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惠安

柳惠安生於晉江縣梅港鄉梅村。1962年7月畢業於福建農學院農學系。為支援山區,分配到明溪縣胡坊公社農技站工作。1965年任胡坊農技站站長。197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7月調縣農業科學研究所任副所長。1980年為縣第一屆政協委員。1981年12月評為農藝師並當選為縣科協第一屆委員。

柳惠安在基層農科站工作,17年如一日,一絲不苟,勤懇紮實。從播種、插秧、中耕到防治病蟲害,天天親自下田觀察、調查,與農民打成一片。
60年代初,胡坊沒有獸醫,禽畜病疫阻礙農村畜牧業的發展。柳惠安自學獸醫技術,為社員治療豬、牛、雞、鴨常見病。他不論颳風下雨,白天黑夜,嚴寒酷暑,不計路途遠近,有人請即出診。
他和民眾相處十分融洽,胡坊民眾敬佩柳惠安的無私奉獻精神,大家希望他能在胡坊定居,曾由生產隊長代表民眾向柳惠安表示要為他在胡坊蓋房子,他婉言謝絕。
1964年和1972年,柳惠安在菲律賓的姐姐多次要求柳惠安出國定居,柳惠安他說:“我的事業在國內,我離不開山區,更離不開胡坊的農民。”1968年,柳惠安在丁家山蹲點,與社員同吃同住同勞動。
柳惠安對農業科研工作十分認真,到農科所後,堅持勤問、勤聽、勤跑、勤看、勤想、勤記、勤寫、勤總結的“八勤”工作方法。經過多年反覆試驗,成功地摸索出一套“連作稻秧田套雜優”的耕作技術。1980年12月柳惠安寫出《連作稻秧田套雜優,晚稻高產不用愁》的經驗報告,被縣政府採納後,專題行文轉發各鄉農業部門推廣,解決了山區縣海拔高、低溫來得早、秧田面積難增產的難題。1981年1月9日,《福建日報》發表《秧套稻試驗成功,為晚稻秧地找到出路》的報導。受到國家農林部門的重視,專門下撥人民幣2000元給明溪縣農科所作試驗經費。這一成果獲1981年三明地區科技成果獎、明溪縣科技成果獎。
有一次柳惠安與社員一起挑運公糧,扁擔斷了擊傷脊椎,經醫治痊癒,1982年受傷部位發生癌變。在重病期間,柳惠安仍念念不忘所里的科研試驗。他忍著病痛,連續書寫3天,對所里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見,為發展明溪農業竭盡全力。
1983年4月柳惠安病情惡化,22日晨與世長辭,時年4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