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簡介
梁山有大峰十二座,中峰名叫蓮花峰,又名齊帝石。旁峰有獅子峰、金剛峰、力士峰、雙容峰(俗稱二童講書)、長劍峰、七星峰、八柱峰、觀日峰、臨海峰、晉亭峰、青閣峰。
唐開元年間,鍾紹京來作懷恩縣尉時,又為之增添二十四座峰名,如雙鳳、玉乳、錦石、月桂、壽星、紫雲、金雞、丹灶、香爐等,其餘的現巳佚名。所以吳偉明詩云:“梁山重回首,翠峰三十六”;但漳浦人卻說梁山九十九峰,鹿溪九十九曲,這大概是從大小梁山總體來說的。
梁山景色奇秀多姿。群峰峻峭,氣勢磅礴;流泉飛瀑,爭妍鬥勝。山之內曲折迴旋,有田、有村又有溪,境界靜謐幽深,景色別饒佳趣。每當積雨將晴,從縣城遠眺梁山,先是雲靄繚繞、峰巒顯沒,一派蒼茫氤氳,繼而雲消霧散,只見輕雲朵朵,點綴在青山翠谷之間,真象是一幅青綠山水畫卷。此為漳浦十景之一的“梁岳晴雲”。
自然風光
蓮花峰
相傳南北朝時齊武帝曾登臨眺賞過,所以更名為“齊帝石”。據南齊書載:武帝名賾,小名龍兒,是齊高帝蕭道成的長子,曾經任過贛縣令和江州刺史。晉安王子勛反,蕭賾不從被系,後被同族人破郡救出,終因寡不敵眾,避屯在揭陽山中。聚眾至三千人後,襲破子勛, 才嗣承帝位。當時漳浦還未建立縣治,梁山本來就屬於揭陽境內了。
晉亭峰
在蓮花峰的西側,傳說晉代煉丹人葛洪率門徒住在這裡,丹灶遺蹟尚在。這裡風景幽美,故唐代張登詩有“孤高齊帝石,瀟灑晉亭峰”之句。按張登在貞元中,任漳州刺史,居住閩南七年,距齊武帝和葛洪事未遠, 必有所據。
東溪書室
在梁山上白石庵。宋末遺臣高登,漳浦杜潯人,曾經讀易在白石庵,手植松柏,迄今尚有孑遺者。後人張士楷有詩憑弔云:“東溪讀易幽棲處,只在梁山白石庵。當日闕庭須慟哭,逐臣蹤跡又江潭。年來碧草更開謝,手植青柏有二三。到底宋家偏泯滅,杜鵑飛北鷓鴣南。”
吳公坪
吳公是宋元間人,義不仕元,隱居於此。坪上多產杜鵑花。布衣陳祖虞詩云:“三月吳公春,杜鵑紅於錦;七月吳公秋,杜鵑淒已甚。”離坪五十里就是海。
蒲葵關
漢時為南越蒲葵關,閩粵通道也
即盤陀嶺,在梁山西麓,漢時南越的故關,是古時閩粵間的通道。漢元鼎五年(前112年),漢武帝平南越,東越王餘善以兵從至揭嶺,及漢破番禺,還擊東越於蒲葵關。
嶺上除庵亭及少帝井等古蹟外,還有“李德裕留宿處”。唐宣宗時,衛國公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別駕,路過漳浦,留宿嶺上。到了大中十二年(公元八五八年)嶺南節度使楊發,移鎮南海道,出漳浦,留宿嶺上驛樓時,聽說李德裕曾留詩,尋訪很久,才從士人家獲得手跡,飭令釋吏重鐫其詩於碑上。詩云:“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復一開顏,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層樓望故關。”楊發也因次原韻和一首: “南盡封陲見好山,蒼蒼松桂類商顏,誰憐後夜思鄉處,白草黃茅舊漢關。”
此外,中峰岩有瀑布,南北兩麓又各有溫泉。泉山之東南盤石上有穴窟,屈折上穿如井,泉水湧出,大旱不竭,常有雲氣升騰其上,稱為靈泉。當初陳元光開屯漳州時,最初的府治就設在梁山的西嶺下,盤陀嶺的北側。
梁山也是革命根據地之一。一九三二年春,王占春同志領導漳浦小山城暴動成功後,紅三團在此建立了靖和浦中心區,就在梁山一帶開展人民游擊戰爭。大戰水晶坪,紅軍顯威風。一九三八年“漳浦事變”後,盧勝同志領導突圍的指戰員們,二次上梁山,重整隊伍。幾年間,越戰越壯大,從梁山連烏山,革命根據地不斷擴大,堅持鬥爭到解放。現在梁山上已興建了水庫和發電站,為祖國“四化”譜寫新的篇章。
人文歷史
明末的著名學者黃道周是漳浦人。他曾經遍歷華山、黃山等諸名山大川,歸來寫了一篇有名的《梁峰二山賦》,他認為家鄉的梁山和峰山,堪與九華和黃山儔匹媲美。他在賦的序言中說:“為臨漳之南二十餘里有都梁之山,絡繹峻削亦數千仞,其峰有蓮花、香爐、紫雲、金光、爵目、瑞屏、齊帝、葛仙、隼立、鳥翔,九十有九,高峭遐邈,一一與九華相似,或有過之而無不及。”
梁山不僅景物雄偉壯麗,而且名勝古蹟也很多。昔人有詩描述甚詳:
蔡衍《登梁山》:
有峰號蓮花,有石稱齊帝,紛吾到此間,豁然見天地。
秋色滿江山,秋風淒以厲,滄海在其東,劍峰高且銳。
下有童子石,苔痕結雙髻,兩兩坐以歌,臨風竟聰慧。
上有觀日峰,高高杳無際,復旦發光輝,紫雲復陰翳。
或言古齊帝,避兵在斯處,草木尚平客,青山猶護被,
夜夜雨風聲,猶聞呼萬歲。或言高東溪,嘗來此遊憩。
蘭風講座香,手澤杉松翠。或言葛仙翁,飛升從此去,
石鼎蒸蒼煙,丹爐炊□荔。登高望古人,古人今巳逝,
高風不可攀,帝關更復閉。白雲去悠悠,丹楓吹□□ ,
懷古空情深,情深復何寄。
陳汝鹹《梁山歌》:
億昨沿牒向閩越,閩漳山水多奇絕,防煙繚繞樑峰高,
春光澹澹鹿水闊。臨水看山搜遺蹟,三年薄宦漳江客,
敢言飲水留清操,不負名山期夙昔。名山形勢各連綿,
上逼象緯參青天,奇鬼猛獸森欲攫,飛鸞舞風相鉤連。
就中峰巒誰最奇,金剛萬仞磋險戚,晉亭瀟灑嵐光薄,
齊帝孤高雷雨垂,水晶坪氣夜如虹,吳公坪上杜鵑紅。
石樑赤城誰獨步,太行王屋詎稱雄,地跨蒲關限閩粵,
波流滄海東望豁。秋雲冉冉披絮帽,遠送山光欲排閥,
爽氣朝來入費牖,小閣香焚坐逾久,勞形案牘頓忘疲,
遙勸山靈一杯酒,歌一闕兮酒一觴,梁山蒼蒼溪水長,
他年回棹澳川去,卻憶梁山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