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①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於唐②。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於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弟者為之主,其得為聖③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從而成之邪?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十易之不為病;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④,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⑤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⑥成之。”
注釋
①成王:名姬誦,周朝的一個君主,周武王之子。他即位時因年幼無法理政,由其叔父姬旦(周公)攝政。
②唐:古國名,今山西翼城縣西有古唐城。
③聖:聖人。儒家典籍中多以此泛指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④道:聖人之道。這裡著重指的是中庸之道,即以一種不偏不倚的合理態度看待自己和萬物,也即所謂“中不偏,庸不易”,與下文“大中”同義。
⑤(quē):歉,同“缺”,不滿足的意思。
⑥史佚:即太史尹佚,周初的史官。
譯文
古書上記載說: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樹葉跟小弟弟開玩笑,說:“把它封給你。”周公進去祝賀。成王說:“我是開玩笑的。”周公說:“天子不可以開玩笑。”於是,成王把唐地封給了小弟弟。
我認為事情不會是這樣的,成王的弟弟應該受封的話,周公就應當及時向成王說,不應該等到他開玩笑時才用祝賀的方式來促成它;不應該受封的話,周公競促成了他那不合適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給予了小弟弟,讓他做了君主,周公這樣做能算是聖人嗎?況且周公只是認為君王說話不能隨便罷了,難道一定得要遵從辦成這件事嗎?假設有這樣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樹葉跟婦人和太監開玩笑,周公也會提出來照辦嗎?
凡是帝王的德行,在於他的行為怎么樣。假設他做得不恰當,即使多次改變它也不算是缺點,關鍵在於是不是恰當,恰當就使它不能更改,何況是用它來開玩笑的呢!假若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照辦,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鑄成過錯啊,我想周公輔佐成王,應當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導他,使他的舉止行動以至玩笑作樂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會去逢迎他的過失,為他巧言辯解。又不應該管束成王太嚴,使他終日忙碌不停,對他像牛馬那樣,管束太緊太嚴就要壞事。況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間,還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自我約束,何況名分上是君臣關係呢!這只是小丈夫耍小聰明做的事,不是周公應該採用的方法,所以這種說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書記載說:“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評點
《呂氏春秋》和《史記》對周成王以桐葉封小弱弟的故事有不同的記載,柳宗元在這篇辨偽文章中借題發揮,認為周公不當做也不會做這類事,說明君主的言行應該仔細考慮,“不可戲”,可以修改,直至正確。而重臣則不能用巧言逢迎君主,也不應當操之過急,要耐心地啟發誘導,使君主走上正確的道路。 文章上半篇是駁論,下半篇是立論,批駁了把君主言行絕對化的所謂“天子無戲言”的謬論,並借古喻今,揭露了唐代某些政治勢力企圖利用這一謬論來把持朝政的陰謀,指出君主言行不當,“十易之不為病”。文章觀點新穎,結構嚴謹。
導讀
楚襄王聽信讒言,責問宋玉之“遺行”,宋玉巧妙設譬取喻進行答辯,表現了宋玉超然獨處、不同流俗的孤芳自賞的情懷,反映了楚襄王時宗室專權、朝政日非、嫉害賢能的黑暗現實。
結構簡潔明晰,一問一答,毫無枝蔓。全文運用比喻,生動形象,理寓其中;逐層推進,逐層深入;答辯一完,戛然而止,乾淨利落,有餘音繞樑之效。
評析
“桐葉封弟”是流傳很久的一個典故。在“君權神授”的謬論橫行的時代,君主具有無上的權威,君主的言行被絕對化了。“天子無戲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類的口頭禪就是絕好的說明。作者在本文中雖然批評的是周公,實際上是借題發揮,其主旨是說明對君主的一言一行要從實際效果上來觀察,而不應盲從。這種觀點無疑是進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民眾的呼聲。本文在寫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紹了“桐葉封弟”的史料。然後斬釘截鐵地亮明了自己的態度:“吾意不然。”接著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當封”或“不當封”,而不在於這是誰的意圖。最後提出了周公應該用什麼方式來輔佐成王。全文絲絲入扣,有破有立,立論明確,讀後令人為之嘆服。特別是結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論證留有餘地,更是耐人尋味。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
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運城、芮城一帶)。 柳宗元題跋像[1]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