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釋名】李時珍說:柿,樹高葉大,圓而有光澤。四月開黃白色小花。結的果實為青綠色,**月才成熟。生柿收藏後自行變紅的,叫烘柿;曬乾的叫白柿,用火熏乾的叫烏柿;水泡儲藏的叫酸柿。柿有核呈扁狀,像木鱉子仁而堅硬。柿根很牢固,叫做柿盤。
字詞釋義
部首:木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SYMH
五筆98:SYMH
倉頡:DYLB
筆順編號:123441252
四角號碼:409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7FF
異體字:枾
漢字首尾分解:木市
漢字部件分解:木市
筆順讀寫:橫豎撇點點橫豎橫折鉤豎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木市
漢字部件分解: 木亠巾
筆順編號: 123441252
筆順讀寫: 橫豎撇捺捺橫豎折豎
基本字義
1.落葉喬木,果實為扁圓形或圓椎形漿果,黃或橙紅色,可食:~子。~餅。~霜。
詳細字義
〈名〉
1.柿樹 [persimmon]
2.柿樹屬落葉喬木,品種很多,葉子橢圓形或倒卵形,背面有絨毛,花黃白色。結漿果,扁圓形或圓錐形,橙黃色或紅色,可以吃。如:柿葉(柿樹的葉子)
3.這種植物的果實。如:柿糕(用糯米和乾柿製成的一種食品)
常用詞組
1.柿餅 shìbǐng [dired persimmon] 柿子晾乾壓扁而成的餅狀食品
2.柿子 shìzi [persimmon] 柿樹結的果實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正字通》同。○按世俗作果名,音士者,非。
說文解字
【卷六】【木部】柿
赤實果。從木市聲。鉏里切
說文解字注
(拔)擢也。從手。犮聲。蒲八切。十五部。
柿的書法
柿的書法
漢英互譯
◎ 柿 persimmon
方言集匯
◎ 粵語:ci2 ci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sii5 se2 [東莞腔] se2 [海陸豐腔] shi6 [ki6] sai3 se2 [梅州腔] sai3 se1 se2 se5 [寶安腔] se2 [客語拼音字彙] ci4 se2 si4 [台灣四縣腔] si5 [ki5] sai3 se2
◎ 潮州話:sai6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柿 | 秭 | 之 | 士 | zrɯʔ | 見禮記,柹字注俗作柿(手冊直代柹列)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拔 | 伐 | 房越 | 並 | 月合 | 月 | 入聲 | 三等 | 合口 | 元 | 臻 | 入十月 | bʱi̯wɐt | bĭwɐt | biuɐt | biuɐt | bʉɐt | bʷiɐt | buat | fa2 | byat | bvat | 爾雅雲拔龍葛也似葛蔓生葉細莖赤也 |
拔 | 跋 | 蒲撥 | 並 | 末 | 末 | 入聲 | 一等 | 合口 | 桓 | 山 | 入十三末 | bʱuɑt | buɑt | buɑt | buɑt | buɑt | bʷɑt | bwat | bo2 | buat | buat | 回拔又虜複姓三氏後魏有都督拔略昶出賀拔勝傳又有夏州剌史拔也惡蚝官氏志有柯拔氏又虜三字姓後魏書拔列蘭氏 |
拔 | 拔 | 蒲八 | 並 | 鎋開 | 鎋 | 入聲 | 二等 | 開口 | 山 | 山 | 入十五鎋 | bʱat | bæt | bɛt | bæt | bɣɛt | bɯæt | bəɨt | ba2 | bret | baet | 拔擢又盡也蒲八切又蒲撥切三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修正) |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修正) | 音譯(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柿 | ꡄꡜꡞ | cʰi | dʐʅ | 上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柿 | 是 | 審 | 支思開 | 支思 | 去聲 | 開口呼 | ʂɿ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柿 | 侍 | 時吏 | 二寘 | 支 | 去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拔 | 拔 | 幫 | 發 |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 陽入 | 抽也擢次而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