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梨棗原產于山西運城龍居鄉東辛莊一帶,近年來陝西大荔縣已廣泛種植,為棗樹中稀有的名貴鮮食品種。自1981年開發培育,已推廣到全國十幾個省、市。以早實、豐產、果實特大、皮薄肉厚、清香甜脆、風味獨特,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消費者的歡迎。 果實經濟性狀: 果實特大,近圓形,縱徑4.1--4.9cm,橫徑3.5-4.6cm,單果平均重31.6g,最大單果重80g,果面不平,皮薄,淡紅色,肉厚,綠白色,質地鬆脆,汁液中多,味甜。鮮棗含糖量22.75%, 含酸量0.368%,含Vc292.5mg/100g,核中太長紡錘形,可食率達 97%,品質上等,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優良鮮食品種。 生長與結果習性: 該品種系嫁接繁殖,結果早,樹冠小,特豐產果實特大,品質上等,適宜鮮食。樹勢中庸,發枝力強,樹體高大,進入結果期早,豐產穩定。定植當年可少量開花結果,三年進入豐產期, 四年進入盛果期。采前遇風較易落果。
在栽培上因其當年抽生的枝條結果能力強,適宜密植和集約化栽培,株行距可2m×3m、2m×4m。棗梁間作為3m×8m或3m×10m。
性狀
經濟性狀
梨棗果實特大,近圓形,單果平均重31.6克,最大單果重82.7克,果肉厚白色,質地酥脆,汁多,味極甜。鮮棗含糖量23.5%,含酸量0.36%,維生素C每百克果肉含392.5毫克,不溶性固形物27.9-33.1%,核長紡錘形,核面粗糙,溝紋深,先端而漸尖,基部略鈍,無種仁,果實品質極上。
植物學特徵
梨棗樹冠亂頭形,樹姿下垂,乾性弱,樹勢中庸,樹體中大,主幹灰褐色,皮部縱裂,裂紋深,剝落少,棗頭枝褐紅色,棗股灰褐 色,園錐形,通常抽生棗吊4-8個,吊長13 .5-29 厘米,著果較多部位7-10節。
生物學特性
梨棗,棗頭萌發力強,進入結果期早,一般嫁接後第二年大量結果,棗頭、棗肥結果能力很強,特豐產,產量穩定,2年生植株產鮮棗3.2 公斤,3年生植株產鮮棗6-8公斤。4月中旬發芽,5月下旬開花,6月中旬達盛花期,9月中下旬果實成熟,11月上旬落葉。
栽培技術
技術簡介
矮化密植的棗樹栽培是我國今後生產發展的總趨勢。當前矮密豐植的栽培在中原五省已大面積推廣,山西省臨猗縣廟上鄉1740畝的梨棗矮密豐栽植的成功,把我國紅棗發展事業推進一步。
密植是同過去常規稀植相比較而言,它受品種、土壤、肥力、氣候和社會因素影響外,主要受一定的栽培時代科技發展水平的制約,棗樹喬化實生苗、根櫱苗或嫁接苗,選用較高的定植密度採用相應配套制管理技術,使之在較短時間內早結果、早豐產、早效益,它的顯著特點是高投入、高技術、高產出。
矮密棗樹的栽培能使棗樹早結果習性和生長習性正常發揮,生產期短,結果早產量上升快,容易獲得豐產。如山西省運城市林業局紅棗繁育基地定植2.3畝梨棗,每畝220株,第四年可產棗果9305公斤。山西省臨猗定植的1.2畝棗樹密植園,畝栽棗樹327株,第二年畝產鮮棗393.7公斤,第三年畝產鮮棗1391.4公斤。陝西省鹹陽市林業局技術推廣站在彬縣城關鎮栽植7畝密植園(兩塊地)每畝110-148株,嫁接後當年掛果,第二年畝產鮮棗分別為280.5公斤和377.7公斤,第三年畝產分別為665.5公斤和741.5公斤,第四年分別為1287公斤和2012公斤。所以矮密豐栽培新技術是當前棗樹管理更新換代的新模式。
規劃與建園
棗園規劃是棗樹定植前進行的一次全面性事關長遠的基本建設規劃的實施方案。
(一)規劃
(1)園地規模的規劃:根據農業生產實行土地以戶承包經營的現實和社會市場商品經濟發展要求,園地規劃在總體上適當相對集中以形成栽培區域化,生產基地化,經營商品化。
