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核醫學](/img/b/35b/nBnauM3X4AzM0EzMzczN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3c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起源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Becquerel發現鈾的放射性,第一次認識到放射現象(在研究鈾鹽時,發現鈾能使附近包在紙包的感光膠片感光,由此斷定鈾能不斷地自發地放射出某種看不見的、穿透力強的射線)。
內容
![核醫學](/img/a/4d4/nBnauM3X3QzM3IDM3IDO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yg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實驗核醫學(experimentalnuclearmedicine)和臨床核醫學(clinicalnuclearmedicine)兩部份。實驗核醫學利用核技術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和物質變化規律,已廣泛套用於醫學基礎理論研究,其內容主要包括核衰變測量、標記、示蹤、體外放射分析、活化分析和放射自顯影等。臨床核醫學是利用開放型放射性核素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臨床醫學學科,由診斷和治療兩部分組成。診斷核醫學包括以臟器顯像和功能測定為主要內容的體內(invivo)診斷法和以體外放射分析為主要內容的體外(invitro)診斷法;治療核醫學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髮射的核射線對病變進行高度集中照射治療。
研究
![相關書籍](/img/6/da2/nBnauM3XyEDMyMDMwgzN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4c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定義
核醫學:heyixue;NuclearMedicine;?????(nuclearmedicine)是一門研究核素和核射線在醫學中的套用及生物醫學理論的學科。
套用
![鑑定證書](/img/7/bcd/nBnauM3X2QzNyATOygzN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4c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原理
![核醫學](/img/7/3db/nBnauM3XyUDM1MDM4gzN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4c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①藥物在胃腸道或注射部位的吸收;
②藥物排出的途徑及速度;
③藥物在體內的轉變,包括代謝產物的數目、性質和排出率;
④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在器官中或亞細胞結構內的濃集和穿透情況;
⑤確定藥物的“活性”代謝產物,並評價其藥理作用。例如,可以用小動物整體切片的放射自顯影技術,觀察標記藥物在整個動物的各個組織器官中的定位和時相變化。
藥物活性
常用放射性試劑在體內的轉移,轉變情況作為某種生理、生化功能的指標,觀察藥物對該指標的影響,以評價藥物的藥理活性。例如,可用放射性磷在患佝僂病大鼠骨骼中的沉積量,測定維生素D的強度;Rb被心肌攝取的程度反映冠狀動脈血流量,並初步篩選可能用於治療冠心病的藥物等。
藥物分析
競爭放射分析是定量監測血中藥物濃度的可靠方法,既可發現患者有否服用毒性藥物,又可保證冶療中有效而又安全地用藥。也可用同位素稀釋法測定殺蟲藥、抗菌素或其他藥物在某批產品中的準確含量。
輻射消毒
大Co源的γ射線, 或電子直線加速器的高能電子束,都有殺死微生物的效應,都可用於輻射消毒。輻射消毒無須加熱,故又稱為“冷消毒”。許多不耐熱的藥品,如抗菌素、激素、酶製劑、抗凝劑、血漿、維生素、固醇類、咖啡因、嗎啡、一些眼藥膏等,最好用輻射消毒。另一種方法是將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加到針劑中,進行內部照射,以達到消毒的目的。
圖書信息
![核醫學](/img/2/2b4/nBnauM3XyIDMwIjM0kzN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5c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學
作 者:王伯岺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6月22日
ISBN:9787030196200
開本:16開
定價:49.80元
內容簡介
1.結合臨床,醫學生必須掌握簡單的核物理知識2.結合臨床,醫學生必須掌握核醫學的基礎知識。3.結合臨床,醫學生必須掌握的電離輻射的基礎知識和防護知識4.免疫競爭分析技術,包括非放免技術。5.全身各系統顯像。6.正電子核素顯像。7.核素治療,包括目前已經成熟的方法。
