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國家高新區成立於1988年,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享受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1997年6月,七星區與高新區合併,實行“兩區合一”管理模式。2003年11月,桂林華僑農場移交高新區七星區管理,2013年7月,雁山區拓木鎮龍門村、衛家渡村和靈川縣大圩鎮敢興村交付高新區七星區託管,同時,靈川縣大圩鎮與高新區合作開發。現轄四個街道(七星、東江、漓東、穿山)、朝陽鄉和桂林華僑旅遊經濟區。

概 況

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於1988年5月,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開發區,成為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的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桂林國家高新區和桂林市七星區是1997年6月合併的新區,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畔,總面積8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區域面積為12.07平方公里;轄2個街道辦事處共25個社區居委會和2個鄉共14個村委會。總人口23萬,其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22.75%。

區域內風景秀麗,位置優越,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資訊發達,設施完善。著名的七星岩、駱駝山、桂海碑林、穿山、塔山、堯山風景區、靖江王陵均在轄區內。桂林國際會展中心、桂林體育館都是轄區的標誌性建築。

交 通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現有航線50多條,可直航北京、廣州、上海、西安、深圳、昆明、廈門、成都、大連、香港等城市,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000萬人次,同時開通有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際直航線。鐵路北接京廣複線,南連桂、柳動脈,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

新建成的桂林新火車始發站,候車大廳可容納1.5萬人,將增開10多對客運始發列車。桂林公路四通八達,有桂黃一級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可直達廣西各地和鄰近省份。

配套設施

區內科研實力雄厚,智力資源豐富。擁有14所大中專院校,8所部省屬科研院所,8處國家級和部級產品檢測中心,9個國際貿易展覽、科研交流、科技培訓中心。郵電資訊、供水供電、銀行海關、商檢、賓館、高級公寓、娛樂中心、醫學學校一應俱全。

發展情況

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領導及自治區科技廳等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經過15年的艱苦創業,已初具規模。

特別是199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高新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體制和開放式發展模式,賦予高新區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相關行政管理許可權,確定了“統一管理、全市共建、外引內聯、政策靈活、管理創新”的20字發展方針,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桂林高新區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2006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225 億元,同比增長36%;完成工業總產值220億元,同比增長34.56 %;實現利稅總額27.5億元,同比增長29.1%;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4家,同比增長40%;完成工業增加值68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37.5%;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出口1.05億美元,同比增64.06%;新增入孵企業38家,同比增加20%,新畢業企業8家同比增加14.43%;高新技術企業完成產值104億元,占高新區工業產值的40%;利稅占工業總產值的12.5%;外資實際到位資金6001.26萬美元,同比增長301.5%;內資實際到位資金12.98億元,同比增長18%;直接用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的科技經費為5128萬元。

圍繞大力發展桂林高新技術產業,構建廣西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思路,堅持培育和壯大全市的高新技術產業。06年在裝備製造業、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醫藥等行業中大力抓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的認定工作, 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家,高新技術產品67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20%。

規模

目前全區現有900多家企業,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96家。通過強化為企業服務,特別是對高科技成長型骨幹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加快企業挖潛技改步伐,一批企業的年增長速度達到40%以上。2006年超10億元企業2家,超5億元企業11家,超億元企業45家。基本形成了電子與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和環保等五大支柱產業。

一平方公里新建區內共有各類企業9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5家,規模以上企業28家,人均創產值24.6萬元,人均創利1.2萬元,每平方米土地創產值4500元。高新區七星區已成為桂林市新的經濟成長點和對外開放的視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