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

根河[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
根河[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根河市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一個縣級市,是蒙古語“葛根高勒”的諧音,意為“清澈透明的河”。位於大興安嶺北段西坡,呼倫貝爾市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20°12´~122°55´,北緯50°20´~52°30´,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河市是中國最冷的城市,年平均氣溫-5.3℃,極端低溫-58℃,年封凍期210天以上 ,素有“中國冷極”之稱。 根河市東與鄂倫春自治旗為鄰,西與額爾古納市接壤,南連牙克石市,北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呼中區。南北直線距離最長240.4公里,東西直線距離最寬198.8公里,總面積2.001萬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根河市夜景 根河市夜景

根河所在區域最初見諸史籍的民族為東胡。東胡與匈奴同時興起於戰國末期(公元前3世紀),至漢初(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部眾逃散,其中主要的兩支分別逃至烏桓山和鮮卑山,從此便以烏桓族和鮮卑族出現於史冊。

三國、兩晉時期,大興安嶺東西皆為鮮卑人的轄區和勢力範圍。 北朝時期(公元386年至581年),大興安嶺以東分布著烏洛侯等室韋諸部。

隋朝時,在邊遠地區設立羈縻府、州予以管理。根河所在區域為室韋民族領地。

唐時期,在室韋地區設室韋都督府,並任命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為都督。今嫩江流域及大興安嶺內外均納入唐朝版圖。

7~8世紀,大興安嶺以西地區曾先後被突厥人和回紇人占領過,為突厥汗國和回紇東部邊地。9世紀末和10世紀初,嶺西地區逐漸成為烏古敵烈及塔塔兒人的駐地,大興安嶺嶺東地區成為契丹人的勢力範圍。

遼朝(907~1125年),是中國五代十國和宋朝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遼朝原名契丹,後改稱“遼”。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936年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後改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大興安嶺嶺東地區歸上京道東北路招討司管轄,大興安嶺嶺西歸烏古敵烈統軍司管轄。

金代,大興安嶺嶺東地區歸蒲與路管轄,大興安嶺嶺西地區歸東北路招討司所轄。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後,大興安嶺嶺西為其大弟弟拙赤·哈薩爾和二弟合赤溫·額勒赤、三弟貼木哥·斡赤斤及德薛禪家族的封地;大興安嶺嶺東地區後來也逐漸成為貼木哥·斡赤斤的封地。今黑山頭鎮古城遺址即拙赤·哈薩爾故都。

元代初期,呼倫貝爾地區仍為諸王封地。1288年至乃顏、哈丹叛亂平定後,諸王封地納入行省,大興安嶺嶺東地區劃入中書行省泰寧路、遼陽行省山北遼東路和黑水府達達路,大興安嶺嶺西地區劃入嶺北行省和林路。 明朝建立後,北元(蒙古汗國)退守蒙古草原,並以察哈爾部為宗主部繼續統治蒙古草原,呼倫貝爾為北元東境。1439~1454年,遷徙到呼倫貝爾的為蒙古族阿魯科爾沁、四子、烏拉特、茂明安四部。大興安嶺東麓為阿魯科爾沁部牧地,其餘三部牧地在大興安嶺以西直至尼布楚的廣闊草原上。

十五世紀初,明朝在邊境地區設定都司、衛所進行控制。呼倫貝爾地區由奴爾乾都司下設的一些衛所管轄。嶺東由布爾哈衛、阿倫衛等管轄,嶺西由斡難河衛、堅河衛、哈刺孩衛及海刺兒千戶所管轄,根河地區為堅河衛管轄。

1616年,後金建立。1630年和1633年,居住在呼倫貝爾地區的阿魯科爾沁、烏拉特、四子、茂明安部先後歸服後金。1635年前後,按照後金政權的指令,生活在大興安嶺嶺西地區的烏拉特、四子、茂明安三部陸續向西南遷移至烏蘭察布草原,阿魯科爾沁部前往赤峰市。

