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梁朝輝先讀音樂後讀哲學,矛盾體。先後畢業於山西大學音樂系作曲專業、新加坡國立大學西方哲學專業,碩士學位。大學時代是標準憤青,如垮掉一派般墮落卻意外獲得全國十佳大學生稱號。大學期間著有隨感集《商》(北大出版社),長篇小說《盲點》(台灣爾雅出版公司)。16屆東南亞國際文學節最高獎金獅獎獲得者。德國車迷兼日本潮流文化的推行者,攝影發燒友,理智型超級車迷並愛車如命,碩士在讀期間在新加坡賽過車,曾赴法蘭克福、巴黎、東京、日內瓦、底特律參加過世界各大車展,去過大多數歐美國際汽車品牌的生產總裝線。
簡歷
理智型超級車迷並愛車如命。曾赴法蘭克福、巴黎、日內瓦、底特律參加過世界各大車展。也去過許多歐美國際汽車品牌的生產總裝線。
1995年在新加坡取得國際汽車運動協會業餘C組拉力賽證書,曾自駕車縱穿東南亞熱帶雨林。
2000年初加盟《時尚》擔任“車族”欄目編輯記者,曾應邀赴美、德、法、西班牙等國作專業汽車評測。
2001年9月自駕車橫穿美國。
2002年自駕車環形澳洲南海岸。
2003年1-2月赴德國巴伐利亞汽車駕駛學院參加歐洲汽車造車文化專業培訓,獲得德國專業汽車評測資格認證。
作品
2003年3月創刊時尚集團旗下中國第一本時尚生活方式的汽車雜誌《座駕》,擔任主編,其創刊風格大膽獨特。現為時尚傳媒集團品牌雜誌、車道雜誌、奧迪雜誌出版人兼主編。
在韓寒主編的雜誌《獨唱團》第一輯發表散文:《摩托日記》。
榮譽
1995年獲全國十佳大學生稱號。16屆東南亞國際文學節最高獎金獅獎獲得者。
自述
梁朝輝說,其實我是一個綜合體,在學習音樂、哲學,在寫作、攝影的時候,完全是感性的狀態。而我的另一面卻非常迷戀機械。我11歲就會騎機車,在同齡人中應該算是相當早的。1989年我學會了開車,那一年我18歲。我的一個親戚以前是做汽車進口的,他那裡有最早的一批進口車。我很幸運,很早就有機會開無級變速車。那個時候我的同齡人可能大多數都還不知道什麼是無級變速,而我已經有機會開皇冠了。那時我就開始迷戀汽車。
感性的他,承認汽車首先是一部機器。但是他認為汽車是會呼吸的,只要你有觸覺和理解力。“我喜歡琢磨它,研究它,設計它,改變它。”他說他打開過很多車子,看裡面的構造,一點小小的細節,蛛絲馬跡,突然間就會有很多啟發。
部落格碎片
嚴格來說,我並不喜歡快餐氛圍的咖啡館,比如星巴克。我認為咖啡館要小、要精、要舊、要有主題。日內瓦車展就好比這樣的咖啡館,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
在紛繁的汽車平面媒體中,車展之後的那期,必定是讀者被頻繁的汽車技術術語轟炸的一期。但我更喜歡《泰晤士報》諸如此類的評論:
“本田這款新Accord的消費者是介於40到50歲左右,男性,多數屬於公司中層管理職位,並向上提升的那類人。換句話說,非常沒勁。但也好,因為沒勁也是一種新趣味,正如壞品味也是一種品味。但你千萬不能沒有品味。”
“老天,它,美洲虎XKR,真快。如果它是一個殺手,它能從你後頸鑽一個洞,並在你倒地前,穿出脖子。”夠血腥的比喻。
“SeatLeonCupraR榜列西班牙造出的最快的小轎車。但這聽起來,就如同說埃及最好的朱古力製造商……”夠損的比喻。
我知道這種描述一定會遭到很多媒體的反對抑或覺得汽車是一件挺嚴肅的消費,路試也是一件很技術的活兒。但在內容紮實的基礎上,如果能讓不是汽車發燒友的觀眾也能坐下來看你胡說八道並接受,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媒體的成功。因為生活比汽車更重要。因為那些人,也要買汽車。
世界上有兩種人———以此開端的話我們不知聽過多少遍,也難怪美國人FrankSennett把許許多多這樣的話收集起來,編寫成一本小書,書名就叫做《ItTakesTwo》……
目前城市道路擁堵的現實,本來是一件令開車族煩惱的事,但是,Sennett先生的角度Ittakestwo讓我們從“痛苦的人”變成了“快樂的豬”。慢,讓許多平時無心開慢車的人,從不得不接受到漸漸懂得欣賞慢車之美。本來已經很豐富的汽車文化與“慢”相結合,演繹出了更多輕鬆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富有的貧嘴的交通廣播電台,在車河中販賣玫瑰的小販,浪漫的街頭電影廣場,來去匆匆的路邊廁所……
普通人望塵莫及的豪華汽車對於世界各地的富豪而言,簡直太便宜了。對他們來說,傳統的交通工具不論多么昂貴,都顯得枯燥無味,因為任何一位超級富豪都可以一擲千金,扔出40萬美元買一輛賓士SLR超級跑車。
以獨一無二的方式到達獨一無二的地方,這種感覺才是富豪們享受座駕的極致。美國作家西爾弗斯坦的著作《為什麼消費者想買新的豪華產品》對富人的這種嗜好解釋道:“交通工具越離奇,他們就越感到自己像個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