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宗族

源出;一:出自贏姓,以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平王時。秦仲討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陜西省韓城縣南)。春秋時, 梁國亡於秦國,其後有梁氏。 二:以邑為氏。春秋時,晉國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臨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晉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賄於秦國,居其地者以「梁」為氏。 三:古代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蘭」氏,隨魏孝文帝移都洛陽,定居於中原,改為漢字為單姓梁氏。

歷史來源

「梁」源出;一:出自贏姓,以國為氏。 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平王時。秦仲討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陽梁山(在今�西省韓城縣南)。春秋時, 梁國亡於秦國,其後有梁氏。 二:以邑為氏。春秋時,晉國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臨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晉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賄於秦國,居其地者以「梁」為氏。 三:古代鮮卑族複姓所改。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蘭」氏,隨魏孝文帝移都洛陽,定居於中原,改為漢字為單姓梁氏。

家族名人

梁紅玉 宋代名將韓世忠妻,本為京口名妓。生卒年不詳。高宗建炎四年,世忠與金兀朮戰於黃天盪,紅玉親自擊鼓助戰,兵將士氣大振,金兵遂不得渡江侵宋。為女中豪傑。後封安國夫人,又改楊國夫人,世稱梁夫人。梁啓超(1876~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近代政治家、文學家。康有為弟子。師生二人於清末同倡變法維新,人稱康梁。曾主辦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大力宣傳改革主義。戊戌政變後,亡命日本。民國初年,曾任司法、財政總長等職。晚年不談政治,專以著述講學為務。著有飲冰室文集、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

地望分布

甘肅省平涼,甘肅省天水,河南省洛陽。

延伸閱讀

梁氏大宗祠

梁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羅定·素龍·潭井,其整體結構由三座九進(三座並排,每座三進)組成,“梁氏大宗祠”居中,右為“三達祖廟”,左為“敬業學堂”。上世紀八十年代因潭井國小擴建的需要,遂將後排三進拆除,改建為教學樓,故現存的主體建築只有三座六進。
梁氏大宗祠即“崇高紀念堂”,是崇高公後裔所建。據族譜記載:梁崇高,是梁康公(梁康伯公)第七十世裔孫,原居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南宋鹹淳九年(公元1273)逃遷廣東羅定潭井村,當地其後裔遂尊稱他為一世祖。
梁氏大宗祠雖始建年代不詳,但迄今為止有資料可稽的,對它曾進行過四次的重修或大修。第一次是1827年(道光7年);第二次是1905年(光緒31年);第三次是1984年;第四次是2000年。
梁氏是羅定名門望族之一,其大宗祠坐北向南,莊嚴宏偉,氣派非凡,歷史悠久,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大宗祠正門楹聯:“簮纓世胄,鐘鼎家聲”;大宗祠主廳楹聯:“興懷前代入聖門登鼎甲繼繼繩繩更有宰輔力持國政,福庇後人輝武庫耀文魁蹌蹌濟濟不獨大夫隆祀鄉賢”。三達祖廟正門聯:“三才挺秀,達德創新”。敬業學堂正門聯:“敬敷五教,業廣三才”。
大宗祠正門“梁氏大宗祠”石刻,是陳樹勛(廣西岑溪人,清·光緒癸卯科進士)書;大宗祠廳內“崇高紀念堂”牌匾,是梁傑興(素龍潭井村人,崇高公後裔,教師、書法家)書;大宗祠廳內“國術重光”牌匾,是為了紀念“一代佛拳宗師”、“一代武王”梁方伍(又名梁天桂、梁天柱,崇高公後裔),甲申年春,由時任中共雲城區委常委、公安局長梁之永(又名梁缺、梁詠,素龍格木橋村人,崇高公後裔,著名書法家、哲學家、作家)題寫。(因當時原懸掛於大宗祠廳內的“我武維揚”匾將擬移置梁方伍出生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