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核桃小吉丁
拉丁學名Agrilus lewisiellus Kere
綱昆蟲綱
目鞘翅目
科吉丁甲科
主要危害作物
主要危害核桃。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7 mm,體黑色具金屬光澤,頭小且中央具縱溝,複眼大,黑色。觸角鋸齒狀。頭、胸背面及鞘翅上密布刻點,排列為不規則條紋。前胸背板中間隆起,兩邊稍延長。
卵扁圓形,長1.4~1.5 mm,初白色,後變黑色。
幼蟲老熟體長約17 mm,乳白扁平狀。頭黑褐色,明顯縮入前胸內,前胸膨大,中、後胸較小,腹部10節略似,腹端具 1對褐色尾刺。
![形態特徵<a name="ref_[1]"></a>](/img/2/f1a/nBnauM3X0YTMwMjN2MjM5IDN0MTMwkDN5kTMwADMwAjMxAzLzI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形態特徵
體黃褐約5 mm,近羽化時為黑色。
生物學特性及發生消長規律
此蟲1年發生l代,以老熟幼蟲在受害枝的本質部蛹室內越冬。次年4月中旬核桃展葉期開始化蛹,盛期在4月底至5月初,6月底結束。蛹期約2 d左右。成蟲期為5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期為5月下旬至6月初,成蟲羽化出室經13 d左右的取食後開始產卵,卵出現期一般為6月上旬至7月旬。成蟲壽命約40 d左右,卵期約10 d左右。6月中旬至8月旬為幼蟲孵化期,幼蟲期達8個月左右。成蟲羽化後在蛹室內停留約5 d左右。成蟲喜自天活動:產卵需較高的溫度與強光, 卵散產於葉痕附近及葉痕上,間或產在大樹粗枝的光皮和幼樹上。以膛外枝、葉痕處卵較多。7~8月被害枝的葉片發黃脫落,次年不發芽而枯死。幼蟲可危害1~6年生枝條,但以2~3年受害較重。受害活枝中很少有幼蟲越冬,即使有也幾乎越冬後死亡。自月下旬後,老熟幼蟲多食入乾枯枝中的木質部內做蛹室過冬。至10月底幼蟲全部進入越冬。
防治方法
1.幼蟲期防治。春季發芽前或秋季落葉期,在被害表皮處塗煤敵液(煤油1 000混入50g80%敵敵畏乳油即成),防效在90%以上。
![核桃小吉丁為害狀<a name="ref_[2]"></a>](/img/d/bf0/nBnauM3X0ITM5QjN2MjM5IDN0MTMwkDN5kTMwADMwAjMxAzLzI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核桃小吉丁為害狀
3.成蟲羽前鋸掉並燒被害枯枝死樹。
4.加強檢疫工作。對帶蟲砧木、苗子或接穗應在25~26℃,每立方米用16 g的氰化鈉室內密閉約l h,作熏蒸處理。
地理分布
布于山西、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