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他同埃及首相穆斯塔·法霍米的女兒結婚後,遂進入上層而宦途通達,歷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立法議會副議長。但他由於同英國和埃及的統治者的矛盾而丟了官。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在埃及實行殖民保護制度以後,他的民族主義思想有了飛躍發展。他認為,在政治上埃及必須脫離英國而獨立,經濟上必須自主,在此前提下,英軍可以駐在蘇伊士運河區。他的這個立場,得到了當時的兩個民族政黨(民族黨和祖國黨)的支持。
大事記
1882年參加阿拉比領導的抗英戰爭,失敗後被捕監禁。
1906—1912年先後任教育部長、法務部長。
1914年當選為立法會議副議長。1918年率代表團赴英談判,要求完全獨立,並起草《民族要求憲章》,組成華夫脫黨。
1919年被流放馬爾他島,4月獲釋,赴巴黎向列強呼籲。
1920年7月又率代表團赴倫敦談判,無結果。
1921年12月再次被捕,流放塞席爾群島。
1923年獲釋。同年華夫脫黨在第一次國會選舉中獲勝,出任總理。任內,用直接選舉代替兩級選舉,並與英國談判英軍撤退和蘇伊士運河等問題。因拒絕接受喪權辱國條件,11月被迫辭職。
柴魯夫與華夫脫運動
1919年3月,埃及古都開羅突然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人民起義。成千上萬的大學生、教師和其他知識分子,手執國旗、小旗、橫幅,高呼“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等口號,結隊湧上街頭,抗議英國殖民者的殘酷統治。飽受殖民壓迫痛苦的工人、農民也紛紛加入遊行隊伍,支持學生們的反英鬥爭。於是,學生罷課、教師罷教、工人罷工、商人罷業,整個開羅變成了百業蕭條的死城。英國殖民者驚恐萬狀,派出警察、憲兵武裝彈壓。開羅人民也針鋒相對,在街頭築街壘、設路障,手持棍棒、石塊,與殖民者英勇搏鬥,有三千人死於街壘戰,包括手執國旗的兒童。美麗的開羅一時腥風血雨,陷入恐怖之中。
埃及位於東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近代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行省。1882年,埃及人民奮起反抗土耳其人統治,勝利在即。這時,英國殖民者乘機出兵亞歷山大港,鎮壓了埃及革命,取代土耳其人控制了埃及。1914年,英國又在埃及實行戰時戒嚴,宣布埃及為英國保護國。英國還控制了埃及經濟命脈,使這個國家成為英國的原料供應地。在外國資本壓迫下,埃及民族工業發展艱難。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更使人民苦不堪言。戰爭時期,埃及又成為英國的軍事行動基地。英國按低於國際市場三倍的價格收購埃及的棉花,強征50萬埃及人到英國掘戰壕、修道路。戰爭結束後,英國食言而肥,不肯履行1914年作出的一俟戰爭結束,就給予埃及獨立的諾言。
然而,埃及社會面貌這時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戰爭期間,由於外國商品輸入大量減少,埃及民族工業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要求更多的發展機會。工人階級隊伍已經壯大。這一切,為新的民族民主革命準備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埃及人民推出了自己的革命領袖柴魯爾。
柴魯爾出身於埃及一個伊斯蘭教主家庭,青年時代學習法律,參加過1882年的反英起義,出任過埃及教育部長、法務部長和立法會議副議長,是第一個成為政府部長的埃及當地人。他具有為祖國效勞的優秀品質,在人民中擁有崇高威望。在柴魯爾領導下,埃及人民掀起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高潮。
1918年11月13日,即德國代表在康邊森林簽字投降的第三天,柴魯爾率領一個埃及人代表團,往見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溫蓋特,要求英國取消對埃及的保護權,承認埃及完全獨立。在埃及語中,代表團諧音為“華夫脫”,柴魯爾領導的這場反英鬥爭,便以華夫脫運動之名著稱於世。不久,柴魯爾組織成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英民族統一戰線,制訂26條《民族要求憲章》,其基本內容是取消英國保護制,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從埃及撤軍,承認埃及代表團有權參加巴黎26 和會。埃及廣大人民熱烈支持柴魯爾、華夫脫黨及26條憲章。在憲章上籤字的埃及人竟達200萬之多。但是,英國政府斷然拒絕了柴魯爾等人的要求,並在1919年3月18日,下令逮捕柴魯爾和華夫脫運動其他領袖人物,然後悄悄把他們押往千里之外的馬其他島囚禁。英國人的倒行逆施,不啻於火上澆油。埃及人民怒不可遏,終於走上開羅街頭,發動了轟轟烈烈的三月人民起義。
英國殖民者雖然自恃裝備精良、武力雄厚,血腥鎮壓了埃及人民三月起久,但也不得不正視埃及人民的力量。於是,英國政府改派阿倫貝勳爵取代惡名遠揚的溫蓋特出任埃及高級專員,並企圖通過某些妥協,最大限度地維護英國統治。柴魯爾等人因而被殖民者釋放,並被允前往巴黎出席和會。埃及舉國歡騰,認為反英鬥爭取得了勝利。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柴魯爾在巴黎,並未達到目的。他向協約國申訴,要求其保證埃及獨立,但《凡爾賽條約》還是把埃及作為英國保護國列入最後條款。同時,英國又於1919年12月派米爾訥勳爵帶一個調查委員會來到開羅,說是要“調查埃及現狀,查明起義原因制定改革綱領”。埃及人民又一次堅決抵制英國的陰謀。學生、工人、店員、農民再次湧上街頭,舉行抗議示威。米爾訥勳爵只得垂頭喪氣地宣稱:英國不能照老辦法統治埃及了。他向倫敦建議,邀請柴魯爾去倫敦參加政治談判。1920年7月,柴魯爾果真去了英國與英國殖民當局談判。談判日復一日,持續了半年之久,柴魯爾仍一無所獲,英國人不允埃及獨立!
1921年4月,柴魯爾隻身回到埃及。雖然兩手空空,埃及人民卻視其為民族英雄。開羅萬人空巷,人民民眾紛紛擁上街頭,用彩旗和鮮花歡迎柴魯爾歸來。英國殖民者發現,只要柴魯爾和埃及人民結合在一起,英國就不能平安統治埃及。於是,殖民當局派人盯梢、威嚇,強令柴魯爾停止一切政治活動。遭到拒絕後,再一次公開逮捕這位埃及民族英雄,把他流放到印度洋上的塞席爾群島。後來又轉押於壁壘森嚴的直布羅陀軍港區。
埃及人民再一次被激怒,開始了新一輪反英鬥爭。市民不買英國貨;公務員拒絕到機關服務;農民起而襲擊鐵路、火車、反抗大地產。英國又一次出動陸海空三軍武裝彈壓。但英國政府也從柴魯爾和埃及人民的鬥爭中切實感到,英國確實不能照舊統治埃及。
1922年2月28日,英國政府宣布取消對埃及的保護權和戰時戒嚴令,承認埃及獨立。3月16日,埃及獲得了獨立,阿倫貝勳爵照會各國,從此以後,所有事務直接與埃及外交部交涉。歷時四年的華夫脫運動取得了重大勝利。一年以後,埃及有了一部新憲法,宣布埃及是一個君主立憲政體的自由獨立國家。柴魯爾也回到埃及。有1924年舉行的首次國會選舉中,華夫脫黨取得了90%的議席,柴魯爾受命組成第一屆民族資產階級政府。
不過,在承認埃及獨立的同時,英國以保護帝國交通為由,繼續在埃及保留一支駐軍,這嚴重損害了1922年獨立的意義。埃及人民要實現完全獨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