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梁鎮南自小好動,長而崇尚武藝,隨師習藝外,在家備有石砣兩個(今尚在),分別為兩百、三百餘斤揮舉,練就膂力過人,有運斤成風之況。操刀挽弧,各得精妙;人行中道,在鄉甚有人望。
人物經歷
青年時代,梁鎮南沒有走科舉為官之道,他以謀勇出眾走進肇慶府屬下的鎮守銅陵縣的千戶所當守備。他所處的防區西面是大鐺灣(今河琅鎮)連線廣西瑤、壯區,北面有新興縣的芙蓉瑤山,東面有蕉林逕瑤山(今春灣鎮衛國)。這個防區,由於漢瑤雜處,械鬥之事時有所生,情況十分複雜。而在梁鎮南任期,由於他武力出眾、智慧超群,又力行恩威兼施,使這方水土還是一片和諧氣象,所以有“鴻號”乍現,威望素著之譽。 明朝成化元年(1465),梁鎮南追隨兵部侍郎、左僉都御史、廣東按察副使韓雍(三年後升至兩廣總督、巡撫),率領的16萬大軍進入廣西,對潯州(今桂平市)大藤峽侯大狗等武裝起義軍進行征剿。史稱:明皇朝從朱元璋開國起,兩廣的瑤族起義軍戰亂不斷,歷時一百餘年。動亂之策源地在廣西潯州大藤峽。明正統十一年(1446),起義軍首領侯大狗統領數萬瑤民先後控制廣西柳州、潯州、梧州三府十多個縣,七次攻占時為兩廣總督府之梧州城;又分兵多路攻陷廣東肇慶、羅定、廉州、茂名、陽春、化州和湖南江華、寧遠等;鉗制潯州至武宣水陸兩道幾十年無法通行,致使廣西成為明皇朝之“失地”,民不堪其苦。為朝之心患。 梁鎮南隨16萬大軍於成化元年八月進入廣西,十二月初一起飲馬黔江,劍指大藤峽,攻下擾民(軍)324營寨,斬斷江中為擾民往來之大藤,直搗侯大狗營部,剿平擾民(軍)3000餘眾,此役,為廣西乃至兩廣帶來60多年的安寧。 梁鎮南在大藤峽戰役中勇謀雙全,為韓雍所重,初任鎮協,三年後升為梧州總兵,再後保舉,官至“二品頂戴殿前虎賁將軍”。 梁鎮南告老還鄉,見家鄉建於隋朝之銅陵縣治遺址日益傾頹,唯恐湮沒,獨資在銅陵峒入口處建造“古銅陵”牌坊一座(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昭告來者。 梁鎮南見銅陵縣屬地有一土豪容百萬,自恃“富揚鄉曲、武威都城”而無惡不作,特別對女子婚嫁路過其家左右,必占其“初夜權”。經年累月,人皆切齒而又無奈他何。梁鎮南不顧老邁之身前往規勸,但容不從,反而橫刀相向,最終,梁鎮南還是為民除了一害。
後世影響
明皇朝鑒於梁鎮南一生為國,為表彰其功,撥資在其家鄉建造“梁鎮南將軍府”一座,並請名士將其一生功績撰成聯語嵌於門首,曰:鎮守銅陵鴻號著,南征藤峽虎賁威。又因梁鎮南為國有功,明皇朝對其祖父堂養例贈虎賁將軍,伯祖父堂明贈修職郎,其父世寬馳贈虎賁將軍;其子玄白、鵬云為禮部儒士;曾孫彰然,為御賜奏功旗令都督將軍。 梁鎮南名聲在外,清代嘉慶十年(1805)陽春縣令李永清,上任伊始,因仰慕梁鎮南,撥冗蒞臨梁鎮南將軍府瞻謁。交崗村人重禮義,見李永清一行,見官即跪,逢轎則拜。李永清感其禮重義殷,即解囊在將軍府兩翼建造門樓,書贈“禮義鄉”嵌於門楣,又書對聯“禮門坦蕩遵王道,義路平康藹帝歌。” 每年的二月初二日,就是俗稱土地誕日,交崗村人都舉行盛大的“將軍府炮會”,祈求梁鎮南在天之靈保佑本土三災不起、五穀豐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