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耶30

梅西耶30

梅西耶30,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發現,相當緻密。

M30M30
M 30
球狀星團 M30(NGC 7099),類型V,位於摩羯座
赤經21 : 40.4(小時:分)
赤緯-23 : 11(度:分)
距離26.1(千光年)
視亮度7.2(星等)
視大小12.0(角分)
由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發現。
球狀星團M30,距離約為26,000光年,橫跨約90光年,在我們看來,角直徑約為12.0角分。它相當緻密(正如它的凝聚度為V所表明的),即使對一架小望遠鏡來說,也是個良好的目標。其中最明亮的紅巨星視星等約為12.1,它的水平分支星等為15.1。這個球狀星團中只發現了12顆變星。M30的顏色-星等圖(CMD)可以在Richer et. al. (1988)上找到。它的總光譜形被測定為F3,其色指數被定為B-V=0.60等。它正以181.9 km/秒的速度接近我們。
M30經歷過核心塌縮,在其核心處,恆星分布極端密集,在我們銀河系的150個球狀星團中,至少20個存在類似的現象,包括了M15,M70,也許還有M62。因此,M30的核心尺度非常小,僅有約0.12角分(7.2角秒,對應的真實直徑為0.9光年),它的半質量半徑為1.15角分(8.7光年);這個星團一半的質量集中在一個球體中,球體的半徑相當於天狼星到我們的距離,即直徑17.4光年。另一方面,它的潮汐半徑相當大:18.34角分,相應的真實半徑為139光年。超過這個距離,成員星就會因為銀河系的潮汐引力作用而逃離星團。
儘管有個極端緻密的核心,球狀星團M30中成員恆星的近距離遭遇似乎很少發生,因為根據Chandra X射線天文衛星的研究,星團中似乎只有極少數X射線雙星存在。這類特殊的恆星系統被認為是恆星在球狀星團的緻密區域中近距離遭遇而形成的。
Cecilia Payne-Gaposchkin提到M30中出現過一顆矮新星;另一顆出現在M5中,第三顆則在出現在NGC 6712中。
M30是由Charles Messier最早發現的天體之一,他在1764年8月3日將它記錄在案,與其他球狀星團一樣,M30被他描述為圓形的星雲,不含恆星。它在1784年左右被William Herschel首次分解為恆星。
M30中最明亮的恆星可以在4英寸以上,甚至是略小於4英寸的望遠鏡中被看到。
M30不被Messier馬拉松所鍾情,因為它經常是一場幾近完成的Messier馬拉松中最後一個被漏掉的天體。Messier馬拉松是指用一個夜晚看完所有Messier天體的巡天活動(通常在三月底的無月夜晚進行)。然而,這僅僅是因為它在天空中的位置;其實對業餘天文學家來說,這是個很好的觀測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