詩云:“君恩許歸此一醉,傍有梨頰生微渦。'謂侍妓黎倩也。”後因以“梨渦”指酒渦。亦借指美女。男性也有梨渦,但是以女性居多。梨渦亦被稱作缺陷美。

基本信息

詞語

梨渦

拼音

lí wō

辭彙出處與詳解

亦作“ 梨窩 ”。

指酒渦。亦借指美女。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二:“ 胡澹庵 十年貶海外,北歸之日,飲於 湘潭 胡氏 園,題詩云:‘君恩許歸此一醉,傍有梨頰生微渦。’謂侍妓 黎倩 也。”

宋 朱熹 《宿梅溪胡氏客館觀壁間題詩自警》之二:“十年湖海一身輕,歸對梨渦卻有情。世路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生平。”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一聲《河滿》,人何堪,歸見梨渦,誰能遣此。”

蘇曼殊 《非夢記》:“此時,女郎紅梨窩,生肅然欲退。”

梨渦生理位置

梨窩位於嘴角斜外下側約1公分處,梨窩較酒窩小且沒有酒窩明顯。

梨窩與酒窩

梨窩位於嘴角斜外下側約1公分處,梨窩比酒窩小且較不明顯,亦稱笑窩,是傳統的東方美女象徵。

特點及區別

酒窩

梨渦 梨渦

我們在做表情時“微笑”,若是顏面部的肌肉(顴大肌、顴小肌、笑肌)相互牽動,而產生一個凹陷,那個就是“酒窩”。但也有人稱之為“笑窩”,或因位置、大小不同,而有另一個名稱“梨窩”。酒窩並非每個人都有,而有酒窩的人也會有不同形狀、高度、深淺之分. 細分之下,酒窩位於嘴角斜上外側約3公分以內,有圓形、線狀2種,一般為在做微笑表情時凹洞最是明顯可見。

梨窩

而臉上還有另一個窩,稱為梨窩.而梨窩位於嘴角斜外下側約1公分處,梨窩較酒窩小且較不明顯。主要區別

酒窩位於嘴角斜上外側約3公分以內,,梨窩位於嘴角斜外下側約1公分處,梨窩較酒窩小且較不明顯。

梨渦淺笑來歷

胡澹庵(1102—1180),名銓,字邦衡,廬陵人。南宋名臣。紹興年間,秦檜主和,金使南下詔諭江南。他上疏請將秦檜及其黨羽王倫、孫近斬首並“竿之藁街”,忠義剛直之名一時轟動天下。秦檜因之大怒,以“狂妄凶悖,鼓眾劫持”之罪名,將胡銓貶謫嶺南十年。

直到孝宗即位,胡銓才又被起用。在廣州,胡銓戀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女子(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豆(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者殺之”,胡銓不得已受食藁豆之辱。其後,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曰:“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所謂“梨頰生微渦”者,即黎倩也。

因此,“梨渦”本指宋妓黎倩的酒渦。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渦,女人的笑臉,或者叫笑靨。也作“棃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