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才
獲獎記錄
中國國內新聞獎 |
|
個人經歷
1986年,梁有才從部隊退伍,經過選拔考試招到洛陽地委主辦的《豫西報》社(今三門峽日報社)工作。26年來,先後當過記者做過編輯,乾過廣告、搞過經營、是報社的資深編輯、記者。
剛走進報社大門時,他還穿著綠軍裝,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對一切都很好奇。雖然他在部隊是搞新聞報導的,但是,報社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剛開始,他既不會編稿,也不懂排版。如何能勝任新聞工作?他想,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縮小與別人的差距。《新聞與成才》、《新聞報導策劃》、《報紙編輯學》、《中國好新聞選編》《新聞業務研究》、《攝影技巧》……不論是新聞寫作方面的書籍還是報紙編輯方面的教材,他都不放過,買來一遍一遍地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記得那時他在老編輯面前,就像個小學生,經常搬個椅子,坐在他們旁邊學習編稿、組版的技巧。當時,他們幾個被報社錄取的新同志住在洛陽行署辦公樓一樓的一間大房子裡,為了及早掌握組版的技巧,有時一學就是半夜,晚上回宿舍休息經常是後半夜,門衛不想開門,他們只好翻越鐵門回宿舍,就這樣,很快勝任了編輯工作。跟著有經驗的老記者出去採訪,梁有才的採訪本總是記得滿滿當當。因為,他要把聽到的、看到的都記下來,最後看看老師們是怎樣取捨素材的,從中悟出采寫新聞的竅門。
1998年和2000年,他結合三門峽市實際情況撰寫的《在大事大非面前不能糊塗》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理論文章在報紙上發表後,深受讀者好評。
他是報社的業務骨幹
梁有才在報社工作主要是從事新聞采編業務,先後在經濟部、要聞科、總編室、政教部等部門工作過,其間,無論人手怎樣緊張,自己總是任勞任怨,保證科室的工作正常進行,多次被評為單位的年度先進工作者。
作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應經常性地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勇於探索和實踐。1998年以來,他結合工作實際,先後在省級和國家級新聞專業刊物上發表《心平氣和看“送審”》、《重視和提高經濟評論工作》、《新聞價值之我見》、《“璞玉”還須細雕琢》 、《圖片新聞貴在出新》、《地市報廣告如何突出重圍》、《做到標新立異促進經濟發展》、《黨報要樂為百姓排憂解難》等有影響的論文10餘篇,對實際工作起到了促 進作用。1999年至2000年,他參與完成了文明生活、黨的生活、理論與學習、法制特刊等報紙版面的文字編輯和版面組織工作,有10件作品獲市級獎,有3件作品獲省級以上獎。他在三門峽日報社綜合新聞部工作期間,積極出點子,開設新欄目,獨立完成農家參謀、崤函論壇、綠色田園等報紙版面的文字編輯工作和版面組織,編輯稿件46萬字,組織報紙版面143個,有16件作品(好標題、好版面、好專欄)獲報社獎,有4件作品獲市級獎,有2件作品獲省級以上獎。
2001年報社在省會鄭州籌建辦事處,在困難多、條件差的情況下,該同志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配合其他兩名同志較好地完成了報社黨委交給的任務,為報社在鄭州開展業務奠定了基礎。2002年報社成立廣告專題部,在人手少的情況下,他既是部門負責人,又當業務員,獨立完成了建黨80周年“新時期共產黨員”專訪活動10篇人物通訊的采寫,主持完成了“林業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系列報導和“洛三——三靈高速公路建設紀事”專題報導稿件的策劃、撰寫,一年為報社增加經濟收入30多萬元。他在報社事業發展部工作期間,積極探討兄弟報社在經營方面的成功經驗,向領導提出合理化建議,建議得到採納後,先後主編了三門峽日報特刊——《今日三門峽〉和《潮湧崤函》,扭轉了該部門長期虧損的局面,使報社的經營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受到領導的同志們的普遍讚揚。
近年來,他還應邀為三門峽軍分區、武警三門峽消防支隊、三門峽農村信用聯社、靈寶市農行、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盧氏縣委宣傳部、義馬市委宣傳部和澠池縣交通局等十餘家單位的1000餘名通訊員,講解新聞寫作和採訪技巧,受到通訊員的好評。 除此之外,他還先後在新華通訊社、中新社、《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河南日報》等中央級和省級新聞媒體上發表宣傳三門峽的新聞作品近百篇,使外地人對三門峽有了更多的了解。我所采寫的新聞作品《縣委書記核產量》,被人民日報配發評論在報紙顯著位置刊發;論文《重視和提高經濟評論工作》在《新聞業務研究》雜誌上發表後,在河南省新聞獎評選中榮獲論文一等獎。並由中國文聯出版社結集出版新聞作品選——《走近黃河聽濤聲》一書。
執著的事業心
乾新聞20多年來,梁有才的名字經常在報紙上出現,他被不少讀者所熟知。但是有一個人卻不為人所知,那就是他的媳婦周桂蘭。她與梁有才結婚20多年了,如今還沒有工作過一天、上過一天班,每天的主要任務是操持家務,洗衣做飯。孩子上大學後,周桂蘭對梁有才說,你能不能給我找點工作,我呆在家裡太著急。梁有才說,你這個想法恐怕不好實現,現在大學生還不好找工作呢,何況你呢!
