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栗木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東北部,距恭城縣城38公里。位於東經110°55′,北緯24°55′之間。鎮區東鄰龍虎鄉、觀音鄉,南接嘉會鄉,西邊與靈川大境鄉交界,北與灌陽縣洞井鄉接壤 。是恭城縣第二大鎮(僅次於恭城鎮)。
地圖
行政區劃
全鎮行政管轄面積277平方公里,下轄苔塘、上梘、馬路橋、大營、石頭、上宅、栗木、大合、大梘、高嶺、五福、建安、六嶺、常家、良溪、上灌、泉會、栗木街等18個村民委員會(含栗木街道委員會),全鎮人口約42025人(不含栗礦管委會66587人) [2010年]。
地理環境
栗木鎮屬丘陵地區,總面積277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積 5.2萬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濕冬乾,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多,熱量足,雨量充沛。境內的東、西兩側為山嶺,中間為恭城河河谷地帶,有成片的沖積平地。盛產稻穀,為自治區商品糧基地鄉鎮之一。
自然資源
境內物產盛多,礦產資源豐富:主要金屬礦藏有鎢、錫、鉭、鈮、鉛、鋅等, 其中鉭、鈮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探明儲藏量居全國第二位;主要非金屬礦種有方解石、高嶺土、氟矽礦等。
1)錫、鎢
栗木礦區的錫礦和鎢礦多為共生礦,並含鉭、鈮、銅、銣、鉿等元素。目前已探明儲量金屬錫鎢8.82萬噸。礦區周圍及大歧嶺、青龍首一帶亦有錫鎢礦,初步探明工業儲量1350噸。
(2)鉭、鈮
與鎢錫礦共生。
(3)鉛、鋅
栗木鎮金竹源鉛鋅礦床有遠景礦石量17萬噸;栗木鎮的五指山、龍壘、萬壽坪等地均有鉛鋅礦藏,儲量未明。
經濟概況
2004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 13746萬元,財政收入 283.96萬元。境內有骨幹企業 栗木水泥預製構建製品廠,編織袋廠,鑫龍公司,聯聚化工礦粉有限責任公司和自治區大型企業栗木鉭鈮有限責任公司。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產西紅柿、檳榔芋、花生、紅瓜子,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橙、月柿等名特優產品,目前水果種植面積7.3萬畝,無公害水果種植面積5.5萬畝,水果年總產量3.8萬噸,建立 石頭、 上宅、 良溪等橙類種植基地1000多畝,水果產量大,品質優,屬於恭城縣水果生產基地之一。同時創建了上宅江家等8個養殖小區,形成了 苔塘—栗木—六嶺由北至南長約10公里的瘦肉型豬、品改黃牛養殖示範帶 。
2012年,恭城縣新建和續建各類生產示範基地125個,示範面積1796.63公頃。其中:栗木鎮萬畝水稻高產創建基地,面積815.3公頃。栗木鎮上灌村超級稻高產示範基地,面積10.4公頃。
2012年5月,栗木鎮建安村藍家屯進行農村沼氣“全託管”服務試點。沼氣“全託管”服務是一種協定委託式管理,主要是對已建有的沼氣池進行統一維護管理,通過市場運作,將沼氣池運營、管理與供氣服務全部“託付”給沼氣服務網點或沼氣服務公司操作,解決沼氣使用後續服務難題,以提高沼氣入戶率、使用率和綜合利用率。為使沼氣“全託管”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廣西確定10 個縣10 個村作為沼氣“全託管”服務模式開展試點,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鎮建安村蘭家屯是其中試點之一。“全託管”服務的主要內容:一是維修沼氣池、更換管道、開關總成盒、脫硫器、灶具等,使沼氣能正常運轉;二是大出料,使沼氣有效容積最大化;三是平時進行補充發酵原料及其它管理,保證農戶有沼氣使用,解決一日三餐生活用能;四是安裝磁卡沼氣流量表,實行計價用氣,每立方米沼氣收取1.5元;五是簽訂服務契約,使農村沼氣服務管理走上專業化、市場化,發揮沼氣效益最大化。
恭城縣政府在在栗木鎮建立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試點。
截至2012年末,栗木鎮餐飲、賓館服務業有30多家;批發零售網點有1000多家。
生態農業
1999年以來,栗木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區黨委七屆六次全會精神,根據縣委、縣政府布置的農村經濟工作,著眼本鎮實際情況明確提出了“以畜牧業發展為突破口,帶動農業結構調整良性循環化”的工作思路。全鎮在狠抓生豬“二改三品種更新換代的基礎上,率先提出投資近50萬元建起六嶺瘦肉型種豬規模養殖示範場,早已購進杜洛爽和大約克種公豬各1 頭,純種長白豬母本20 頭,長大或大長二元雜交豬母本81頭。在大合村建起”公司+農戶“模式模式的養雞示範場,年計畫出售20多萬羽土雞。20 多戶在嶺坡放養的5萬多羽土雞,已開始投放市場。實施“南方草山草坡食物養殖項目”,改良牛、羊品種、擴大肉牛、羊的飼養量。76戶示範戶,飼養種牛140頭,種羊3750隻。
畜牧業改良農民獲實惠多,必然使畜牧業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此,必須搞好各項產業結構的調整。思路清晰的栗木鎮黨政領導在抓好荒塘、大營300畝地膜玉米粉示範點的同時,全年種植優質雜交玉米1.2萬畝,保證畜禽飼料的供應。調整出6000畝水田種植檳榔芋等優質蔬菜,全面推廣“兩系”優質谷種植,全鎮“兩系”水稻占早稻種植面積的82%. ,基本完成水稻生產的“三改二”的目標。水果發展重點以發展恭城沙田柚為主,形成了栗木特色,去冬今春新種沙田柚2000多畝,形成萬畝沙田柚連片生產基地,公路兩旁成了綠色長廊。