順治年間(1644—1661年),沙俄軍隊入侵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世代居住在那裡的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族人民被迫遷至黑龍江南岸的嫩江流域居住。為了加強管理,康熙年間,清政府將達斡爾人編為3個“扎蘭”,將鄂溫克人編為5個“阿巴”,直屬清中央政府藩院。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政府在嫩江西岸宜臥奇後屯設立布特哈總管衙門,設副都統總管。《中俄尼布楚議界條約》簽訂,確定額爾古納河東岸屬中國,西岸屬俄國。

雍正五年(1727年),沿額爾古納河設定18座卡倫,管理邊務和內政。雍正年間設呼倫貝爾副都統府。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吉拉林設治局,管理境內行政、邊務事宜,1912年廢。

1920年,設室韋縣和奇乾設治局。

1921年,奇乾設治局改奇乾縣。

1930年,室韋縣府由吉拉林遷至河塢(今蘇沁鄉)。

1932年12月,“滿洲國”民政部將室韋、奇乾二縣劃歸偽興安北省管轄。

1933年1月1日,“滿洲國”取消室韋縣和奇乾縣,改為辦事處。同年7月12日,將原室韋縣境劃為額爾古納左翼旗(習稱東額旗),旗公署設於奈勒穆圖(今三河鎮);將原奇乾縣境劃為額爾古納右翼旗,旗公署設于吉儒穆圖(今奇乾鄉)。

1945年8月9日,偽滿政權垮台。8月10日,蘇聯紅軍進駐三河街並成立了維持會。

1946年,經呼倫貝爾自治政府批准,成立了額爾古納左翼旗公署和額爾古納右翼旗公署。

1947年11月,中國共產黨派呼倫貝爾工作團進駐三河街。

1948年2月16日,經內蒙古自治政府批准,將額爾古納左、右翼兩旗合併為額爾古納旗。旗政府設在三河街(今額爾古納市三河鎮)。

隨著大興安嶺林區開發,根河鎮、好里堡鎮、得耳布爾鎮、金河鎮、牛耳河鎮於1955~1959年相繼成立,1961年8月以前由喜桂圖旗代管。1961年8月,額爾古納旗政府遷至根河鎮,接收了原喜桂圖旗代管的根河、好里堡、得耳布爾、金河、牛耳河5個鎮和阿龍山、滿歸2個地區。

1966年4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額爾古納旗,設額爾古納右旗和額爾古納左旗。額爾古納左旗政府設在根河鎮。

1969年8月1日,額爾古納左旗隨同呼倫貝爾盟劃入黑龍江省。1979年7月1日,額爾古納左旗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4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額爾古納左旗,設立根河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根河市小區 根河市小區

1966年,額爾古納左旗建立後,管轄根河鎮、好里堡鎮、得耳布爾鎮、金河鎮、牛耳河鎮和滿歸鄂溫克族鄉。

1968年,建阿龍山鎮、滿歸鎮,滿歸鎮與滿歸鄂溫克族鄉合一。

1973年,滿歸鎮與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分設,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政府遷至距滿歸鎮區北部17.5公里處的敖魯古雅。

1994年4月28日,成立根河市,行政區劃仍為原額爾古納左旗行政區劃。根河市下設好里堡鎮、得耳布爾鎮、金河鎮、牛耳河鎮、阿龍山鎮、滿歸鎮、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和中央路街道辦事處、河西街道辦事處、森工路街道辦事處。鄉鎮、街道辦事處轄112個居民委員會,811個居民小組。

2001年6月6日,撤消根河市牛耳河鎮,牛耳河鎮職能整體併入金河鎮,劃並後金河鎮土地面積5353平方公里。根河市下設5個鎮1個鄉3個辦事處。

2003年2月8日,變更根河市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面積及名稱。河西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由原3.2平方公里,調整為2.4平方公里;原中央路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河東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由1.98平方公里調整為2.0平方公里;原森工路街道辦事處更名為森工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由5.0平方公里調整為5.8平方公里。

