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桂花藻斑病
別名:
桂花白藻病
所屬分類:
葉、花、果病害
分布
分布於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比較潮濕、炎熱的地區。病原菌:
藻類、綠藻綱、四分孢目 頭孢藻
病原菌形態與生物特徵:
病藻的毛氈物是頭孢藻的營養體,繁殖期在營養體上產生遊動孢子囊梗。孢子囊梗毛髮狀,頂端膨大,有小梗,梗上產生球形孢子囊,內生遊動孢子,橢圓形,側生雙鞭毛。
為害部位:
葉片
為害時期:
病害的高峰期出現在降雨頻繁、雨量大的季節。
症狀
病斑在葉片的正反兩面均可出現,但以正面為主。最初於葉面產生白色至黃褐色針頭大小的小圓點。有時小圓點呈“十”字形排列,然後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形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稍隆起的毛氈狀物。表面呈纖維狀紋理,邊緣缺刻不整齊,灰綠色或黃褐色,直徑1~10mm;後期色澤較深,表面較平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發生較多,上部的嫩葉較少發病。桂花被害後,影響光合作用,嚴重時可使枝條的皮層剝離甚至枯死。發病規律
病原藻以營養體在寄主組織上越冬,在潮濕、蔭蔽的環境條件下產生孢子,並通過風雨傳播。在土壤貧瘠、雜草叢生、通風透光不良和過度密植的條件下,均有利於該病的發生和蔓延。病害的高峰期出現在降雨頻繁、雨量大的季節。傳播途徑:
風雨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