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從苗期至移栽後的菜頭膨大前發病重,菜株早期死亡。症狀有重縮葉型和花葉型等。重縮葉型:病葉葉脈褪綠或半透明,即明脈。後葉片呈淺綠相嵌或深綠花葉狀,致葉片皺縮而凹凸不平,捲縮成畸形或向一邊扭曲。葉背先在葉脈上生褐色壞死斑,其上出現橫裂口。葉面出現壞死褐色小點,或條狀裂口沿葉脈擴展致葉脈開裂。病株嚴重矮縮,致心葉扭縮成一團,下部葉片變黃枯死,或菜頭成細棒狀,或主根變褐變短而鬚根少,最後菜株黃化枯死。種株染病,除上述症狀外,花梗常短縮成“帚狀”或部分花梗短縮,長短不一,致種子不結實或不飽滿。
病原
主要是由蕪菁花葉病毒(TuMV)引起,其次是黃瓜花葉病毒(CMV)和菸草花葉病毒(TMV)。據鑑定各地毒源略有差異:浙江省海寧地區感染蕪菁花葉病毒病株率占69%,黃瓜花葉病毒占23%,菸草花葉病毒僅占8%。四川榨菜主產區,蕪菁花葉病毒占71%左右,黃瓜花葉病毒占3%,菸草花葉病毒占1%,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複合侵染和蕪菁花葉病毒、菸草花葉病毒複合侵染占4%左右,且發病始期、盛期、後期病毒種類略有變化。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南方十字花科蔬菜終年種植地區,感病菜株及十字花科雜草如野油菜是本病重要毒源。由桃蚜、棉蚜、菜縊管蚜或接觸傳播。一般秋播梅菜、白菜、蘿蔔等十字花科採種株收穫後,有翅蚜遷飛到夏季生長的十字花科蔬菜上,如油菜、烏雞白、小白菜、花纓子蘿蔔、枇杷纓蘿蔔上,並將病毒傳到其上繁殖擴展後,再傳到早播十字花科秋菜上及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周而復始,終年不斷。種子不傳毒。早播、蚜蟲發生量大、苗期高溫乾旱發病重。榨菜幼苗最易染病,一般五葉前為易感病期,9~10月份易流行。
防治方法
(1)合理規劃成片種植。由於近郊菜區毒源作物多,面積大,周而復始因此發病重,尤其小片地發病更重,有的高達50%,因此提倡向遠郊發展,成片集中種植,避病作用明顯。(2)選用豐產優質良種。如藺市草腰子綜合性狀明顯好於三轉子、鵝公堡、枇杷葉等品種。(3)適時播種,培育壯苗。在均溫20~25℃的白露、秋分前後播種,有利菜苗健壯生長。(4)與大蒜套栽,避蚜防病作用明顯。(5)早期治蚜防病保苗。生產上應據天氣、苗情、蟲情在第一片真葉長出後及時噴藥,以後視情況5~7天后再噴1次。一般苗床施2~3次,移栽本田後再噴藥1次即可。常用藥劑:2.5%高滲吡蟲啉乳油1200倍液或5%吡·丁乳油1500倍液、25%吡·辛乳油1500倍液、22%毒死蜱·吡蟲啉乳油2500倍液。採用防蟲網防止傳毒蚜蟲,可有效地防治該病。(6)發病初期開始噴灑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或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250~300倍液或20%鹽酸嗎啉胍·乙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菌毒·嗎啉胍水劑500倍液、31%嗎啉胍·三氮唑核苷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液、24%混脂酸·鹼銅水劑700倍液、10%混合脂肪酸銅水劑1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