教材信息
第八版
![核醫學第八版](/img/a/fc3/nBnauM3X2ATM2EDN4kzN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5c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3-1
版次:8頁數:309字數:578000
印刷時間:2013-3-1開本:大16開紙張:膠版紙
印次:1ISBN:9787117171984包裝:平裝
第七版
![核醫學第7版](/img/1/368/nBnauM3XzQTM0MDMzADO0MDM0UTMxQTNzQjM0QTNwAzMxAzLwg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作者:李少林、王榮福主編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7117101981
出版時間:2008-6
書籍類別:R·10199
開本:16
內容簡介
新編第7版《核醫學》教材力求能反映新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改革的成果,能反映核醫學的發展和前沿,要能夠適應新世紀全球經濟發展和學科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挑戰以及新教育思想的需要,本套教材編寫中還注意對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醫學生運用核醫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打下基礎。
同時,第7版《核醫學》還堅持衛生部臨床醫學統編教材的優良傳統和編寫風格,體現本套教材的延續性。
在本書的相關章節中,增加了比較影像學內容。儘量採用PET/CT,SPECT/CT融合圖或在核醫學顯像圖中增加CT、MRI、X線片。正文中也增加了對比分析CT、MRI、X線片對該系統疾病診斷中的主要特點、意義以及和PET、SPECT配合的意義。
在部分章節中嘗試編寫適應PBL教學的教材。以問題為中心,以疾病為中心,以PET或SPECT為中心,採取多種形式融人本書中,一步步引出核醫學檢查或治療的必須、優勢、原理、方法、臨床套用價值評價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學科內容和特點
第二節 核醫學的發展
第三節 怎樣學習核醫學
第一章 核物理
第一節 原子結構
一、同位素、核素、同質異能素
二、穩定性與放射性核素
第二節 放射性衰變
一、核衰變類型
二、核衰變規律
第三節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一、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二、光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 儀器
第一節 核探測儀器的基本原理
一、核探測儀器的基本原理
二、體外樣本測量儀器及輻射防護儀器
第二節 Y照相機、
一、Y照相機基本結構
二、Y照相機工作原理
第三節 SPECT及雙探頭符合探測
一、SPECT基本結構
二、SPECT工作原理
三、SPECT成像特點
四、SPECT數據採集和斷層圖像重建
五、雙探頭符合探測
第四節 PET、PET/CT及圖像融合技術
一、PET基本結構及原理
二、PET/CT及圖像融合技術
三、小動物PET
第五節 臟器功能測定儀器
一、甲狀腺功能測定儀
二、腎圖儀
三、多功能儀
第三章 放射性藥物.
第一節 放射性藥物的概念、分類及特點
第二節 診斷用放射性藥物
第三節 治療用放射性藥物
第四節 PET放射性藥物
第五節 放射性藥物中的核素來源
第六節 放射性藥物的質量控制
第四章 輻射防護.
第一節 輻射劑量單位
一、照射量
二、吸收劑量
三、當量劑量
第二節 作用於人體的放射源
一、天然本底輻射
二、醫療照射
三、其他人工輻射
第三節 放射線對人體的影響
一、確定性效應和隨機效應
二、輻射損傷的化學基礎
第四節 輻射防護的原則和措施
一、輻射防護的原則
二、外照射防護措施
三、內照射防護
第五節 核醫學工作人員和患者受輻射劑量比較
一、臨床核醫學檢查受照劑量與其他臨床檢查項目比較二、臨床核醫學檢查受照劑量與天然本底輻射比較
三、核醫學工作人員所受的輻射劑量分析
第六節 核醫學診斷的醫療照射指導水平
第五章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與顯像.
第一節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的原理與特點
一、示蹤原理
二、方法學特點
三、主要類型及其特點
第二節 放射性核素顯像
一、方法學原理
二、顯像類型與特點
三、圖像分析要點
四、放射性核素顯像特點
第六章 體外分析
第七章 內分泌系統
第八章 必血管系統
第九章 神經系統
第十章 呼吸系統
第十一章 骨骼系統
第十二章 腫瘤顯像
第十三章 炎症顯像
第十四章 消化系統
第十五章 泌尿系統
第十六章 血液和淋巴顯像
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