(2)小區面積的劃分:主要對區域化連片栽植的棗園,為便於管理,可將棗園劃分為若干小區,小區大小主要根據園地的地勢及土壤條件,氣候情況劃分,地勢、土壤及小氣候條件基本一致的可劃分一個小區。
(3)道路系統規劃:為了作業方便,提高勞動效率,在集中連片棗園內可設主幹路,生產便道,主幹路應縱貫全園。
(4)灌溉系統:平地、河灘、川道棗園多以機井、河流、水庫為水源灌溉系統,可與道路系統相結合,條件優越可實施滲灌。
品種及密度規劃
密度:密植是棗園早豐產的核心,也是與傳統稀植棗園有根本的區別。
一般密度:110-220株/畝
產量指標:第一年成活率90%以上,當年掛果率30%左右;第二年畝產600-700公斤;第三年畝產900-1200公斤;第四年以後產量逐年上升穩定在3000公斤以上。
高密度:220-330株/畝
產量指標:第一年成活率90%以上,當年掛果率30%;第二年畝產900公斤左右;第三年畝產1200-1400公斤;第四年以後產量逐年上升穩定在4000公斤以上。
超高密度:330-667株
產量指標:第一年成活率90%以上,當年掛果率30%;第二年畝產1200公斤左右;第三年畝產1500-2400公斤;第四年以後產量逐年上升穩定在4900公斤以上。栽植密度當地的地理條件、天氣氣候而定。
梨棗育苗
1、砧木培育
選擇背風向陽、土地平整、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離水源較近的地塊作為育苗地。播前灌水、深翻、耙耱,採取寬窄行播種方式,寬行距60cm,窄行距30cm,株距15cm,667m\+2條播需酸棗核20kg或棗仁2kg,點播為條播用種量的70%,播後蓋地膜,播種時間一般在春季地溫達10℃以上時(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後1個月左右即可出全苗,應注意及時破膜放苗和間苗,當苗高達30cm時摘心。
砧木苗培育後第2年2~3月採集,最好隨接隨采接穗,應選當年生一次枝、芽點飽滿、粗細一致的接穗。
接穗處理:先剔除枝條上的托刺,然後在每節距芽點上部1cm、下部5~8cm處分段剪截,用清水浸泡3~5h涼乾再蘸蠟。蠟封時先在鍋內倒入少量水,放石蠟升溫至90℃左右,把接穗速蘸蠟液並立即投入冷水中。最後將處理好的接穗裝入塑膠袋或紙箱備用。
2、嫁接
時間:嫁接時期要根據各地棗樹物候期來定,一般發芽前10~15d(氣溫達10℃以上,樹液開始流動)即可開始嫁接。黃淮地區3月下旬至4月上旬。
砧木處理:苗圃地嫁接前一周灌一次透水,將砧木留5~10cm平茬,去除幹上托刺。
嫁接方法
切腹接:在接穗下端主芽的正面,削一斜度30°~45°的馬耳形削麵,長1cm。於砧木上部平直處斜剪一口,斜度30°~45°,深度為砧木直徑2/3。插入接穗,形成層對齊,用地膜條由下至上紮緊,接穗也要包實,以保水增溫。
劈接:在接穗下端兩側各削一刀,有芽一面稍厚,削麵呈偏楔形,長1~2cm。於砧木上端剪口處向下縱劈一刀。插入接穗,露白2mm,使形成層對齊,綁紮同切腹接。
3、接後管理
一是及時抹除砧木萌芽,1周一次,連抹3次;二是用二次枝嫁接時,一般只抽生棗吊,應儘早掐棗吊尖,刺激主芽萌發棗頭;三是適時澆水除草,追1~2次肥料;四是防治食蚜象甲、金龜子和紅蜘蛛等蟲害。
修剪技術
整形修剪是棗樹栽培管理中的一項主要技術措施,通過整形修剪,促進幼樹早分枝、早結果,控制或促進生長。建立牢固的豐產樹體結構。當今,隨著棗樹科學管理技術的不斷發展,豐產的樹體結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生產中表現較好的豐產樹體結構有矮冠疏層形、矮冠開心形、單軸主幹形。
(一)、矮冠疏層形
樹形特點:樹體小,成形快;主枝間隔距大,光照條件好,骨幹牢固,易生產,修剪方法簡單,地下管理方便,負載量大,單株產量高。
