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高新區

桂林高新區

桂林國家高新區和桂林市七星區是1997年6月合併的新區,位於桂林市區灕江東畔,總面積83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政策區域面積為12.07平方公里;轄4個街道辦事處、1個鄉以及華僑旅遊經濟區。總人口25萬。

桂林高新區 桂林高新區

桂林國家高新區區域內風景秀麗,位置優越,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資訊發達,設施完善。著名的七星岩、駱駝山、桂海碑林、穿山、塔山、堯山風景區、靖江王陵均在轄區內。桂林國際會展中心、桂林體育館都是轄區的標誌性建築。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現有航線50多條,可直航北京、廣州、上海、西安、深圳、昆明、廈門、成都、大連、香港等城市,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000萬人次,同時開通有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際直航線。鐵路北接京廣複線,南連桂、柳動脈,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新建成的桂林新火車始發站,候車大廳可容納1.5萬人,將增開10多對客運始發列車。桂林公路四通八達,有桂黃一級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可直達廣西各地和鄰近省份。

區內科研實力雄厚,智力資源豐富。擁有14所大中專院校,8所部省屬科研院所,8處國家級和部級產品檢測中心,9個國際貿易展覽、科研交流、科技培訓中心。郵電資訊、供水供電、銀行海關、商檢、賓館、高級公寓、娛樂中心、醫學學校一應俱全。

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領導及自治區科技廳等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經過10多年的艱苦創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199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高新區實行封閉式管理體制和開放式發展模式,賦予高新區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相關行政管理許可權,確定了“統一管理、全市共建、外引內聯、政策靈活、管理創新”的20字發展方針,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桂林高新區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2年,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40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8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3.3億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了每三年翻兩番的快速發展速度。規模工業經濟占全市總量的26.68%,對全市工業經濟成長的貢獻年達45.3%。目前全區擁有各類企業900多家,其中“三資”企業280多家,產值超5億元的企業1家,超億元的企業11家,超5000萬元企業20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66家;累計實施高新技術項目682項,其中國家火炬計畫項目等國家級項目44項,自治區火炬計畫項目等自治區級項目118項。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342個,45%處於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其中擁有全球唯一的產品7個和國內唯一的產品45個。在全國僅有的15個國家一類新藥中我區占3個。基本形成了電子與信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醫藥工程、環保產業等五大支柱產業。 一平方公里新建區內共有各類企業9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5家,規模以上企業28家,人均創產值24.6萬元,人均創利1.2萬元,每平方米土地創產值4500元。高新區七星區已成為桂林市新的經濟成長點和對外開放的視窗。

自然環境

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台地。桂林為典型的岩溶地貌,兩側高,中部低,處在自西北向東南延伸的喀斯特(岩溶)盆地中.岩溶峰林地貌是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

桂林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夏長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熱基本同季,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8·9 C。8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3 C,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5·6 C。年平均無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發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3~79%。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平均風速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70小時。平均氣壓為994·9百帕。

1、地理位置: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109°45'-104°40',北緯24°18'-25°41'。

桂林高新區位於桂林市灕江東畔,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市區,乘公共汽車25分鐘內可到達市中心。

2、歷史文明: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

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裡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

3、土壤條件

桂林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屬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酸鹼度為4·5~6·5。依其成土的母質可分為紅壤土、石灰土、紫色土、衝擊土、水稻土等5個土類,14個亞類,36個土屬,89個品種。河流沖積母質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層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產區。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業生產。

4、動、植物資源

(1)動物資源:桂林市的動物種類繁多,有1593種,隸屬60目295科。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鰻鱺等。

(2)植物資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業主產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積121·56萬公頃,森林儲蓄量3774·42萬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餘萬立方米、毛竹1600多萬根。

5、礦產資源

桂林礦產資源豐富,礦種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鉭、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儲量的有30多種,在廣西位於全國前列的36種礦產中,桂林占17種,其中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廣,儲量大,品質優,易開採,前景廣闊。

6、水利資源

桂林境內河流密布,有灕江、湘江、洛青江、潯江、資江5條江,另有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條,全市多年平均總水量為403·81億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

水能理論蘊藏量約270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07萬千瓦,開發潛力巨大,已建成亞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頭電站──全州天湖水電站等一批水電站。

基礎設施

[公路]桂林市的公路四通八達,國道322、323線穿境而過,其中322線在本市境內段已改建成高等級公路,還擁有桂柳高級公路、桂黃一級公路、桂林至陽朔二級公路等一批公路網路,可直通廣西各地和臨近省份,直達貨運公路運輸24小時內可抵達香港任何指定地點。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5989公里,實現了100%的鄉鎮、86·5%的行政村通公路、69%的鄉鎮通柏油路。年公路客運量達到5989萬人;貨運量達3693萬噸;旅客周轉量達357775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達383141萬噸公里。

