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湛若水(1466一1560)撰。為嘉靖七年(1528)湛若水官南京禮部侍郎時所進。體例略仿邱□《大學衍義補》,分為六格。計誠意格十七卷,分審幾、立志、謀慮、感應、儆戒、敬天、敬祖考、畏民八細目三百九十八則。正心格三卷八十四則。修身格九卷,分正威儀、慎言動、進德業三細目一百九十八則。齊家格十三卷,分謹妃匹、正嫡庶、事親長、養太子、嚴內外、恤孤幼、御臣妄七細目二百七十則。治國格十四卷,分事君使臣、立教興化、事長慈幼、使眾臨民、正朝廷、正百官、正萬民七細目三百二十九則。平天下格四十四卷。分公好惡、用人、理財三細目九百八十六則,其中用人又分學校、舉措、課功、任相、任將、六官六目,理財又分修虞衡,抑浮末、傷百工、屯田、馬政、漕運、勸課、禁奪時、省國費、慎賞賜、田租、薄斂、恤窮、賑濟十四目。大體雜引經書、諸儒及明代皇帝的“聖諭聖制”,附以湛若水自己的見解。內容廣泛,主旨在“明聖學”,為修身與治國、平天下提供借鑑。所以與邱□《大學衍義補》均受到統治者和學者的重視。《四庫全書總目》謂邱書“多徵引舊事,以為法戒之資;此書多引前言,以為講習之助。二書相輔而行,均於治道有裨益者也”。
有明嘉靖刊本、清《四庫全書》本等。
相關詞條
-
格物
格物,意為探究事物的道理糾正人的行為,“格”在此有“窮究”之意。《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格物致知,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概...
拼音 基本解釋 引證解釋 歷史解釋 發展歷史 -
格物致和
格物致和是漢語成語,釋義是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信息 傳說 -
中西醫匯通派
中西醫匯通派是受西方醫學影響而出現的融合中、西兩種醫學的流派。
-
格物致知
。【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所謂致知在格物者...六百三十七卷解釋如下:曰:“敢問‘致知在格物’何謂也?”曰:“物者萬物...。明末劉宗周就說:“格物之說,古今聚訟有七十二家!”而由劉宗周至今,又歷...
拼音 字詞本意 歷史觀點 來源 問題根源 -
陽明學
。其學問思辨,致知格物之說,雖亦未免沿襲之累,然其大本大原,斷非餘子所及...,繼而遍讀考亭(朱熹)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的格物說,然而當他用這種方法去進行個人的道德修養時,便發現無論是即物去窮理...
代表人物 時代背景 思想淵源 形成過程 思想體系 -
陽明學派
。朱熹的格物致如說強調知識在人的通德修養過程中的作用,忽視了人心在此一...,由於王陽明年輕時期曾一度篤信朱學的格物說,然而當他用這種方法去進行個人...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其《傳習錄》下說:"先儒解格物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
代表人物 崛起原因 學術主張 學派分化 日本陽明學派 -
心學
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陸九淵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那么他的良知也會出現錯誤,從而格物也會誤入歧途,為什麼...正確的良知,才能正確的格物。什麼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來達到一顆沒有私心物慾...
心學闡釋 陸王心學 王學七派 陽明左派 陽明心學 -
陸王心學
,是從曲解朱子的格物之說開始的。王陽明連續七日去“窮格”官署里的竹子,不想“勞...
概述 代表心學 代表人物 學說內容 朱陸之辯 -
湛若水
圖說》與《聖學格物通》。 相關史料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舉於鄉...大學衍義補,作格物通,上於朝,歷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南京俗尚侈靡,為定...寶訓有關君道者,此事從類疏解會釋,名格物通以進,獻《農桑頌》及西苑賦...
生平介紹 相關史料 家庭成員 朝廷褒獎 學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