株高及主枝數:樹高2.5米左右,乾高35厘米左右,全樹7-8個主枝分3層著生在中心領導枝上,基部3個主枝;第二層各2個主枝;第三層1-2個主枝。基部主枝長度80-100厘米,第二層80厘米,第三層60-90厘米。
整形技術要點;在距地面35厘米左右處,選留3個長勢均勻,方位好,角度適宜的主枝,培育基部3個主枝,第2層與第1層間距60厘米左右,留2-3個主枝,第三層1-2個主枝,與2層間距60-70厘米。各主枝的側枝配備,基部3個主枝上各配2-3個側枝,第二層主枝各配2個側枝,最上部配1個側枝,主側枝形成時間與矮冠開心形相同,高度達到要求,要及時落頂回縮,樹冠呈上窄下寬的園塔形。
(二)矮冠開心形
矮冠開心形特點:無領導乾,骨幹枝少,光照條件好,骨架牢固,負載量大,成形快,結果早,管理採收方便。由於棗樹枝條直立,頂端優勢強,人工造形較前一種樹形難度大。
樹高及主枝數:樹高1.8-2.0米,共3個主枝均於主幹保持75°左右夾角斜向上挺立。在距地面35厘米左右處,選留3個長勢均勻,方位好,角度適宜的主枝培養基部3個主枝(無主幹領導枝),當年長止60厘米重摘心,第2年3個主枝全部配齊。在基部的各個主枝上培養2-3個主枝(全樹冠共培養7-9個主枝),各主側枝全部配齊需2-3年,樹冠上寬下窄。
(三)超高密度棗園(草地棗園)
栽植340株以上的棗園均屬超高度密植棗園。樹形結構特點是樹體矮小,無明顯骨架層次,主側枝不明顯,主桿均生二次枝,樹高一般控制在 0.9-1.2 米,全樹以二次枝為主的結果組7-8個,栽植苗定於50厘米,
當年生長40厘米摘心,培養側枝木質棗吊,第二年喪生結果能力,因此每年初春要短截或疏除個別二次枝,並剪除木質化 半木質化棗吊來調整結果部位,從而保持較高產量。
蟲害防治
(一)蟲害防治
(1)棗粘蟲
棗粘蟲又名捲葉蛾、棗實蛾、包葉蟲,主要從幼蟲吐絲危害葉、花、果實,危害後的葉片呈缺刻或穿洞,危害嚴重時造成大面積減產,果實品質降低。因此防治即在幼蟲上,樹噴灑50%辛硫磷1500倍液,殺卵或菊脂類農藥2000~3000倍藥液殺蟲。
(2)桃小食心蟲
又名棗實蟲、棗蛆、桃蛙蟲,以幼蟲危害棗果,被害果實皮部早紅或脫落,嚴重時使產量下降,果品質降低。防治方法:於5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蟲出土初期和盛期,在園內地面噴施25%的對硫磷80~100倍或75%辛硫磷150~200倍液,毒殺出土老熟幼蟲和夏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噴灑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或菊脂農藥2000~3000倍液,以殺卵和幼蟲,間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噴殺2~3次即可。
(3)棗銹壁虱
又名棗葉銹蟎、棗癭蟎、棗葉壁虱,以成蟲危害葉、花和幼果,被害葉初期呈灰白色、發亮,隨著蟲害加重逐漸變厚、變脆而停止生長,沿葉主脈向葉面捲曲合攏,後期葉緣枯焦,早期脫落,花與蕾受害漸變為褐色,乾枯脫落。防治辦法:4月成蟲出前用藥液噴灑地面,噴後用鋤鬆土5~10厘米深,有灌溉條件的可將藥液順水澆園,毒殺出土成蟲和入土幼蟲,噴灑菊脂類農藥2000~3000倍毒殺樹上蟲害。
(二)病害防治
(1)棗鏽病
發病開始在葉背面有散生小綠點,漸變淡褐色病斑,多在葉脈兩側發生,最後病部突起呈黃褐色,病斑破裂散出黃粉使葉片變黃而脫落。防治辦法:清掃園內落葉,集中燒毀,消滅菌源。在7月中旬發病初期,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多菌靈克菌特500~800倍液或粉銹寧1500~2000倍液。
(2)棗褐斑病
