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中國畫學院

桂林中國畫學院

桂林中國畫學院設立於2002年3月,是中國第一所以 “ 中國畫”稱謂命名的二級學院。學院前身是徐悲鴻先生於1938年倡導成立的廣西藝術師資訓練班的國畫專業。1958年重新組建的廣西藝術學院正式設立了包括有國畫專業的美術系。學院於2002年定址於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的國際名城桂林市雁山,同年9月招收第一屆學生40人。 2003年5月和2004年10月學校調整中國畫學院格局,將原美術系和美術師範系中國畫專業師生劃歸桂林中國畫學院,進而把主要教學與管理點調整回南寧本部。

學院介紹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在招生方式上曾對兩屆學生試行“雙軌制”,即除了原來慣例上進行的藝術專業統招外,還面向當年參加全國文史類聯考成績上本科線的考生。對中國畫有興趣者都可填報志願的改革舉措,便於選拔有藝術潛質和文化綜合素質高的考生進校學習,培養出高素質、複合型的優秀藝術人才。

學院辦學層次有 本科生、 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學制實行第一年基礎教學在桂林校區,第二年回本部南寧進行後三年學習的辦法。教學設定為學生入校後第一學年進行中國畫專業共同課學習,然後按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進行專業分科學習。

2005年,學院增設了書法(篆刻)專業,招收該專業方向的本科生23名。學院從成立至今招收有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迄今為止,已畢業三屆碩士生。

中國畫學院在 陽太陽、 黃獨峰等我國著名畫家鋪墊的基礎上,經過老、中、青三代教師的共同努力,逐步建設成一所研究中國畫造型藝術規律和中國畫當代教學規律及中國傳統繪畫樣式的當代形態、為中國畫藝術培養專門創作人才和研究人才的專業學院。學院集中了 黃格勝、 陳綬祥等多名國內外著名的畫家、學者在此教學和科研。

辦學定位

中國畫學院是一所以培養中國畫創作和研究人才為主的二級學院,培養學習、研究中國畫的造型藝術規律和中國畫的當代教學規律及中國畫傳統繪畫樣式的當代形態,思想品德高尚、心理健全、專業基礎紮實、綜合素質好、能力強的中國畫藝術專門創作人才和研究人才。

學科設定以中國畫為主,開設有書法專業,面向全國招生。中國畫學院以本科教育為主,逐步擴大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學生可成為面向全國、全區文化藝術宣傳部門、高等與中等學校及相關單位,從事中國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書法篆刻及中國文化藝術的創作、教學、研究、宣傳的專門人才。

辦學思想

立足時代與社會要求,正本清源,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之國粹。

辦學模式

中國畫學院的教學分為 中國畫和 書法兩大塊,中國畫分設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三個方向。在二級學院整體設計和管理下,以各教研室為單位展開教學和教學規律研究。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三科既獨立分開系統教學,又互相兼融交叉學習共同課程並拓展增設實用類課程,使學生成為複合型創新性專業人才。在書法專業教學模式上,主修古代經典書法、書法理論、文學知識、各體書法創作規律併兼習中國畫等。

辦學目標

培養能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傳承和發揚中國畫藝術、書法藝術的創作和研究的專門人才。在吸納國外與廣西民族民間藝術成果、融合南方區域特性特色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有自我特色的中國畫教學體系。把中國畫學院建成在東南亞、港澳台地區有一定影響,處於全國同類院校本學科領域(至少在其中一個科項上)先進行列的專門研究、創作、教學的基地。

教學模式

對 2002 級 、 2003 級學生沿用非學分制的教學模式,從 2004 級起開始實行學年學分制教學模式。

教學理念

倡導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帶動創作的理念。重修為、作文、習藝綜合協調,書畫教學統一互進。

發展目標

①加強教學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中國畫學科、書法 ( 篆刻 ) 學科建設,積極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相鄰藝術人文學科。逐步形成一套適合當代社會需求又具有特色的中國畫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②以本科教育為主,擴大研究生教育,發展留學生教育(東南亞、日韓、歐美等)。③努力將中國畫學院的辦學與類型定位由教學研究型發展過渡為研究教學型,使中國畫學院成為繼承發揚中國畫優良傳統的新型學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