2003年12月29日,將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整體向南遷至三車間,原行政區域面積1096平方公里劃歸滿歸鎮,滿歸鎮總面積變為3072.81平方公里。

2006年5月23日,根河市進行鄉鎮機構改革,將好里堡鎮、得耳布爾鎮分別變更為好里堡街道辦事處、得耳布爾街道辦事處。

2011年6月15日,根據自治區政府{內政字(2011)144號}檔案批覆,恢復得耳布爾鎮,恢復後全市轄4鎮1鄉4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金河鎮,阿龍山鎮,滿歸鎮,得耳布爾鎮,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好里堡辦事處、河東辦事處、河西辦事處、森工辦事處。

區劃詳情

全市轄4鎮1鄉4個街道辦事處,分別是金河鎮,阿龍山鎮,滿歸鎮,得耳布爾鎮,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好里堡街道辦事處、河東街道辦事處、河西街道辦事處、森工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根河市位於大興安嶺北段西坡,呼倫貝爾市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20°12´~122°55´,北緯50°20´~52°30´,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東以鄂倫春自治旗為鄰,西與額爾古納市接壤,南連牙克石市,北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呼中區。南北直線距離最長240.4公里,東西直線距離最寬198.8公里,總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 

氣候

根河市氣候屬寒溫帶濕潤型森林氣候,並具有大陸季風性氣候的某些特徵,特點是寒冷濕潤,冬長夏短,春秋相連,無霜期平均為90天。年平均氣溫-5.3°C,一月平均氣溫接近-30℃,縣級氣象台記錄極端最低氣溫為-51.5°С、氣象站記錄極端低溫為-58℃,七月平均氣溫18~20℃,但也曾出現高於35℃的高溫天氣。氣溫年較差47.4°C,日較差20°C,結凍期210天以上,境內遍布永凍層,個別地段30厘米以下即為永凍層。 根河市非中國最北端的縣級區劃,但海拔高於漠河市,因此氣溫低於“中國北極”——漠河。

水文

根河市境內河流眾多,縱橫交錯,水文地理屬於黑龍江流域。河長在20公里以上、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條,其中:二級支流2條,三級支流23條,四級支流12條;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大河流2條;流域面積1000~5000平方公里的中等河流2條,其餘流域面積均為1000平方公里以下小河流。境內地勢起伏較大,水蝕作用強烈,河谷較多,河網發育,缺乏形成湖泊的自然條件,湖水面積大於0.1平方公里的湖泊只有1個。

地形地貌

根河 根河
大興安嶺山地構成了根河地貌的總體。縱觀根河總體地形地貌,東北高、西南低。靜嶺是激流河與根河、得耳布爾河的分水嶺,嶺南和嶺北的地勢趨向不同。在靜嶺以南的根河流域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自東北根河上遊河源附近平頂山海拔1451米,沿根河河谷向西南至斯捷帕尼哈山海拔1174米,相對高差277米,根河順應其地勢呈東北-西南流向,出境後則向西流;靜嶺以北沿激流河谷至滿歸鎮呈狹長“高山盆地”態勢,地勢南高北低。自激流河左上源金河河源靜嶺附近海拔1252米,向北沿激流河谷至滿歸鎮海拔降至1110米,相對高差150米左右,激流河流向大致呈南-北流向,出根河境後轉向西南流。
根河海拔高度多在700~1300米,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峰奧科里堆山位於激流河東側阿龍山境內,海拔1530米,也是大興安嶺北部最高峰。其次較高山峰有位於西北部與額爾古納市交界處的阿拉齊山,海拔1421米;位於東南部的平頂山,海拔1451米。根河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00餘座,其特點是山脈綿緩,山頂平坦,各山頂之間高差不大。
從根河總體地形地勢看,具有古老的準平地面與渾圓形山體的特徵。一般比較平緩,河網發育,河谷開闊,相對高差在100~300米,地勢起伏相對較緩。

