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範圍
呂莊村域總面積為3.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66.1畝,水面45畝,建設用地34.732公頃,道路交通占地3.17公頃。行政區劃
呂莊村(行政村)原來是由呂莊、廖莊兩個自然村組成,9個村民小組。行政村村委會設在呂莊。於2004年廖莊搬遷到呂莊。地質條件
呂莊村地貌上屬沂河衝擊平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村域東部多為黑土地,村域西部為略帶砂性黃土地.地面高程20—30m之間。地基承載力為12—18噸/平方米;地質基礎為華北古陸的一部分沉積蓋層簡單,主要為沙層,屬於郯廬斷裂帶通過地區,為8度地震設防區。水文及水文地質資料
呂莊水資源豐富,西有十里長溝及藕湖河,東有新戴運河,為主要灌溉水源。村域內溝渠縱橫交錯,汪塘、水面較多,排灌條件很好。設有提水泵站4座,建橋、涵、閘10個。主幹渠9條,支幹渠29條,排水流向由東向西,常年水位25.2—25.5m,枯水位24m,潮水位27m。氣候條件
呂莊村屬暖溫帶濕潤性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3.7°C,年最高氣溫39°C,年最低氣溫-15°C,年平均降雨量904.4mm,年平均日照時數2525.7小時;無霜期201天,最大凍土深度35cm,常年主導風向東北偏東風,最大風速為20m/秒。春季天氣多變,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村莊歷史
村中的小墨河
傳說瓦窯鎮南有關帝廟,關帝廟難友馬家良田千畝,被呂姓佃戶相中,要出高價來耕種,因土地肥沃,連年豐收。呂姓為了長期在此耕作,於是在關帝廟南建房居住,朝拜關帝,日間勞作,男耕女織,呈現一片太平詳和之氣。久而久之,居住漸成規摸,形成村莊,故得名呂莊。
自北向南蜿蜒穿過,傳說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小墨河的源頭是墨泉,墨泉是古代一大名泉,在故城東北一里許。泉形寬六丈,長十四丈,深丈余。另傳:墨泉之水流入河道,河中間有一涇渭分明的墨線一直六到今日的埝頭鄉東才散。
對外交通
瓦港公路從村域中間自南向北穿過進入連徐一級公路,路基寬16m,境內長845m。村域內部東西向呂莊南路和呂莊北路均為沙土路,南北向中心路為腳踏車道的水泥路。村內小路大部分為沙土路。產業與經濟情況
呂莊村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發展緩慢,效率較低。
呂莊村在農業生產上主要是發展種植業,穩定糧食生產,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合理調整糧經比例,增加經濟收入。全村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是經營園業,以種植蔬菜為主。
呂莊村工業基礎薄弱,發展速度緩慢。目前,有一個外商辦的開元玩具廠。
住宅建設現狀
由於歷史的原因加之布局不合理,顯得比較散亂。呂莊村的住宅以平房為主,瓦房次之,基本無草房和土房。建築平面多以矩形為主,基本上為13.5m*21m,大部分為一層高的建築。住宅均坐北朝南,最北面的房間以起居室(常兼餐室)、臥室為主,東側主要布置廚房和雜物間,最南側是入口空間、倉儲用房以及部分臥室。廁所與豬圈與主體建築分離。從2000年到2003年以磚木結構為主,2004年以後新建的住宅以磚混結構為主。居民住宅大多不上排、不上線,而且內部空閒地比較多,基本上占住宅用地面積的50%以上,造成土地的極大浪費。但是,遷並的廖莊在土地的利用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以兩戶為一個單元,減少了道路面積。目前,建設用地大約28.35公頃,人均建設用地161平方米。
公共建築建設
村中公共建築較少,只包含一個70年代建造的衛生保健室,面積為65平方米左右,村部辦公樓為80年代建造,建築面積為170平方米左右,商店是90年代建造的,面積大約為70平方米。原有的一個國小現已改為玩具廠。玩具廠占地11畝,是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加建。
基礎設施建設
給水:現居民飲用水非集中供水,兩個自然村居民飲用水皆取地下水,各戶備手壓井。農田澆灌用水水源主要來自新戴運河及十里長溝和藕湖河。
排水:排水設施不完善,主要以自然衝擊溝,明渠排水為主。
供電:全村用電來自瓦港線。
郵電:郵電架空電纜引自鎮區。
環境衛生與污染
生活區內有部分公廁,但是很簡陋。村內無垃圾收集點,無專職人員負責保潔工作。村莊內部排水無統一的排污系統,所有的污水就近排入水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小墨河正處於清淤階段。村內綠化較好,但無公共綠地建設。
優勢
1.呂莊村水資源、土地資源都比較豐富,農業經濟基礎較好。
2.呂莊村距新沂市區11.5公里,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瓦窯公路從村域中間穿過進入徐連一級公路,交通便利,這對搞好呂莊村的建設、加強呂莊村的對外聯繫,促進其經濟發展將起一定作用。
3.廖莊已經遷並至呂莊,村莊居民住宅布局比較集中,打破原有的地域界線,使得將來中心村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以及投入使用更有效率。並且,這也使得耕作半徑加大,使農業逐步向規模化、機械化方向發展。
4.村鎮幹部規劃意識較強,基礎較好,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迫切。
不足與建議
1.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設定垃圾收集點,將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收集,建立小型垃圾處理廠。村莊外部利用溝渠排水,就近排入水體。村莊內部採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直接排放,污水匯集至氧化塘內處理後,用於澆灌農田。力求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2.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功能明確的用地結構。合理安排住宅、村辦企業、公共設施和公益企業,力求作到單體建築美觀大方,群體建築和諧統一,逐步建成有地方風格的村莊。
3.道路規劃基礎較好,宜提高村內路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