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白粉病

據國內報導,引起桃白粉病的病原菌為子囊菌亞門義絲單囊殼屬和單囊殼屬。 在這些病區,桃白粉病的病徵,前期為粉狀物,後期為小黑粒(閉囊殼)。 參照李白粉病防治(見本書第60頁)。

桃白粉病葉片初現近圓形或不定形的白色霉點,後霉點逐漸擴大,發展為白色粉斑,粉斑可互相連合為斑塊,嚴重時葉片大部分乃至全部為白粉狀物所覆蓋,恰如葉面被撒上一薄層麵粉一般。被害葉片褪黃,甚至乾枯脫落。
據國內報導,引起桃白粉病的病原菌為子囊菌亞門義絲單囊殼屬和單囊殼屬。兩個菌屬的無性階段均為半知亞門的粉孢屬(Oidium spp.)。在廣東,桃白粉病菌以無性態的分生孢子作為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接種體,借氣流傳播侵染致病,完成病害周年循環,病害越冬期也不明顯。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北的桃產區,白粉病初侵染接種體為子囊孢子,再次侵染接種體為分生孢子,以菌絲體和閉囊殼越冬。在這些病區,桃白粉病的病徵,前期為粉狀物,後期為小黑粒(閉囊殼)。
防治方法
參照李白粉病防治(見本書第60頁)。在選用藥劑上,還可用50%三唑酮硫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濕粉800倍液,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濕粉1 000倍液,連噴2~3次,10~15天1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