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才紀念館

楊水才紀念館

許昌縣楊水才紀念館原名“楊水才光輝事跡展覽館”。2001年重建後更名為“許昌縣楊水才紀念館”,位於許昌縣桂村鄉水道楊村。占地面積20665平方米,建築面積925平方米,館名為著名書法家李鐸先生書寫。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楊水才紀念館 楊水才紀念館

許昌縣楊水才紀念館為展覽楊水才同志生平事跡的專題紀念館,位於許昌市以西20公里處的許昌縣桂村鄉水道楊村,本館始建於1969年,2001年恢復重建,2009年再次擴建,截止2013年12月,該館占地20665平方米,建築面積975平方米。館內為現代建築群體,該館先後被評定為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學生德育基地,國家AA紅色旅遊點,許昌市黨員幹部教育基地,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等,自2008年對外全部免費開放。

景區介紹

紀念館正門的磚路兩側各有1500多平方米的綠化區,其間鋪有鵝卵石“之”字型甬道,間植熱帶植物及北方花卉,四季常青,伴有鮮花,展廳前是楊水才全身漢白玉雕像,高4.1米,象徵楊水才同志走過的41年光輝歲月。雕像的北側就是占地800多平方米的主展廳和東西兩側的副展廳。以油畫、國畫、布景為主,配以楊水才同志生前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品全面展示了他艱苦奮鬥的一生。

紀念館西側不足百米處是楊水才同志墓地,旁邊有象徵“小車不倒只管推”革命精神的楊水才手推車雕像。前邊和左右是楊水才同志生前帶領民眾建成的桐樹路、花椒寨、柿子溝。墓地西側為見證英雄精神的幸福塘。這些遺蹟和勝景,與紀念館展廳相得益彰,形成了融教育性與觀賞性,英雄聖地與秀麗景色為一體的絢麗景區。在2009年擴建綠化的基礎上2011年我們又在楊水才墓地附近、廣場中心塑造了楊水才手推車的雕像,雕像底座長4米、寬1.2米、楊水才手推車人物像高2.9米,充分打造展現了楊水才生前帶領民眾挖塘治崗時的壯觀形象。

楊水才紀念館是一所英雄人物的專題紀念館,管理規範,服務周到,有廣闊的停車場和優美的接待室,常年對外免費開放,硬體設施良好,教育手段先進,講解員現場講解,將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傳達給每一位參觀者。還製作了專題片和精美彩頁供大家學習傳閱。每年參觀人員絡繹不絕,僅去年一年,就有35000多人前來參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小車不倒只管推”的崇高精神正潛移默化,深入每一位幹部民眾的心中。

楊水才紀念館正以嶄新的態度,積極改進和探索,努力使陳列展覽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打造紅色旅遊品牌。同時借鑑其他地方紀念館的工作經驗,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方式和手段,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提升紀念館的整體品位,使楊水才紀念館逐步形成聲、光、電為一體的現代化紀念館,進一步提高楊水才紀念館的社會效益。

人物簡介

楊水才同志1925年6月29日出生在河南省許昌縣桂村鄉水道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就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6歲隨母親討飯,12歲就在地主家當童工,是一個在苦水裡泡大的窮孩子。1949年元月楊水才同志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結束了苦難的生活。在部隊上,先後立大、小功各一次,榮獲“人民功臣”的光榮稱號。1950年11月,光榮復員,回到家鄉先後擔任了村農會武裝委員、互助組長、黨支部副書記等職,拒腐防變,被民眾稱為貧下中農的“鐵柱子”。1956年1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帶領民眾抗旱種麥,創建了“群井歸一,五龍上崗”的經驗;1963年他創辦了桂村農業中學並任校長,培養了大批新型農民。1970年第八期«紅旗»雜誌介紹了楊水才辦學的先進事跡,肯定了桂村農中的辦學方向;1964年他帶領民眾開挖幸福塘,建成了三級提灌,使水道楊村從此結束了乾旱的歷史;1965年他帶領民眾植樹5萬多棵,綠化了村莊和東西兩崗,還為周邊各村培訓嫁接技術人員1300多名。1966年12月4日,從早晨到深夜,在多種疾病的折磨下連續工作了18小時的楊水才,次日凌晨在重繪水道楊嶄新藍圖時,活活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