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浦窯址

梅浦窯址

梅浦窯址在臨海古城以西,由後門山、馬里墩、鳳凰山、嶺下、里岙、馬尾坑、瓦窯頭、西澤里,以及王岸、牛山等點組成,主址在古城街道梅浦村西南隅的後門山。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
梅浦窯址分布較廣,除鳳凰山窯址因建高速公路被毀外,其它的基本保存完好。窯均建造在山坡上,屬斜坡式的長條形龍窯,依山由下而上砌築。因沒有進行發掘,龍窯的詳細結構不明。從堆積層中揀選的標本來看,其時代始於唐而迄於元。具體來說,以王岸窯年代最早、後門山窯堆積最豐富、鳳凰山窯質量最好。王岸窯始燒於唐代早期,至中晚期仍有燒造。器物以盤口壺為大宗,還有罐、瓶、缽、水注等,未見碗類。胎骨堅硬,多呈灰色。形制精巧別致,獨具一格。釉質粗糙,釉色青中泛黃,微帶褐色。釉層較厚,有流釉現象。窯具品種多樣,有凹底匣缽、筒形缽、啦叭形缽和墊環等。後門山窯所有器物多採用輪制方法,胎骨堅細,多呈白、灰白、青灰等色,多施青色薄釉,亦有少量施黑釉。器物大部素麵,飾刻劃花的也不在少數。產品種類有碗、盤、杯、罐、壺等物,碗可分6式:1式碗,折口微敞,折腹下斂,底圈足似玉壁底。腹外壁飾二道弦紋,青釉偏深。2式碗:直口,垂腹,矮圈足,內底平坦。3式碗:敞口,斜腹,圈足寬扁不施釉。4式碗:葵口,弧腹內收,呈瓜棱狀,直圈足。5式碗:敞口,斜腹,細圈足滿釉,內壁布滿刻劃花。6式碗,敞口、斂腹、圈足。胎較薄。表面施青釉,釉色偏灰。盤可分4式:1式盤,花瓣口,淺腹,腹上有凹痕,內壁飾有刻劃花,圈足外卷,滿釉。2式盤:圓口,淺腹,內壁飾有刻劃花,圈足外卷,施滿釉。3式盤:口沿殘,內外壁飾有刻劃花,臥足。杯有3式:1式杯,敞口,直筒形,深腹,外壁刻有蓮瓣;圈足呈喇叭狀。2式杯:花瓣口,深腹,弧腹,器身壓有六痕,圈足外卷,滿釉。3式杯:直口,深腹,圈足直,施釉不均。罐可分3式:1式罐,敞口,束頸,腹弧收,小平底。2式罐,平沿敞口,直腹,沿下置雙系。3式罐:直口,外壁口沿處有凸弦紋。壺可分4式:1式壺:敞口,直頸,肩置有環形小系,腹呈瓜棱狀,平底。2式壺:敞口,直頸,斜腹,頸、腹部均飾有凸起弦紋。3式壺:肩鼓,腹斜收,腹壁飾有開光布局的紋樣。4式壺:侈口,鼓腹,高頸,圈足,腹部飾瓜楞紋,施青釉。此外,採集到的標本殘片尚有粉盒、執壺、小盞、茶盞、熏爐等等。窯具可分裝燒和墊燒兩大類,裝燒類中有凹底匣缽、缽形匣缽。墊燒類有墊圈、墊餅、墊柱。值得一提的是鳳凰山窯,其器物碗、缽、罐、盤、壺、杯、注子、盞托、盒等,種類豐富多樣,胎體輕薄緻密,製作規整。釉色清亮、勻淨、碧綠,與所說的秘色瓷無異。裝飾技法有刻、劃、刻劃並用、鏤孔等,以劃花最為多見。紋飾有荷花、蝴蝶、牡丹、蓮瓣、纏枝花草、飛鳥等,刻劃技巧嫻熟、細膩。充分反映了當時窯工們高超的制瓷技藝和燒造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