[鐵路]鐵路北接京廣複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火車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全市境內有大小火車站27個,桂林新火車客運站,候車大廳可容納1·5萬人。

[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於1996年10月1日建成使用。占地4·06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混凝土鋪築面積65萬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跑道長2800米,停機坪15萬平方米,候機樓5萬多平方米,停車場5萬平方米。機場建設規模,按波音747-200型飛機設計,可滿足波音767,麥道82等類機型使用要求,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高峰小時17架次,設計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高峰小時2500人次。目前擁有國際、國內航線50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通航香港、澳門地區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泰國。

[水路]水路有湘江和灕江,沿灕江經梧州與珠江相聯,可直達廣州,香港和澳門。年水運客運量達221萬人;貨運量115萬噸;旅客周轉量7669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7484萬噸公里。

[通訊郵電]本地電信電力網全部建成,程控電話覆蓋全市及各縣,全部開通了行動電話、無線尋呼、計算機網際網路業務。本地郵政形成了以郵遞業務為主體 金融類和集郵類業務為支撐,信息類為補充的多元化郵政業務體系。桂林市程控電話交換機容量已達37.8萬門,固定電話裝機22萬戶,行動電話6.2萬戶,無線尋呼用戶達29萬戶,電話可直撥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郵政特快專遞業務可送達國內200多個城市和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市22個郵政儲蓄網點與全國31個省市間50多個城市計算機中心主機聯網運行,所轄5000多個營業視窗通存通取。

[能源]桂林市電網區現有3座220KV變電站,一條110KV線與廣西大電網連線,全部與大電網併網,另有水電廠、火電廠,為桂林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證。現已建成總容量達99.65萬千伏安的供電系統,既有火力發電也有水力發電,電網最高負荷32.4萬千瓦。正在建設中的25萬千瓦桂林火電廠和城市電網改造項目及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將極大地提高桂林市的供電能力。燃油、煤炭、液化石油氣供應充足,其中市區液化氣年供應量達1.66萬噸,用戶10萬戶,氣化率達87%。

[市內給排水]桂林市區現有大中型自來水廠4座,日供水能力32.8萬立方米,正在建設日供水10萬立方米的城北水廠,屆時日供水能力將達到43萬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桂林市現有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8萬噸,污水處理率達40%,污水處理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城市建設]自1997年始,桂林市進行大規模城市改造,至今已完成市區內大部分街道、景點改建。兩江四湖、九天銀河瀑布(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瀑布)、七星公園(全國十大公園之一)、象山公園、樂滿地主題公園等景點將是您娛樂休閒的好去處。

[其他設施]桂林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目前市區除擁有普通無人售票公共汽車外,還創國內先例開通了8條免費公車路線,覆蓋市區大部分旅遊景點。有城市二級生化污水淨化廠4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17。85萬噸,下水道總長283。97公里,生活污水處理率達40%,工業污水處理率達80%,管網覆蓋率達65%,處污能力居全國領先地位;有自來水廠3座,年供水量達8544萬立方米,年末供水能力32。8萬噸/日,人均供水量達17。61萬立方米/人;供水管總長256。3公里,管網覆蓋面積42。93平方公里,用水普及率達95。98%,市區已基本消滅低水壓區;液化石油氣儲氣能力達6000噸,液化氣用戶54666戶,用氣人口19。57萬人,城市氣化率達到87。23%;全市實有道路409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7。73平方米;城市橋樑已達到69座,防洪堤21公里,人均綠地面積6。13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5。75%,垃圾類無害化處理率達79。51%

區位優勢

桂林地處東南沿海和大西南腹地的重要連線點,既有東南沿海地區新的觀念和運作機制,可直接接受東南沿海地區的技術、項目、資金、人才和產業的轉移和輻射,又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的12個省市之一,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背靠大西南的大量資源和廣闊市場。

目前我國政府已與東協國家政府協商構建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廣西桂林又是我國對東協開放的前沿;

桂林是國際名城,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可以憑藉城市品牌擴大企業的影響。

人力資源

桂林有14所大中專院校、8所部省屬科研院所,8處國家級和部級產品檢測中心,9個國際貿易會展、科研交流、科技培訓中心,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大量具有較高素質且相對較低成本的豐富人力資源。

