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及獲獎情況
1、2007年,東華大學年度考核為“優”。
2、2009年度(第七屆)“東華大學比翼雙飛模範佳侶”稱號。
3、2009年秋季學期,獲國際交流學院“最佳興趣導師”獎、“最佳教學活動”獎。
4、2010春季學期,獲國際交流學院“最佳教學設計”獎。
5、2010年秋季學期,獲國際交流學院“教研能手”稱號。
6、2010年11月,課件《萬里長城》獲第十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文科組優秀獎。獨立。
7、2010年1月,“漢語言本科教學質量評估內涵與模組分析”,獲2009年中國高教學會留學生分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8、2007年9月,《我們的唐媽媽》獲得上海市教委“為人、為師、為學”——我身邊的師德小故事活動小品類三等獎(撰稿)
近幾年承擔的項目
1、中國民俗教育理論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012.6-2015.12,主持人。項目編號:12YJAZH047,進行中。
2、留學生大學漢語課程的設計與教材建設,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2011.8-2012.12,主持人。項目編號:B11019,已結項。
3、民俗文化的現代德育價值研究,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重點課題,2008.8-2011.8,主持人。項目編號:DEA080178。已結項。
4、留學生本科教學質量跟蹤調查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2008.9-2010.12,主持人。項目編號:B08018。已結項。
5、民俗視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衝突,上海市社科項目,3萬元。2001-2004,第二主持人。項目編號:2001BZH009。已結項
6、民俗與廉政文化建設,為中紀委與地方合作的“廉政文化建設”課題之子課題,橫向課題,2004.8-2006.8,主要負責人。已結項
7、水?鹽?楊柳——地域文化視野中的清代揚州俗文學,華東師範大學優秀博士培養基金,2004至2005年,主持人。已結項
8、朱家角民風調查,青浦區旅遊橫向項目,2003.1-2003.9,主持人。已結項
9、高校中國民俗課程建設,東華大學第三期教學改革與教學基本建設項目。2006.6-2008.6,主持人。 已結項
10、文藝民俗批評研究,東華大學預研究項目,2007.12-2009.12,2008.12提前結項。主持人。已結項。
近幾年發表的論著作
著作
1、《濟公傳說》,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民俗視野中的清代揚州俗文學》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年6月版。
3、《Approaching China,Zhujiajiao》August 2005 by SHANGHAI PEOPLE’S FINA ARTS PUBLISHING HOUSE,ChineseTEXT:KeLing,Translator:Fei Yuying.
4、《汪曾祺散論》, 三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5、《水色朱家角》(民風考察筆記),文匯出版社,2003年9月版。
教材
1、《中國民俗文化》(留學生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版。
2、《大學漢語教程》(北大版專業留學生漢語教材)1-4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2013年3月。第1、3冊,柯玲、胡建軍主編;第2、4冊,胡建軍、柯玲主編。
論文
1、《Chinese Folk Courteous Rites and the Moral Education》,(《中國民間禮儀的德育觀照》),《Applied Social Science》,美國IERI 出版社,ISBN: 978-0-9831693-8-3,2011年5月。
2、《The Moral Refle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Game》(《中國民間傳統遊戲的德育觀照》),《ICASS2012》美國IERI 出版社,ISBN: 978-1-61275-006-4,2012年3月。
3、《電視劇<西遊記>在越南》,《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4、文藝民俗學學科回望,《南京社會科學》(CSSCI源刊)2008年第6期。
5、論藝術思維的民俗心理結構,《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6、中國民俗體育學探略,《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7、民間敘事界定,《上海文化》(人大書報複印資料J1《文藝理論》2007年第6期全文轉載),2007年第2期。
8、論文藝的“和諧”理想與功能方式,《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9、體育民俗學初探,《體育與科學》2006年第3期。
10、廉政文化建設的民俗思考,《江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
11、論民俗學研究的政治特性,《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
12、中國民間體育的文化思索,《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13、揚州育兒民俗探略,《教育評論》2003年第5期。
14、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預演”,《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15、汪曾祺特色的文化性解讀,《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16、與國魂同在的“人民音樂家”,《藝術百家》2006年第3期。
17、消費視野中的城市俗文學活動 ,《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18、論方言的文學功能 ,《修辭學習》2005年第3期。
19、梅開二度 香飄千秋——談汪曾祺對《范進中舉》的改編《藝術百家》2003年第3期。
20、上海市漢語言本科教學質量的調查與分析,《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09年第2期。《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2009),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獲中國高教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1、《目的語環境下的任務型漢語教學實踐研究》,《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2012),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版。
22、《淺談高校對外漢語教師的成長現狀與策略》,《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外研社2011年9月版。
23、《信至真時已無“私”——評陸建華先生新作<私信中的汪曾祺>》,《翠苑》2011年第5期。
24、《滿足不同需求的商務漢語教學探析》,《國際漢語教學實踐與思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7月版。
25、《對外漢語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偏誤、策略及原則》,《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10年第3期,《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2010),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版。
26、《中國民間傳統遊戲的德育觀照》,《城市發展·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7、和諧身心道德清明——清明節傳統道德內涵賞析,《中國德育》2009年第4期。
28、《論留學生的中國民俗教學》,《來華留學教育管理研究》(2006-2008),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9、遺產保護根在教育——學校教育中民俗課程的設定與構想,《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2期。
30、服飾民俗學新探,《東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31、天道人情和諧輝映——中國神怪小說的科學解讀,《中文自學指導》,2007年第4期。
32、論作為現實生活文化推廣的初級漢語口語教學,《外國留學生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收入《對美漢語教學論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7月版。
33、現代中國民俗學者行列中難忘的“背影”(上),《上海文化》2006年第1期。
34、現代中國民俗學者行列中難忘的“背影”(下),《中文自學指導》2006年第3期。
35、對外漢語教學的民俗文化思考,《雲南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
36、上海朱家角祭祀風俗與供品的調查,《民間文化論壇》2006年第1期。
37、真情真意 真事真人,《雨花》2006年第4期。
38、同鄉同道,真人真情 ,《評論》2005年第3期。
39、水與揚州文化之關係淺說,《揚州大學學報?研究生學術論壇》2004年第3期。
40、我們究竟是什麼?(書評 ),《民間文化論壇》2004年第4期。
41、中國民間四大傳說共同美探討,《民俗學刊》2004年第6期。
42、民間敘事的概念辨析,《民間文化論壇》2004年第6期。
43、論《聊齋志異》的自然主題,《蒲松齡研究》2003年第4期。
44、黃遵憲“詩界革命”用意別解,《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45、論語文教學中的文化素質,《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主要學術兼職
1、中國民俗學會會員
2、上海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
3、世界漢語學會會員
4、華師大中國民俗保護開發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2年9月-2013年7月,牛津大學語言中心高級研究學者