畜牧業的改良和發展, 促使沼氣池掀起熱潮,全鎮沼氣池入戶率達73%以上,滿山遍野的水果又成了生態果或無公害的水果。
栗木鎮黨委、政府不余遺力地將“生態農業發展良性循環化”,這把科技鎖匙交給全鎮農民之後,伴隨著畜牧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帶動了飼料加工等小型加工的發展和鄉鎮企業在畜禽加工、水果加工等方面的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民進入小康,財政顯著增收。2014年該鎮被評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石頭村、建安村被評為桂林市生態村。各項工作的有力推進,為全鎮進入“生態鄉村”建設階段打下了堅實基礎 。
社會事業
該鎮交通便捷, 全沙二級公路(全州-平樂沙子鎮)縱貫全鎮,以此為主骨架的公路網路四通八達,連通桂林、梧州、全州及湖南省的江永、道縣等地,並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電力、通訊設施完善,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閉路電視、通電話,郵政、電信業務一應俱全。
栗木鎮科教文衛事業蓬勃發展,有中學3所(2007年後只有2所,即栗木鎮初級中學、栗木中學)、國小17所,中心衛生院1所,文體活動中心球場12個。該鎮多次被評為 桂林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鄉鎮, 自治區級文明衛生鎮等稱號。
2012年,栗木鎮的良溪村、苔塘村、大梘村、栗木村、常家村獲 桂林市生態村稱號;
2012年,栗木鎮的栗木村老年協會獲 自治區級示範性基層老年協會榮譽稱號;
2012年,栗木國小被確定為 2012年市級15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創建項目之一。
歷史文化
栗木鎮始建於宋朝初年,是千年文明古鎮。
1991年5月, 恭城瑤族自治縣栗木鎮 陀塘村一處山茶林嶺上發現一座古代墓葬, 出土了11 件文物。
墓葬所處的山茶林嶺位於陀塘村國小東北20 米的黃泥土崗上, 南至縣城約48 公里, 北距栗木鎮7 公里。嶺上約60平方米的範圍內分布有10 多座大小不等的封土堆, 是一處古墓群, 此次發現的墓葬位於墓區的南面。
(1)墓葬形制
經調查, 此墓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 方向100度, 墓坑長3米、寬1.5米、深2.25米。墓內填紅黃色土, 葬具已腐朽, 隨葬品大部分放在墓坑西北部, 最底層有厚約4 厘米的黑灰堆積。根據殘存遺蹟, 可斷定此墓為單人仰身直肢葬。
(2)隨葬器物
墓內出土器物共11件, 均為陶器。皆為棕紅陶, 火候較高, 質地堅硬, 大部分為輪制。器表多施有綠釉, 但出土時已全部剝落。
陶器和青瓷器,在漢代至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廣西地區常見的生活用品,特別在桂北一帶分布範圍廣泛,這裡是古代廣西與中原地區交往的咽喉要道。恭城地處桂北,交通便利,其古代文化受到了中原地區的深刻影響從陀塘村這座墓葬的結構、隨葬器物的形制和組合等方面看,顯示出西漢後期至東漢前期的時代特點比較明顯。
風景名勝
在栗木鎮 五福村,非常平整的一片土地上生長著占地300餘畝的原始生態林,林園中有多種珍貴的樹種,常年鬱鬱蔥蔥,非常茂盛,開發建設後成為人們休閒避暑的森林樂園。用地範圍8平方公里。
栗木鎮常家村常家屯位於湘桂古水道(今恭城河,古名樂川水,又名茶江)上。距離S201省道2公里,背靠寨子嶺,前有龍虎河,右邊是栗木河,兩河在村前往南百米處交匯,村後是一大片肥沃的良田。當水勢急流而下的龍虎河在常家遇到寨子嶺以後,水流速度減緩,從而形成了常家村前一大片沖積平地,也造就了村前水位的深度,為大型貨船通行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成就了常家的繁華。村中古建築大部分屬清朝時期所建,屬青磚結構古建築,已有千年歷史、文化厚重。建築範圍1.5平方公里。
石頭村位於栗木鎮 栗觀公路(栗木鎮-觀音鄉)邊,距鎮政府駐地約6公里,全屯55戶共267人,以田氏家族,曾在清朝出過兩名舉人而聞名,至今村中仍保存著光緒三十一年(1906年)的涼亭與古民居及栓馬石柱,反映著當時田氏家族顯赫的地位。該村自然生態優越,四季林木鬱鬱蔥蔥,流水潺潺,一道清渠繞村而過,是一個山環水繞的風水寶地。用地範圍6平方公里。
著名人物
歐陽豹(1811.04.27-1854),清朝道光年間癸已科會試第六名武進士。生於清嘉慶十六年三月初五(公元1811年04月27日),歿於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享年44歲。廣西恭城縣栗木鎮大合村人。恭城的習武之風源遠流長,數百年來民間多尚武,有“ 武術之鄉”的美譽。清以前,縣城城郊就辟有跑馬場,為武生們練習騎射演練的場所。城裡的太和街、吉祥街,留有從街道通往跑馬場的通道“大馬巷”和“小馬巷”。縣城的昭忠祠曾開設武館,聘請名師授武。在冷兵器為主要武器的時代,瑤鄉各地有“瑤拳”和“平地拳”流傳,師承南北少林拳路。歷代拳師、武林高手層出不窮,而尤以栗木鎮大合村的武進士歐陽豹聲名遠播。1957年,《廣西青年報》曾報導其人其事,稱其“ 為廣西增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