產業結構

桂林高新區是第一批國家級高新區,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擁有各類企業1062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近168家,三資企業300家,累計開發實施高新技術項目682項,其中國家級火炬項目50項,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342個,50%居國內領先水平。初步形成電子與信息、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等主要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占廣西總量的2/3。'九五'以來,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以50%的平均增長速度快速發展,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比重達到28%,對全市規模工業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5%。美國、英國、法國、芬蘭、韓國、日本等國家及港台地區的客商在桂林創辦了合資公司,世界著名的諾基亞公司、NEC公司在中國大陸創辦的第一家生產性合資公司就建在桂林,並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桂林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88年5月,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為拓展高新區發展空間,完善高新區功能,1997年6月,市委、市政府將灕江以東的七星區與高新區合併,全面開發建設灕江以東區域。200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將華僑農場移交給七星區管理,至此,高新區行政區域面積97平方公里。

目前,高新區內有工業企業500家,其中規模企業115家,高新技術企業125家。2006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225億元,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8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89.22億元,財政收入4.47億元。

在園區建設方面,2002年以來,高新區投入5.15億元,在轄區內規劃建設了信息產業園、英才科技園、穿山科技園、醫藥城二期、綜合產業用地等高新產業園區,總面積達18平方公里(其中正在開發建設的有6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的一平方公里科技園,入園企業80家,2006年產值達32.5億元,稅利3.3億元,安排就業8000多人。在建園區面積2.68平方公里,主要是英才、信息、小鐵山三個園區。入園企業38家,已有5家投產,去年產值8億元。在建的33家,今年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產值可達36億元,稅利3.9億元,解決就業人數1.2萬人。

在招商引資方面,我們圍繞優勢產業加大了引進大企業和龍頭企業的力度,美國、英國、法國、芬蘭、日本、韓國等國家及港台地區的客商都在高新區興辦了合資或獨資公司。2003年至2007年1月,我區共引進項目796個,實際引進省外內資30多億人民幣,實際引進外資9359萬美元。目前,高新區有三資企業300多家,特別是香港的嘉里和華錦、廣東的鴻瑞和南城百貨、江蘇的科賽和中國昊華等一批有影響的企業集團先後落戶高新區,進一步增強了我區工業經濟的發展後勁。

高新區始終堅持以創新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先後建立了科技發展基金、產品創新基金、中小型企業發展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以及科技3項基金,用於企業新產品開發,扶持重大科技項目和支持科技成果產業化。每年都從財政預算中撥出500萬元專款用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促進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星辰公司自主研發的交直流伺服系統,擁有5項國家發明專利,已用於神舟一號到六號航天飛船、“遠望號”測控船等尖端科技領域,目前正參與國家“嫦娥工程”。 桂林廣陸數字測控技術公司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品研製成功的高精度電子數顯量具量儀,已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二的電子數顯量具量儀生產基地。桂林南藥集團開發的國家一類新藥青蒿琥脂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採購名單。華諾威基因藥業公司擁有兩個國家一類新藥,是廣西首家獲準生產生物技術國家一類新藥的企業。桂林國家特種礦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廣西唯一一家由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中心研製的“雷射焊接超薄金剛石鑽頭”,被列為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桂林金格公司是以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為基礎組建的企業,該公司在電工觸頭材料、絕緣材料、特種塑膠等方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桂林藍宇航空輪胎是我國唯一一家獲得美國聯邦適航局TSOA技術認證許可的公司。科技創新推動了桂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高新區已基本形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和環保等五大支柱產業。全區累計開發實施的各類高新技術項目已達1300多項,其中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項目682項,列入國家級科技計畫的l35項。這些項目45%都處於國際國內的領先水平。

高新區還致力於科技企業創新公共孵化服務平台建設。目前已擁有國家級科技創業中心、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創業孵化器、創業工業園等多個創新機構,已建成占地2.8萬平米的創業大廈和創業工業園,正在擴建的孵化基地面積達到9萬平方米。目前我們正在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計畫投資30000萬元建設2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樓宇廠房、組合式廠房,創建更加完善、便捷的生產、生活、社會服務體系和運作機制,從根本上促進創業孵化工作。創業中心2006年新畢業規模以上企業8家,新增入孵企業38家,其中留學人員、博士企業15家;在孵企業149家。

市委三屆三次全會,吹響了全市園區建設大會戰的號角,高新區決心乘勢而上,投資8億元進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兩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以桂磨路為軸心,打造桂林高新技術產業帶,進而在灕江東岸建設一座以“五帶三園一中心”為目標的科技新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