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梓里多山地,素有培植大紅桃、一點紅等蜜桃傳統。1978年以前,種植分散,年產約1000公斤左右。80年代,改革開放政策深入人心,市場需求激勵了村民,農戶普遍主動開發荒山荒地,擴大果園面積。
1986年起,村民們引進新品種,講究科學管理,產量年年上升。1992年,規模經營的桃園達40畝,為1977年的5倍,總產137.2噸,為1985年總產量的26.5倍。
梓里蜜桃產量高,質量遠勝傳統品種,皮薄個大、質細味甘、果香濃郁、汁多適口,極受水果商販及製作密餞廠家青睞。每逢5月採摘期,汽車、拖拉機入村就地採購,常有供不應求之勢。
1989年起,村民改坐等上門交,市場需求激勵了村民,農戶普遍主動開發荒山荒地,擴大果園面積。1986年起,村民們引進新品種,講究科學管理,產量年年上升。1992年,規模經營的桃園達40畝,為1977年的5倍,總產137.2噸,為1985年總產量的26.5倍。
梓里蜜桃產量高,質量遠勝傳統品種,皮薄個大、質細味甘、果香濃郁、汁多適口,極受水果商販及製作密餞廠家青睞。每逢5月採摘期,汽車、拖拉機入村就地採購,常有供不應求之勢。1989年起,村民改坐等上門交易為主動出門銷售,挑選上乘鮮桃,進入紹興、杭州、上海市場。1992年,全村僅蜜桃一項收入,即超過30萬元,人均創收300多元。
梓里亦為諸暨市木材產地,年採伐量100立方米。1978年開始山林綜合開發,就地加工產品,使梓里村迅速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1979年,農業總產值28.64萬元,1992年增至199.75萬元,增加近6倍,每年遞增16.11%。1992年,糧食總產169.3噸、出售商品糧52.8噸,茶葉總產0.4噸,蠶繭總產10噸,淡水魚2.5噸,飼養生豬1050頭。
村民人均收入1979年為205元,1992年增至1200元,增加4.85倍,每年遞增14.55%。1978~1992年,村民自建房屋210幢,總計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平均每戶新建房屋67平方米。戶戶有腳踏車、縫紉機,96%的戶有電視機。
1976年起,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將村統管的2000多畝山林的收益用於全村公益事業。10多年中,投資12萬元,建造村內水泥路1500米和聯接外村簡易公路共1500米。
1986年,建造自來水管道5000米。1989年,開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92年小學生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為100%,全部小學生均升入國中。國中生鞏固率和畢業率均為99%。7~15周歲兒童入學率98%,16~18周歲青少年國中普及率90%。1979~1992年,有223名學生升入國中、36名學生升入高中、21名學生考入大專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