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需潤

年,需潤考進懷集中學。 1924 1927

梁需潤,字默初,號天嗣,1901 年生,懷集縣馬寧塘崗村富秀寨人。他出身於一個較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個秀才。梁需潤兄弟共 7 人,他排第五,從小就過嗣給叔父,做繼子。
1916 年,需潤考進懷集中學。在懷中期間,他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傾向革命。那時,國內軍閥混戰,國外列強侵擾,祖國內憂外患日趨深重。在學校,需潤經常發表對時局的見解,鼓勵同學多關心國事,組織讀書研討小組,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列。1919 年“五四”運動爆發後,他與梁一柱等同學一起走上街頭示威遊行,宣傳演說。同年底中學畢業後,他準備外出到高一級學校就讀,但由於時局複雜,世事不寧,而且他又是過繼子,叔父堅決不同意他外出讀書,所以畢業後 19 歲就立即為他完婚,並在馬寧高等國小找到一份教職,意欲以此捆縛住需潤的手腳。在舊中國,19 歲的年青人當上高等公立學校的教師是少有的,況且他在中學讀書時就是個頭面人物,有的人就把他視作“洪水猛獸”。所以當他一走上講台,就引起一些人的關注與不安。當時某望族的幾個學者為了探聽他教學的虛實,就經常到教室外走廊暗聽他的講課,妄想尋找缺點拉他下講台。可是每堂課需潤都教得生動活潑,課堂上教與學的氣氛十分熱烈。結果令這幾個人無懈可擊。可是他們還不死心,又到學生群中去了解,最後仍然是白費心機。梁需潤是深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的。
1921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需潤看到了祖國的希望,心情異常激動,立即放棄了教書生涯,不顧叔父的勸阻,於 1924 年毅然考入廣東長洲職業中學。他在學校受到新思潮的薰陶,思想更加進步。1926 年,需潤準備投考廣西南寧軍校。當時,他的叔父又是堅決不同意,因為“軍校”意味著打仗和出生入死。而需潤卻巧妙地以“國民黨培養軍官人才”為理由去說服叔父,與馬寧珠崗林君、冷坑李家龍、上愛黎乾臣等人一同考進了南寧軍校。同年底,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需潤在南寧軍校畢業後,經友人介紹在廣州市觀音山當軍事教練。1927 年 4 月 12 日蔣介石叛變革命後,黃紹�不久即率兵圍困觀音山,捉拿共產黨人。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需潤跳樓突圍而受傷,後得黃埔軍校教官俞作柏救治脫險,傷愈後回家隱蔽了約半年之久。
需潤回家後,和黨組織失去了聯繫,但他對黨的信仰卻矢志不移。這時,恰好他的堂兄梁蘊石(玉潤)因在中山大學從事革命活動而被捕入獄,他就以營救堂兄的名義再次說服叔父,於1928 年前往廣州。他冒著被通緝的危險,在廣州四出奔走。通過需潤的努力,終於救出了梁蘊石,並和黨組織接上了關係。此後,他一去不回,與李家龍奔赴廣東、湖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進行黨的地下革命活動,並堅決和家庭中斷了聯繫。
1930 年秋,根據黨組織的指示,需潤與李家龍接受了新的革命任務,取道粵北,準備回懷集開展革命活動。當他回到陽山縣七拱圩時即被敵人捕捉,並在其身上搜出蘇區流通的銀元券。半月後,他在七拱慘遭敵人殺害。刑場上,梁需潤昂首高歌,視死如歸,時年僅 29 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