梁有才說:“ 其實,妻子沒有工作,不能怪她,應該怪我。我們剛認識時,她在一家企業當會計,我們結婚後成家後,沒有人照看孩子,我就對她說你把那份工作辭了吧,以後找份好工作。從此,我為了工作整天忙忙碌碌,妻子工作的事也被忘到了腦後,孩子上國小後,她要求找個事乾,我說等孩子上中學再說;孩子上中學後,她再次催我給她找個事乾,我說等孩子上高中再說。如今,我對她的承諾是要落空了,不是我不給她找工作,而是她有了工作就要影響我的工作”。
出於對新聞的熱愛,梁不僅對不起妻子,也對不起父母。那是1989年,他父親的食道癌到了晚期,但是那段時間他們科室的人手緊張,他想回老家看望他都抽不出時間。記得5月22日是個星期天,他回家看望父親 。父親一看到兒子格外高興,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從床上坐了起來,想與梁有才多說說話,那天梁有才也不想馬上走。但是,一想到要出周一的報紙,梁有才決定要走。為了不讓父親生氣,他臨走沒有告訴父親。次日一大早,大哥給梁有才打電話說,父親不行了。當時梁有才悲傷極了。
在父親去世的十多年間,母親一個人獨自在農村生活。梁有才想儘儘孝心把母親接到市里居住,可是,年近80歲的母親一上到樓上就頭暈目眩。母親說你咋不買個低樓層?其實,誰不想買低樓層,但她哪裡知道兒子的經濟狀況不佳。母親在市里住了不到10天,就讓梁有才送回了農村老家。雖然她在鄉下生活,但是,她每天都要站在大門口盼兒子回家。對此,梁有才說:“我又何償不想母親呢?”
記者的責任大於天
地方黨報以其獨特的權威性、區域性和貼近性,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愛,其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為百姓排憂解難,為民撐腰壯膽。2006年,改革後的三門峽日報成立了機動記者部,主要工作是負責熱線新聞,因工作需要,梁有才到這個部門工作。一時間,兩部熱線電話忙得不亦樂乎,有時電話聲是此起彼伏。對此,梁有才想,讀者這樣信任黨報,我們決不能辜負民眾的期望。當時他們部室只有兩個人,一個人負責接聽記錄熱線,一個根據線索外出採訪。無論星期天或節假日,堅持兩部手機24小時開通,有時半夜正睡得香,電話來了就得起身下床作記錄,第二天上班後再把有關情況發布到采編平台上,對一些重大事件向主管領導報告。很快,《西部晨風》上開設的“百姓有話說”、”讀者原聲帶”、“一周熱線摘錄”、“新聞調查”、“報導回音”等欄目,引起讀者的關注。
2007年,市里為舉辦第十三屆黃河國際旅遊節,全市從上到下進行了精心準備。可是旅遊節結束後,客人走了,鮮花謝了,市區的管理和衛生狀況以及旅遊景點的服務質量也出現了反彈,老百姓十分不滿。對此,報紙及時在重要版面編髮批評文章《節日市容為何不再?》,城市管理局及環衛部門的負責人看到報導後,分別向報社編輯部說明了工作質量下降的原因,並積極改進了工作。又如:市區的文明路,它的西半段在十年前就得到了綠化,而東段卻沒有一棵樹,附近市民頗有意見。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一情況後,詢問有關部門為什麼不進行綠化、什麼時間綠化,並進行了跟蹤報導。所采寫的兩篇稿子見報後,市園林局負責人坐不住了,及時向市財政部門打報告要錢,不到半個月時間,街道兩旁栽上了一百多棵綠化樹,如今已有碗口粗了。市領導和市民對報社的這種做法十分滿意。市區的和平市場是一個較大的農貿市場,髒亂差現象嚴重。我們接到民眾投訴後,深入實地採訪,將有關情況風諸報端。後來,《西部晨風》刊發的一組圖片報導《這裡的髒亂差現象誰來管》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市政府召開專門會議商議該市場的改建問題。現在,和平市場不但得到了改造,而且面貌得到改觀。
梁有才到報社工作時22歲,現在48歲,已是早生華髮。梁有才說他最美好的青春年華是在采編新聞中度過的,是在辦報中度過的。他總結道: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有人想升官,有人想發財,這都無可厚非。但是,自己既不是升官的材也不是發財的料,既然熱愛黨的新聞事業,就要一如既往地把這條路走好。當他看到有很多人為三門峽市新聞事業繁榮投來讚許的目光、為廣大編採人員送來祝福、為三門峽日報、西部晨風和他主管的“西部線上”、三門峽手機報越辦越有看頭叫好喝彩時,他說,只要廣大讀者滿意,我們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