自然資源

根河市的榮譽 根河市的榮譽

根河市地處大興安嶺成礦帶和得耳布乾成礦帶交匯處,是得耳布乾成礦帶核心區,鉛鋅等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產主要有鉛、鋅、鐵、銀、鉬、銅、鈾等10餘種;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瑩石、大理石、珍珠岩、石墨、冰洲岩、白雲石礦等。截至2013年,根河市礦產普查勘探尚處於初始階段,初步掌握鉛鋅儲量約為2000萬噸,石灰石和白雲石儲量約為1.7億噸。

林業資源

根河市林木資源豐富,是國家和自治區木材主要產區,森林覆蓋率91.7%,森林面積174.5萬公頃,主要樹種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闊葉樹白樺和山楊等。

生物資源

根河市有“天然藥庫”之稱,野生植物資源3000多種,中草藥420種,野生漿果30多種,天然菌類114種。藥用植物儲量大、分布廣、質量好。野果有8科20屬30種,主要有越桔、篤斯越桔、山荊子、稠李等。野生動物有中華泥沙鴨、白鶴、馬鹿、棕熊等60餘種受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末,全市總人口153,257人,總戶數55,465戶。在總人口中,男性77,920人,女性75,337人,各占總人口數的50.84%和49.16%。其中,市區戶數22,600戶,市區人口61,613人。

民族

2013年末,全市共有19個民族,漢族人口134,888人,少數民族人口18,369人。其中,敖魯古雅使鹿鄂溫克族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目前僅有179人,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3億元,增長6.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22億元,完成了上級調整後的任務;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16.5億元,增長26.3%;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9.2億元,同比增長12.4%;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00元,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7億元,增長1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139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6.5億元,開復工率達到90%。非公經濟增加值預計完成19.8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6%。

第一產業

2011年根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146546.7萬元,同比增長15.9%;其增加值完成89766萬元,同比增長5.5%。
2011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2849公頃,比上年增加18公頃,同比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34公頃,比上年增加265公頃,同比增長16.9%;經濟作物油料播種面積699公頃,比上年減少394公頃,同比下降36.0%;蔬菜播種面積149公頃,比上年增加30公頃,同比增長25.2%。全2011年食總產量為5589噸,比上年增加629噸,同比增長12.7%;經濟作物產量903噸,比上年減少795噸,同比下降47.0%;蔬菜產量4235噸,比上年增加345噸,同比增長8.9%。
2011年根河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為23551頭(只),比上年減少2386頭(只),同比下降9.2%;全根河歷年度牲畜存欄總頭數18404頭(只),比上年增加1331頭(只),同比增長7.8%;奶類產量1338噸,比上年減少621噸,同比下降31.7%;肉類總產量2908噸,比上年增加143噸,同比增長5.2%;禽蛋產量661噸,比上年減少90噸,同比下降12.0%。

第二產業

2011年,根河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實現74547萬元,同比增長14.5%。根河14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36729.5萬元,同比增長27.2%。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實現產值23452.9萬元,同比增長55.8%,重工業實現產值113276.6萬元,同比增長22.5%。輕、重工業比重為17.2:82.8(總體為100)。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產值10026.0萬元,同比增長8.1%,股份制企業實現產值126703.5萬元,同比增長29.0%。