又名黑斑病,發病初期葉背面有零星黑點,然後不斷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甚至使葉片病斑相連成片,葉表呈黃褐色,光合作用減弱甚至早落。防治辦法:冬季清掃落葉進行燒毀以殺滅病菌,夏季入伏後,噴灑800倍液多菌靈、800倍液葉枯淨或托布津等。
(3)棗縮果病
又名霧掠、燒茄子病,病源侵入棗樹後,從直觀形態分暈環、水漬、著色、萎縮、脫落,果面病斑提前出現紅色,無光澤,果內變成褐色,組織脫水壞死,外果皮收縮,食之不甜發苦。發病期在陰雨連綿或間斷性晴雨交替的高溫、高濕天氣的果實著色期,病源靠昆蟲、雨、霧、露傳播。防治方法:在發病期的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用鏈黴素100~140國際單位/毫升、卡那黴素140國際單位/毫升或50%DT500倍液進行防治,連續噴灑2~3次,同時在液中加入40%氧化樂果或20%水胺硫磷1000倍,以殺死傳病昆蟲。
(4)棗瘋病
又名掃帚病、叢枯病、小葉病,它是類菌質體侵染所致,以枝、葉、花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為主要特點。防治方法:新建棗園一經發現立即連根挖除病株,大樹秋分前後剪除病枝,對挖出的病樹和剪除的病枝要及時燒毀、深埋。
越冬管理
1、梨棗要選擇背風朝陽地塊栽植,土壤通透性好,旱能灌、澇能排。平地和迎風坡定植梨棗,要建防護林帶或設定擋風杖,改善棗園小氣候,減少樹體凍害。
2、梨棗樹體生長強旺,分枝多,秋季停長晚,枝條成熟度差,抗寒能力低。所以,夏季修剪要及早結束,使分枝充分成熟,樹體生長中庸健壯,提高抗寒能力。
3、梨棗生長後期,要控制水分和化肥施用量,不要讓幼樹貪青徒長,枝條不成熟,易發生凍害。
4、要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化肥、特別是氮肥施用量,使樹體營養供需平衡,秋季及時停長,提高抗寒能力。
5、對於一些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樹體營養狀況不良,生長勢弱的,要通過葉面噴肥的辦法及時補充各種營養元素,如磷酸二氫鉀、活力素等葉面肥,改善樹體營養狀況,增加樹體營養儲備,提高抗寒能力。
6、結果樹要合理負擔,適時採收。如果負擔量大和採收過晚,樹體營養儲備少,樹體抗寒能力降低,易產生凍害。
7、要抓好病蟲害防治,使樹體常年青枝綠葉,特別是葉片保護更為重要,防止早期落葉發生。
8、冬季降雪後,要及時清除樹幹和枝條上附著的積雪,避免樹體晚上凍白天化,凍化交替,給樹體和枝條造成凍害。
採收
由於棗樹花期長達一個月左右,棗果成熟期不一致,應分批適時採收。果實應在脆熟期採收。
梨子棗子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 唐韋應物《答僴奴重陽二甥》詩:“貧居煙火溼,歲熟梨棗繁。” 宋陸游《焚黃》詩:“啼呼梨棗憶兒時,駒隙頻經日月馳。”
交梨火棗
指交梨火棗。道家所說的仙果。 宋蘇軾《次韻子由病酒肺疾發》:“真源結梨棗,世味等糠莝。”王文誥輯注引 施元之 曰:“《真誥》: 右英王夫人,授 許長史 曰:‘火棗交梨之樹,已生君心中。猶有荊棘相雜,是以二樹不見。可剪荊棘,出此樹單生。’” 宋范成大《次韻施進之惠紫芝術》:“山精媒長生,仙理信可詰。梨棗本寓言,杞菊亦凡質。”參閱 南朝 梁陶弘景《真誥》卷二。
書版代稱
舊時刻版印書多用梨木或棗木,故以“梨棗”為書版的代稱。 清方文《贈毛卓人學博》詩:“ 虞山汲古閣 ,梨棗燦春雲。”《鏡花緣》第一百回:“何不以此一百回先付梨棗,再撰續編,使四海知音以先覩其半為快耶?”蘇曼殊《<畫譜>自序》:“爾時何震 搜衲畫,將付梨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