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湯[中藥]

桂枝去芍藥湯[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桂枝去芍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解肌祛風,去陰通陽之功效。主治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太陽經,經醫誤投瀉下劑後,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等證未解,既未成痞,亦未結胸,心下不痞硬,按之亦不痛,但覺氣上沖胸,胸滿而微悶,脈緊躁而並居寸口,關尺部在相形之下反覺不鼓指。症見胸滿,脈促,心悸,氣短,咳逆,苔薄白等。臨床常用於治療太陽病誤下後的胸陽不展之證。

歌訣

桂枝去芍義何居,胸滿陰彌要急除;若見惡寒陽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組成

桂枝(去皮)、生薑(切)各三兩,甘草(炙)二兩,大棗(擘)十二枚。

用法用量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功用

《傷寒論方醫案選編》:解肌祛風,去陰通陽。

主治

1.《傷寒論》: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

2.《傷寒論方解》:太陽經,經醫誤投瀉下劑後,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等證未解,既未成痞,亦未結胸,心下不痞硬,按之亦不痛,但覺氣上沖胸,胸滿而微悶,脈緊躁而並居寸口,關尺部在相形之下反覺不鼓指。

方義

方中桂枝既走外解肌散風寒,調理營衛,又走胸而溫通陽氣。生薑散風寒,與桂枝相用,以除太陽中風衛強營弱證。甘草、大棗益氣,既與桂枝相用,以療胸中陽氣受損,即辛甘化陽以益胸陽;又與桂枝、生薑相用,以療風寒表虛證,更有助衛益營之功。諸藥相合,外散風寒,內益胸陽,然則營衛和,胸陽復,諸症悉平。若表無邪,則諸藥盡走於里而溫通陽氣以除疾。

運用

辨證要點為胸滿,脈促,心悸,氣短,咳逆,苔薄白等。

臨床常用於治療太陽病誤下後的胸陽不展之證。

加減化裁

胸痹者,加薤白、瓜蔞;惡寒無汗者,加麻黃、紫蘇葉;郁而發熱者,加石膏、知母;口渴、脈促者,加麥冬、知母。

使用注意

若已有結胸證或無太陽中風的胸陽不振、陰虛內熱或熱盛者禁用。服藥期間,禁用烏梅等酸澀之品。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傷寒論》:“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方論選錄

1.《尚論篇》:“用桂枝之辛甘,以亟散太陽之邪;其去芍藥之意,酸收二字不足盡之,以誤下故不敢用,恐其復領陽邪下入腹中也。”

2.《傷寒貫珠集》:“邪氣仍在陽分,故以桂、甘、姜、棗甘辛溫藥,從陽引而去之;去芍藥者,恐酸寒氣味,足以留胸中之邪,且奪桂枝之性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