第三產業

2011年根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25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1%。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仍據主導地位,2011年實現零售額108530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86.4%;其次為住宿餐飲業,2011年實現零售額17070萬元,比上年增長25.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3.6%。
根河個體工商戶5817戶,比上年增加533戶,同比增長10.1%;從業人員13658人,比上年增長70.8%;註冊資金10874.66萬元,比上年增長22.2%。私營企業175戶,比上年增加19戶,同比增長12.2%;從業人員6002人,比上年下降5.0%;註冊資金33227.7萬元,比上年增長20.8%。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根河有普通中學校8所,其中:初級中學5所,高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中學2所。2011年普通中學畢業生2112人,比上年下降7.0%;招生數1697人,比上年增長1.7%;在校生4961人,比上年下降10.9%,擁有教職工數1207人,其中:專任教師770人。年末根河有中等職業學校1所,畢業生25人,招生11人,在校生36人,擁有教職工數57人,其中:專任教師45人。根河擁有國小校7所,國小畢業生907人,比上年下降15.0%;國小招生468人,比上年下降18.2%;國小在校生3945人,比上年下降13.1%,擁有教職工數1185人,其中:專職教師791人。年末根河有幼稚園10所,在園幼兒數1416人,比上年下降11.7%,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擁有教職工數273人,其中:專任教師162人。根河共擁有教職工2722人,其中:專任教師1768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根河申報國家星火計畫項目一項,申報自治區項目兩項,申報呼倫貝爾市項目一個。年內根河《天然林下有機黑木耳開發科技示範與推廣》、《藍莓優良品種選育及育種研究》和《科技平台建設》三個項目分別被納入國家、自治區和呼倫貝爾科技計畫項目中,爭取項目資金55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根河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組織各類文藝演出141場。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5個。年末電影放映單位1個,2011年電影放映累計400場。根河擁有廣播電台1座,有線電視台1座,電視轉播台和差轉台6座;有線電視用戶1.35萬戶;電視人口覆蓋率85.81%;廣播人口覆蓋率90.28%。共有熟皮子技藝、鹿哨製作技藝、口弦琴製作技藝三項鄂溫克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自治區級保護名錄。

醫療事業

2011年根河醫療衛生機構共有78個(含個體診所),其中:綜合醫院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5個,衛生院6個,門診部7個,疾病防治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監督所(站)5個,采供血機構1個,個體診所48個。年末根河衛生機構實有床位631張,人員數138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112人。

體育事業

2011年根河共有體育場館14個,2011年共舉辦各類體育比賽10次。在各類體育比賽中根河再創佳績。在全區第四屆中學生速滑錦標賽中根河榮獲女子1000米第一名、500米第四名的成績;在呼倫貝爾市“春茗杯”小學生桌球比賽中取得男團第一、女團第二的成績;成功舉辦了呼倫貝爾市第三屆桌球俱樂部聯賽,在比賽中獲得男團第二、女團第三的成績。

旅遊景區

根河主要景觀區(點)有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AAAA)、 敖魯古雅使鹿部落(AAA)、 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AAA)、奧克里堆山、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頂山原始森林旅遊區、景觀路原始森林景觀區、烏力庫瑪森林風景區、約安里觀鳥區、鹿鳴山風景區、碧波山風景區、激流河河谷、姑子廟景觀區等。

文化習俗

斯特若衣查節

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獵民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6月10日。歷史上,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獵民移居到額爾古納河對岸的普克羅夫村才過這個節日。以後改在珠爾乾屯的阿巴河旁。每年過節前的六七天,召開鄂溫克獵民大會,由各氏族的頭人匯報本氏族的人員及狩獵情況。節日期間,人們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交換獵品,有的氏族之間還會聯姻,很多安達喜歡這時候來到阿巴河邊,用馬隊帶來槍枝,子彈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等待獵民換取。有的時候,烏力楞與烏力楞之間,也會進行獵品交換,比如馴鹿少的部落,會用自己的獵品換取馴鹿多的部落的馴鹿。

瑟賓節

瑟賓節,是鄂溫克旗古老而傳統的節日,意為歡樂和祥和。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溫克獵民,在極其嚴酷的條件下,頑強地生存,努力創造歡樂祥和、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為了振奮精神,鼓舞鬥志,逐漸形成了一些集會活動的形式,如"瑟賓節"就是其中的一個。

馴鹿 文化節

馴鹿文化節是敖魯古雅鄉獨有節日,每年6月舉行,主要內容包括在"馴鹿王"評比活動,民族服飾表演;青年獵民搭建撮羅子和鋸木頭比賽。
敖魯古雅鄂溫克獵民鄉是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也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2003年,他們離開了世代居住的大山,搬遷至根河市近郊的新址,開始融入現代生活。2005年,當地政府在敖魯古雅獵民鄉舉行了首屆"使鹿部落文化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