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桂村鄉位於許昌縣西北部,地勢半崗半坡,東臨蘇橋、河街兩鄉鎮,西接禹州郭連鄉,北與蘇橋鎮、長葛石固鎮相連,南與靈井鎮相連,許石公路、天興路、許艾路縱橫全鄉東西南北,交通便利。面積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萬畝,轄桂西村、桂東村、王門村、宮後村、小鄭村、周溝村、大安村、石橋楊村、肖莊村、大楊村、郅莊村、呂莊村、周胡村、韋路口村、賀張村、東杜村、水道楊村、於寨村、竹園馬村、茂武張村、老崗楊村21個行政村,63個自然村,151個村民組,農戶9531戶,人口3.6萬人。自古便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美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楊水才的故鄉,是“三個代表”的模範實踐者馮中申、楊保金為之獻身的地方。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許昌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楊水才紀念館座落在該鄉水道楊村。行政劃分
桂村鄉 代碼:411023204 2006年,轄21個村委會:桂西村、桂東村、王門村、宮後村、小鄭村、周溝村、大安村、石橋楊村、肖莊村、大楊村、郅莊村、呂莊村、周胡村、韋路口村、賀張村、東杜村、水道楊村、於寨村、竹園馬村、茂武張村、老崗楊村。相關介紹
桂村,先後被命名為全國民眾文化工作先進單位、林業工作先進單位、省文明電話鄉鎮、文化百強鄉鎮、司法調解先進鄉鎮、河南省“千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許昌市科技示範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信訪工作先進鄉鎮。鄉黨委被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六好先進黨委”。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目標管理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信息工作先進單位”,被縣政府授予“村村通工作先進單位”,被縣委宣傳部評為“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縣“工會工作先進單位”、縣“老幹部工作先進單位”、縣“婦聯工作先進單位”、縣“紀檢工作先進單位”。名族特色
嗩吶,又稱嗽叭,早在兩晉時(公元265年-420年)開鑿的新疆克孜爾古窟中就有嗩吶演奏圖畫,明朝正德時(公元1506年-1521年)稱之為“唆那”;清代1759年,嗩吶曾在“回族部樂”中稱為“蘇爾耐”。約在1805年間,嗩吶流傳於中原內地,特別是華北地區。明代王盤在《朝天子》一詞中寫道:“喇叭、嗩嗩吶
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嗩吶屬雙簧管樂器,共由哨子、氣盤、桿、碗等部分構成,桿身有八個發音孔。當時中原地帶的嗩吶種類很多,有高音嗩吶(B調)、次高音嗩吶(G調)、中音嗩吶(A調)、海笛(口悶子)等。明代著名科學藝術巨星朱載堉放棄爵位而著述其終身,有《律學新說》、《樂經古文》、《鏇宮合樂譜》等十七部著作。1606年間匯集其畢生精力編著而成的輝煌巨著《樂律全書》,運用精密計算法創造了“新密法率”--即十二平均律,解決了歷代眾說紛紜的“鏇相為宮”問題,並改良了嗩吶的發音位置,在嗩吶八音孔的基礎上研製了“三眼管子”,為當時民族樂器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楊根旺,嗩吶演奏藝術家。其嗩吶演奏技藝爐火純青,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有獨特創新,形成激情奔放的藝術風格,曾三次獲得文化部政府大獎。楊根旺以嗩吶為主奏,通過嗩吶與樂隊的結合,表現富裕起來的農村欣欣向榮的景象。
學校介紹
許昌縣桂村鄉一中
學校簡介許昌縣桂村中學位於中原故都——許昌西部的桂花之鄉桂村,東與桂村鄉政府相鄰,地理位置優越,往來交通便利。
學校歷史
該校始建於1991年,前身是桂村鄉聯中,在1998年鄉二中、三中合併組建成桂村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三個年級1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07人;教師52人,其中取得專科學歷的49人,本科學歷的5人,副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8人。師資力量雄厚,老中青年教師結構搭配較為合理。
辦學宗旨
建校以來,學校按照“以人為本,面向未來”的辦學宗旨,堅持“用智慧雕琢未來”的辦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久的將來,必將成為一個環境優美、質量上乘、和諧發展的中原名校
許昌縣桂村鄉中心國小
學校簡介許昌縣桂村鄉中心國小位於許昌縣桂村鄉桂西村,東南鄰桂村鄉政府大院,北臨桂村——石固公路,往來交通便利。
辦學規模
該校現有教學班21個(包括水道楊、開元寺兩個教學點),在校學生921人,學生來源於桂西、桂東、呂莊等行政村;教師49名,其中中師學歷26人,專科及其以上學歷23人,學歷達標率為100%。具有國小高級職稱的22人,國小一級職稱的27人。
學校歷史
該校始建於1936年,建校歷史悠久。多年來,學校堅持走“科研興校”之路,把安全和教學質量當作學校健康發展的生命線,不斷更新觀念,強化管理,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全校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教學能力,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紮實推進新課改,教育教學質量連年名列全鄉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